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 廣告圈的時代斷層
那一期著名的十三邀節目,許知遠在和馬東對話的時候,提出了
“世界上只有5%的人執著于探索過去,啟發未來”
這一條時空路徑去尋找一個人生,一個行業,或是一個生活的脈絡。
這樣的路徑,就是古今中外那5%的讀書人的路徑。
確實,這世界大部分人只關心現世,眼前。具體到現在的中國,人們只關心股市,樓市,車市,菜市,情市,所以奔波,所以除了幾個市,無路可去。
可世界廣大如此,正是因為有時間與空間的積淀。
有了它們,世界不再僅僅是小小的地球,也不只是人類的平均80年的壽命。而是思想的無邊界,沉積的無邊界,是人類歷史的無邊界。
文科就是界定你整個生命的邊界
記得以前文理分科,我毫不猶豫地選擇文科。
因為我堅信的是,相比“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對時間與空間的把握將影響我們一生。
時間就是歷史,空間就是地理,而時間與空間的交匯就是政治。
政史地,就是廣大的這個世界的所有時間與空間,沉積在了現在,形成的人類現在形態的樣子。
對時間與空間的界定,讓我們對我們生存的邊界有了概念,而對一個行業的時間與空間的界定,會讓我們對我們熱愛行業的時間與空間的界定,更加清晰。
新的中國俠客試圖喚起時代的記憶
我喜歡許知遠這樣的人物。
中國已無俠客,人人喪失勇氣,以自嘲和懈怠表達無力感。
面對商業現狀,面對國家現狀,面對時代現狀,表現出的狂歡與啜泣,都是在表達無力感。而常常表現在過多的情緒表達,過少的信息溝通。
而許知遠,就好像是背上插了一個劍,腰間系著紅絲線的少年俠客。單槍匹馬,仗劍天涯,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管別人怎么當他是一個攪局者。
他常常表達的是一個概念,一個事物,一個行業,一個人,只有通過對空間和時間的清晰界定,在內心中形成堅定,才能看得到更深遠的地方。然后走到更深遠的地方。
他說,小說曾經也很幼稚。但自誕生之日起,小說創作者,在吸收了前人的故事,經驗,傳統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才讓小說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重要藝術形式。
說回我們的廣告業。
之所以今天要寫這樣一個題目,是有感于這個時代帶給廣告業的巨大變化,以及這個變化對從業者帶來的心理影響。
那么多人以為,從業是可以走捷徑的。不顧從前,不顧現在,不顧前人做過的努力,不顧那些探索和積淀,只憑著一股子年輕氣盛,一股子個性使然,就以我們淺薄的智慧開始做一個行業。
這不僅在廣告業中。
在很多行業中都是這樣。
執著共識,不如親身實踐
我們常常說,當代中國社會因為文革,造成了巨大的文化斷層。
從70年代末,中國這趟經濟列車重新開始。我們對文化斷層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止過。
有的人覺得這是好事,因為沒有了一個古老偉大文明的沉重負擔,才讓中國重新煥發生機。
有的人覺得這是壞事,因為再也不可能重建一個積淀了幾千年的文化傳統,世道人心,已經是不可避免地變了。
可實際上,我們太執著于追求共識。
很多時候,追求共識成了知識分子的強迫癥,也是知識分子最大的無用功。何必去追求文化斷層是好還是壞的共識。
我們需要做的,只是去重新喚起人們對那個古老中國的認識。
廣告行業上,我們同樣不需要去批判什么文化斷層,我們需要做的,也只是對廣告行業傳統的重視。
回到本初,往往就能找到答案
我們之所以對傳統重視,是因為有時候追根溯源,才發現問題的真正解決之道在那里。
比如最近我常常在思考,一個廣告人的任務是什么。
我百思不得其解,因為太多的新鮮廣告,太多的廣告形式讓人眼花繚亂。而當我回頭看,100多年前霍普金斯的書,問題的答案就在這里!
一個廣告人的任務,說簡單了,就是賣出東西。而它與銷售的大區別就是,用它更深邃的思想,更聰明的執行,更高效率的傳播,讓東西賣出去。
一個廣告人,像是背后的軍師,出謀劃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文字與畫面就是武器,攻消費者心理就是三十六計之首,一切都是為了讓東西賣出去。
如果我們摒除這一切龐雜,直接直達這個本質,那我們從事的這個行業,這個事業就會變得簡單。
這就是我們為什么要注重傳統的原因。
而現在很多年輕廣告人,不知道霍普金斯,不知道奧格威,不知道李奧貝納,不知道喬治圣路易斯,不知道科特勒,不知道那些讓廣告行業前進的不斷打破不斷創新的人物們。
還依然聲稱自己懂這個行業。那似乎是不妥當的。
人類都是健忘的。就像我們早已經忘記了40年前那場大革命的恐怖和野蠻,我們也忘了100年前五四時代的真正的思想徹底前衛,我們忘記了我們父母年輕時候的樣子,也忘記了我們10年前的樣子。
而當有些人能試圖尋找40年前,100年前,30年前,10年前的你,我,他是什么樣子的時候,他或許已經站在了變得更智慧的十字路口前。
(本文發表于公眾號 : 廣告聯播)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