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一家都是段子的飯館套路了,原來這就是“自傳播”
來源:腦洞患者(公眾號:NDhuanzhe)
數英用戶原創文章,轉載請遵守底部規范
歪?
妖妖另嗎?
俺腰爆個莖!
歪!凈插同志 泥耗!
俺叫腦叔!
肛才,有這樣一鍋屎兒!
俺擼過一架串店
吐燃干撅肥腸的惡
俺就揍了緊去
一緊去俺就干撅,不太堆!
孔氣腫油一絲撩嫂的七喜
蛋逝油說不出哪不堆
等俺癡完了一猴
回響襠時的長頸
才發現
俺~倍~調~戲~了!!!!!!
(哈哈好多錯別字,
為豐富人物性格以上為河南話版,
僅供娛樂并無惡意)
回憶ing…
當時,
等待上菜時的我
由于極度饑餓
只能四處亂看
分散注意力
無意中瞟了一眼對面的墻上
這文案熱點可以!掏出手機拍照發胖圈
然后一番激烈討論激起了我拍照的興趣(光惦記吃了照片照的不是很好請見諒)
哈哈哈,這不是一個丁老頭嗎
當我走出這個店的時候,
腦叔才發現
原來我被段子手伏擊了!
江湖上曾流傳著這樣一種殺人之術
距人于千里 殺人于無形
無聲無息無色無味無生理反應
我就這樣成為了別人營銷的工具
這門武功的名字叫做 自傳播
當我們一提起做廣告時,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花錢!
找更大的平臺曝光!
但往往都會忽略了另外一點,
如果一款產品本身具有流行性,
是不是傳播會更有效果?
一個產品是否可以火起來,
不在于曝光率有多高,
前期造勢多么龐大,
而在于產品本身是否可以激發人們去討論。
新產品的登臺與新電影上映
相信對于一般企業來說,沒有幾個發布新品時的推廣力度,可以與一部電影前期預熱時的曝光量相媲美,那么如此大的曝光率,為何還有這么多電影遭遇票房慘敗?
15年,《太平輪》這部投資近4億元、由大師級導演吳宇森執筒、聯動六位一線人氣巨星加持的大電影,這部大制作大宣傳的巨作,最后只獲得2億6千萬左右票房,可謂血本無歸。
06年,《瘋狂的石頭》橫空出事,震驚了所有人,誰也沒想到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導演帶著一群顏值幾乎為零的男演員,以300萬小成本,拿下了2300萬的票房。
對于以內容為生命的電影來說,內容本身是否具有流行性就更為關鍵,內容的核心就是要觸發人類的某種情緒,電影的票房好壞,更加是口碑的傳播,當一部電影真正說出你的心聲時你自然會想與人分享比如:《芳華》,《無問西東》, 同樣是對于自己價值觀的傳達。
當然有些電影票房很慘淡,依然可以獲獎,這就是商業與藝術的差別,對于商業來說引起人們討論話題的興趣才有傳播意義,而藝術永遠是小眾群體的就像獲獎的廣告好多都是飛機稿一樣,一個討論結果,一個討論技術。
我們再來看看耍牛氓是如何激起自傳播按鍵的?
提供社交貨幣
“社交貨幣”就是支持社交活動的媒介,也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話題或談資。當一個產品被加入了“社交貨幣”就意味著給別人提供了可溝通的工具,它就像貨幣一樣在人與人之間流通著,這也就是一個產品可以流行的秘密。
1、文案
1.1我幫你說
當你感到心情郁悶的時候你會選擇什么解壓方式呢?按摩?k歌?運動?這些都是通過肉體讓你被淤積的負能量得到釋放,如果跟一個好友聊天,他把你想說的話,說的一清二楚,你是不是會同樣感到心里一陣痛快呢?
而耍牛氓要做的就是,把你不敢說的話和情緒發泄在品牌上,讓全世界都看到,這樣的認同感會不會讓你感到倍受理解呢?如果說世界上最令人感動的是那句話是“我懂你”,那么更令人感動的就是“你說不出口的話”我幫你說。
自嘲與其說是一種態度,更不如說它是一種語態,是當下年輕人的“溝通貨幣”,并且是 “官方貨幣”,為什么這樣說呢? 因為這類語言非常適合發朋友圈(微信 微博 貼吧等)。
人為什么會想發朋友圈呢?
曾有本書叫做《眼神不敗術》,講的是在與人對話當中利用適當長的時間注視對方,會讓人感到親切并更容易讓人產生好感,原因是人都是渴望被關注。(友情提示:請勿在東北街頭使用此技能,容易挨打)
女星吉蓮安德森在接受采訪時曾說道: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散發出來的性感魅力,主要來源于他徘徊不去的眼神。她談到多年偶遇克林頓的情景,克林頓走過來與他握手并注視著她的雙眼,當他與下一個人握手時,還回頭望了她一下,就像訂立某個承諾一樣,克林頓那勾魂的眼神,使安德森相信,回到家后會收到他的一通邀約電話,然而事實并沒有。(想撩妹的請自行將此故事收好)
而朋友圈呢?就像一個無領域的社交舞池,這里有你的家人,朋友,老板,客戶等等。當你渴望被別人關注時,我想應該很少有人在朋友圈發:你們誰來看看我啊!因為這會讓人感覺你人緣很差,根本沒人理。就像在舞池里,你脫掉外套跟眾人喊:誰要跟老子跳舞一樣。當然,你的家長跟客戶也看到了你欲求不滿的樣子。
而聰明一般人會怎么辦呢?要么展示下勁爆的舞姿,要么甩甩手上的大金表,實在都沒有,那么也至少打扮的好看點,到上杯酒,說上句:哎,若大的舞會就只能與杯具為舞。你熟悉的朋友自然會過來看看你。
這種吸引注意的方式就是自嘲~這種語言方式會讓別人覺得,雖然你沒什么東西可以展示,但至少可以展示下雖然沒人陪我,我也要堅持活下去的性格。
1.2追熱點
熱點就像“社交貨幣”里,100元大鈔一樣,跟富家小姐要聊最新款的包包,跟紈绔子弟要聊最新的跑車,跟80,90后要聊你今天吃沒吃雞。
1.3講段子
新聞聯播與評書你更喜歡聽哪個?
暫不提新聞里的爆炸性內容,單從傳播形式來說,相對直白的信息,人們更喜歡聽跌宕起伏的故事。這源于兩種不同的傳播屬性,新聞以告知為目的,主要為傳播信息,而評書在敘述一個故事的時候,要始終讓聽眾保持好奇心,就要不斷為你制造懸念,每當你聽到且聽下回分解時,是不是總有種想殺死說書先生的沖動?
聽故事對人類來說是種娛樂方式,通過跌宕起伏的劇情,滿足人們的探索欲,好奇心,當結局出乎意料時,給人帶來恍然大悟的快感。
而段子呢?就是精簡的小故事,當你把一個產品賣點包裝成段子時,就會讓人很容易接受。一個小段子,快速的吸引你的好奇心,用包袱把賣點扔出去,再給你一個驚喜的結果,在接受笑話的同時把產品賣點也記住了。
2、環境體驗式營銷
利用場景激起人們的回憶。整體場景猶如馬路邊上的路邊攤,8090后上學,剛上班時的必去場所,雖然很破,吃著幾塊錢的烤串,但身上還要保持愛誰誰的勁頭 ,就像電線桿上的傳單, 即便時代如何發展進步,保潔阿姨多么敬業,也無法阻擋我展示自己的態度 符合80 90后性格。
自嘲的語態與喝酒的場景。708090都喝酒,那喝完酒的必備項目是什么呢?70年代的人喝完酒喜歡吹牛x,那8090后呢?更多的就是情感的宣泄,自嘲下現狀,吐槽吐槽周圍環境,所以你想吐槽的東西,都寫在墻上。
展示下6毛錢的串大小,一口估計能吃7 8串,真正的薄利多銷。
3、定價
以超低價格吸引消費者注意,6毛這個價位在當今社會,估計也就購買個塑料袋的,價格本身就很有流通性,跟小伙伴聊天的時候很自然的就會說出:我上回去了家串店,6毛錢一串,很便宜吧?
不過這種策略,確實是很讓人容易忽略數量,腦叔吃了200多塊錢的。
4、引導分享
隨處可見鼓勵消費者轉發朋友圈的優惠方式,利用優惠促使消費者轉發的案例很多,但首先是要產品本身得到消費者認可,就像大家喜歡曬iPhone手機一樣,不然單純的打折優惠,消費者為了圖便宜,分享后也會很快刪除,這種分享會讓消費者覺得是對朋友圈的污染,同時有損自己的形象,真正成為“社交貨幣”本身,才會產生流行。
以上便是腦叔被套路的全過程,在產品中加入“社交貨幣”,產品便有了自傳播的屬性,優秀的產品自己會說話。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內有干貨 留神掉渣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