還有幾天放假過年,廣告人告訴你:就算搶到票,我也不想回家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底部規范
還有不到半個月,就要放假過年了。
這幾天,蘇佬師的朋友圈被各種搶票助力軟件刷屏,回家的車票更是一票難求。不難想象,春運回家的難度,不亞于「釜山行」。
但是,蘇佬師也聽到了另一種聲音:要過年了,不想回家。
回家除了和家人團聚外,還有壓迫回鄉人的三大邪惡力量:熊孩子的欺凌、街坊大嬸兒的審判、同學聚會的攀比。
來自不同城市、不同行業的人對回家的理解更是不同。對此,蘇佬師問了自己的朋友,號稱「朝陽區跳槽顧問」的偉哥。偉哥去年參加工作,最高頻率一個月換了三份工作,一年累計跳槽十余次。跟集郵一樣,坐遍了望京SOHO的辦公室。
有時上趟廁所,能同時碰到前三四家公司的同事。
更奇怪的是,跳槽跨度之大,讓人費解。從廣告、銷售能跳到產品、運營,甚至還干過快遞員、房產中介。
我問他說為什么要這么做,他告訴我一來是為了積累行業經驗,深入一線,培養自己的毅力;二來是為了與各種人打交道,鍛煉交際能力;三來是為以后接管家里的上市公司做準備。
我tm:……
問到對回家的看法,他告訴我,以他的經驗看,在外打拼時間長了,人會產生一種心理——
不是不想回家,而是不愿回家。
截至去年,中國一線城市人口已超過1億,外來打拼的年輕人絕對占據主流。
同多數人認知相反,印象中嬌生慣養的80、90后并未在平時假期形成返鄉潮,回到父母懷抱。
「我們沒有回家,甚至根本沒考慮。」
同年輕人選擇離開家鄉,來到一線城市打拼一樣,在不少父母輩眼中,這種行為是任性、自我的表現——甚至就是不孝、背棄。就拿北京最熱門的廣告行業為例,投身其中的年輕人同父母之間的隔閡最是明顯。
今天,蘇佬師就告訴你:如果可以,中國年輕人選擇不回家。
半夜三更三種人 ,妓女嫖客廣告人
昨夜凌晨兩點,華麗大廈8~11層燈火通明。
辦公室里,鍵盤敲擊聲“啪啪啪”此起彼伏,頭腦風暴會還在進行。你坐在工位上伸了伸懶腰,看著第一版創意ppt寫完,長舒一口氣。今晚終于不用通宵加班,疲憊中略帶欣喜。
拿起手機,叫個車。偶然打開支付寶,看到里邊的余額,不免心灰意冷。
背后就是被稱為世界廣告圣地的奧美,而面前是一條沒有路燈的無盡黑夜。
辛苦一年,拿著微薄的薪資,看著朋友圈其他同學各有所成。你會迷茫:自己什么時候才能成為廣告大師?這條加班的路到底有沒有盡頭?
哈一口熱氣,搓搓手,明天硬著頭皮,接著來吧。
網上痛罵「996」,廣告人說「666」
上午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每周工作6天,這就是「996」的全部意義。
跟「69」相比,聽上去就有種反高潮感。
早先58同城員工爆料,公司即將實行「996工作制」且沒有補貼,被各大媒體狠噴了一波。
看著網上痛斥「996」的文章鋪天蓋地,你笑了:要是能有「996」,還要啥自行車啊!
說真的,「996」意味著天堂,因為你從沒在半夜12點前離開過公司。為了爭分奪秒補充睡眠,早上10分鐘內洗簌完畢的軍訓要求,你已經習慣。
樓下賣雞蛋灌餅的大爺非常了解你的口味,雙蛋加肉雙倍醬汁,每天都一樣。2秒掏出錢,1秒拿起餅,接下來的5分鐘,小跑到地鐵口,享受油漬漬的混合物在嘴里翻滾。
這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時光,雖然只有5分鐘。
擁擠其實是地鐵的優勢,不然打瞌睡的你無處依靠。
但打瞌睡坐過站卻代表全勤獎的幻滅,工資單上直接少了500塊。從錯過幾站就能看出你半夜幾點回家,非常科學。
某天,你突發奇想往后要不要在臉上粘上一張紙,上面寫著:「麻煩在XX站把我叫醒」。
對廣告人來說,「996」,不過是可遇不可求的幻想。
乙方生活不如狗,誰知甲方心中愁?
在乙方過得不好,你以為到熱門的互聯網甲方,就能每天虐虐乙方,當客戶爸爸?
如果你是運營,注定時時刻刻被用戶量、閱讀量捆綁,休息時間權限淪喪,更別說追姑娘。這就是運營的常態:沒日,沒夜。
每天醒來第一件事:拿出手機,點進文章,滑到最底部,看看閱讀量:「媽的,閱讀量又不到100000+!」
每個運營都是算命先生,追幾篇熱點稿就能參透人生。
「從零開始做運營」、「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互聯網運營之道」就是他們的「圣經」。
熬過無數夜晚,用精子質量換取精益求精的活動、稿件發布了,但關注的人還是寥寥無幾。
你端坐在電腦前——唯有苦笑。
你知道,產品運營早已可有可無,內容運營難上加難,2000萬個微信公眾號充斥朋友圈,整個大盤在下滑,人們越不看朋友圈,你的工作越痛苦。
世界在下沉,你置身其中。
昨天剛聽說發小孩子滿三歲了,高中班花也剛剛嫁為人妻。3天沒跟家里打電話,老媽突然半夜興奮地告訴你:隔壁王阿姨家孩子結婚了,有意無意間,想知道你是否也交了女朋友,有北京戶口么?
你沒說話,迷離中本能地查了查用戶增量,其他事情,不愿多想。
在外打拼風雨刮, 那你為何不回家?
就這樣,從業一兩年,掙得還不如房產中介,中專畢業都能干的那種。父母問你怎么不回家工作?你知道,回家就意味著「領導說的都對」,意味著麻將、煙酒充斥后半生,意味著自己要同又懶又傻的同事,在單位食堂假裝談笑風生。誰會愿意呢?
有篇文章說得很直白:
現在的年輕人是最幸福的一代,還能選擇留在一線城市,或回到家鄉,隨著落后地區愈發衰落,一線城市愈發繁榮。
下一代乃至再下一代人唯有離開,到一線城市心甘情愿被壓榨。
這意味著這代年輕人不拼,下一代很難在大城市立足,更別說實現階層跨越。
所以,與其回家,同所有人解釋我為什么不結婚、離開父母、拒絕穩定的工作,我們更想在疲憊和痛苦中咬緊牙關,在指責和失敗中,趁年輕拼一把。
因為只有拼一把,才能不在縣城領導跟前點頭哈腰;
只有拼一把,才能向固執的父母證明我們是對的;
只有拼一把,才能和這個國家最優秀的人,坐在一間辦公室里指點江山。
沒有人甘于平庸,也沒必要告訴那些質疑你的人:
我不回家,是因為不想跟你們一樣沒用!
蘇佬師微信:yongjie0324
蘇佬師公眾號:sulaoshi886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9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