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人需要一點短視
為什么你知道抽煙不好,但還是戒不了?
為什么你知道身體是第一位的,但就是不去健身?
為什么你知道酒駕很危險,但還存在僥幸心理?
是你不知道這些事情的后果嗎?
并不是!大眾媒體的狂轟濫炸,受眾已經明確知道這些行為的危害。比如吸煙有害健康,酒駕十分危險,不鍛煉身體就是一切歸零。
廣告從業者也多次嫻熟使用“恐懼心理”對消費者進行教育,但效果始終有限。為什么消費者明明知道不好,明明知道某事很重要,就是不行動呢?
以我的親身經歷為例。體驗時醫生建議需要預防牙結石,所以我翻了一些資料,想去洗牙,對洗牙這件事基本認可了,算是完成了認知教育。而且,平時在微博當中經常性收到信息流廣告。每次的信息基本都會看,而且廣告以動圖展示,表現形式多樣。但我一直沒有行動。直到有一天,牙結石脫落了一小塊,舌頭會不自覺地觸碰到牙齦,十分難受,所以當天就立馬去了醫院。
回看這個過程,促使我立馬行動的,是一個偶發因素,其實可以概括為一個當下的刺激,而且深深刺痛了我。在此之前的我,并不是沒有需求。我深知口腔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帶來的危害,而且做了大量查閱;有痛點,而且有能力支付費用,但為什么一直沒行動?
我的真實想法是:反正當下對我的生活并不會帶來什么影響,洗不洗都差不多。即使我知道洗牙很有好處,但這好處需要長期才能顯現出來,當下體驗不到什么價值。但是偶然脫落造成的不便,讓我每時每刻都在難受,這種痛點需要當下立即解決。所以我采取了行動。
通過該案例可以看出,呈現問題的災難性后果這種長期影響,或者強調解決之后的美好愿景,都不能促使消費者馬上行動。
以吸煙廣告為例,眾多廣告人,使勁渾身解數,用各種創意去表達“吸煙有害健康”這個觀念,但效果不佳。
創意簡直是腦洞大開,讓人看完直拍大腿,大呼牛逼,然后點起一根煙。
以酒駕廣告為例,極盡各種創意企圖嚇唬消費者,讓其停止酒駕,不要心存僥幸。效果依然不理想。
以反對消費皮革奢侈品為例,當消費者拉開皮包衣物,看到的是動物的皮下內臟,十分血腥的畫面,企圖讓消費者放棄消費動物皮革的目的。先不說該種價值觀的正確與否,僅就廣告目的來看,也是沒有達到的。
作為廣告人,為什么你已經找準了痛點和洞察,但消費者就是遲遲不行動?
因為人的生理構造決定了,對于無法快速產生反饋的事情,人是很難堅持的。
你為什么不會覺得打游戲無聊?因為游戲設計者,用各種場景、畫面和聲音刺激你。你做任何一個動作,都會產生及時的反饋,掉血了,加分了,前進了一步,無時不在的反饋,讓你及時得到響應,可以隨時調整。
作為廣告人,如果不能在當下刺痛消費者,那么以后你也很難有機會了
比如洗牙廣告,可以突出牙黃帶來的各種社交尷尬,口臭的問題,不能張大嘴笑,怕被人議論,所有一切能夠刺激消費者當下做出反應的動作都是有效的。
與其強調未來的美好或者災難,不如讓他當下坐立不安
再比如健身廣告,用各種漂亮大圖吸人眼球,不斷強調未來的美好預期,或者未來的各種后果,都不及當下的刺激來得快。
比如女朋友被人欺負了而你很弱雞,你有憋屈和憤怒;家人摔倒了,而你怎么都不能把他背起來;說好一個人生活也可以,結果換不了飲水機……
總之尋找各種在當下需要身體去完成的事情與場景,消費者就會覺得這件事很急迫,比起好身材引人艷羨或者身體素質差,容易出毛病,都不及當下的刺激來得快。試問,當你去體檢醫生建議你加強鍛煉你會不會開始行動?會的!你感受到了威脅!但很多健身房等不到那一天。
未來未來,而你倒在了前進的路上!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