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鐘賣出1萬課程!咪蒙這篇推文的文案結構堪稱經典!
來源:木木老賊(mumuseo)
數英用戶原創文章,轉載請遵守底部規范
第一次開課賣課程,30分鐘賣出1萬份課程!
是的,咪蒙又做到了,這份成績非常傲人。
前不久,咪蒙在其公眾號推送了一篇名為《關于加薪,老板絕對不會告訴你的4個秘密》的廣告推文,主要是賣她首次的加薪課《咪蒙教你月薪5萬》。
標題算是很簡單也很常見,典型的好奇型標題,直達讀者“加薪”的痛點,引發好奇心。
推文發出去30分鐘就有1萬人下單!而上線一天,就賣了5萬份!
據說是已經創了行業紀錄,非常厲害。
而這除了靠咪蒙強大的粉絲基數以及KOL效應,老賊覺得這篇廣告文案的結構布局也很重要,確實很值得我們去借鑒和使用。
這里來給大家簡單拆解淺析一下。
在此之前,先簡單說一個非常務實有效的知識點——《金字塔原理》一書中的SCQA模型。
所謂SCQA模型指的就是:場景(Situation)——沖突(Complication)——問題(Question)——回答(Answer)。
這個黃金模型在演講、講故事、授課、寫作中經常被大神級的人物套用,記住,是經常用。如果你留心的話,會發現喬布斯、馬云、查理芒格這樣的大咖都會經常用。
先來看看這四個字母分別代表什么,這里主要針對寫作或者演講來說:
S=Scene情景或場景。先描述一個大家比較熟悉的場景,這個場景往往跟大家息息相關或者就是一直以來的痛點,一說你就像被鉤住了。
C=Conflict沖突。在上面的場景中的一些矛盾或沖突,一定是核心沖突,亟待解決。
Q=Question引出問題。面對上述矛盾和沖突,到底該如何解決呢?拋出這個問題。
A=Answer答案或解決方案。這里就是對應沖突給出好的方案,能夠解決上述矛盾和沖突,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好了,了解完這個,再對應到咪蒙的這個廣告文案,咱們一起來看看她的SCQA模型應用。
首先是S,描述一個場景。
這里咪蒙給我們交代了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認識的人比自己賺錢多,你覺得自己很努力,你工作年限很長,然而這些對于漲工資,沒有什么卵用。
而這一點,很容易就激發起用戶的興趣。誰都希望漲工資嘛。
特別是其中說到:
“她覺得不服氣、不甘心,自己經驗比學妹多,也很努力,月入才六七千,那個傻逼憑什么拿那么多?太不公平了!
恕我直言,說這種話的人才是傻逼好嗎。”
其實這不就是暗示:誰這個想,其實就是那個傻逼!
因為大多數人都會有這樣的想法,所以馬上就會被調動起來。
這樣一個背景寫下來,相信很多人都有一定的興趣了,還會有一定的焦慮感。
心里默喊:怎么辦?怎么辦!
這個時候,咪蒙繼續添一把火。
她開始丟各種C(Conflict沖突),描述或者說制造了4個現在大家特別常見又特別關心的一些職場加薪真相。
我覺得應該是覆蓋到了幾乎所有想加薪的年輕人。比如:
● 你以為工作年限長就會漲工資?經驗才值錢,經歷不值錢!
● 你以為努力了就能漲工資?屁!老板覺得你的努力毫無價值!
● 你以為能力好就會漲工資?別傻了,你的能力要讓老板看見!
● 你以為漲薪是由別人決定的?錯!漲薪是可以主動規劃的!
這些點一說出來,馬上就會戳中很多人的痛點,這說的不就是自己嗎?越看越焦急。
偏偏咪蒙又是一個講故事的高手,以上每一個沖突中都講了一個故事,這樣代入感更強,我們不僅僅是看進去了,最最最關鍵的是,我們信了。
這樣廣告已經成功一大半。
廣告文案的本質可以說是溝通,而講故事是一種很高明的溝通策略。
毫無疑問,特別是在這個年代,有故事的文案往往比一般文案擁有更強大的傳播力和說服力,消解了用戶對廣告的排斥感和對故事的喜愛。
故事以一種更巧妙更成功地方式吸引眼球、走進用戶心智,并且有更大的幾率引發用戶情緒,促使用戶行動。
咪蒙是一個故事高手,很多故事都是手到擒來,運用靈活。這里,老賊也給大家分享幾個在廣告文案中講故事的注意項:
第一點,就是一個好故事需要有一定穿透力,能讓人有心理起伏,不痛不癢的東西叫事實,那不叫故事。好的故事需要有洞察,像一根能刺中用戶痛點的刺。
第二點,則是情緒,好的故事往往都是情緒誘餌,它更容易激起用戶的情緒,產生代入感。怎么做到擊中用戶情緒呢?要真實。拿怎么講故事才真實呢?這就需要下一點。
第三點,講故事要多描述細節,充滿細節的故事才是好故事,才能打動用戶。就像一個電影角色,只有有細節,這個角色形象才會更立體,才能打動觀眾。
好了,幾個故事看下去,也沒多少人挺得住了。
這個時候,用戶估計已經急得團團轉了,感覺說的都是自己。
這樣下去加薪無望啊,怎么辦?
然后咪蒙順理成章地引出Q(引出問題),終于拋出了用戶心中的這個想法:
有沒有一種方法,讓你能快速漲薪呢?這個時候,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這里了。
最后,就是回答A,或者說給出最佳解決方案。
在這里,咪蒙除了拋出最終的答案,還強調這個課程是干貨,提前給出了大家比較關心的2個話題:提加薪和跳槽問題。
這也可以說是拋出誘餌,為了告訴你:你看,這里都是好技巧,真材實料。
然后咪蒙做了課程品質背書,經得起考驗:
之前請幾個老板和高管來試聽,他們說課程真的有用,但不會讓自己的員工聽,都漲薪成功那還得了。
這個背書挺牛的,老板和高管都說好了,員工還不得屁顛屁顛的來聽。
另外,還做了個零風險承諾:
3年后你的薪水漲幅沒有超過50%,課程費用將雙倍退款。
乍一看,確實很激動啊。
其實很有意思,你想想看,如果你現在薪資,5000,3年后薪水漲幅50%,那就是7500,其實正常來說就算不上課這差不多是這數了,而且3年后的事有多少人會追究呢?
不過,這確實是個很好的技巧,大家可以好好用用。
最后,還是少不了促銷,咪蒙也做了優惠:
課程原價99元,活動期間只要49.5元。
一張電影票的錢,就能換來一個改變人生的機會。
這里咪蒙還小玩了一把營銷中常用且非常有效的參照對比手法,把一張電影票的錢作為課程的價格參照,就是告訴大家一點都不貴。
這一點老賊多說一點,因為參照對比這個手法真的好用。一個好的參照物,能讓消費者很快就了解產品核心特點,評估其價值。
之前我舉過一個例子,南孚出過一個迷你充電寶,這個充電寶相對于之前充電寶更加小巧輕便,方便攜帶。
要怎么突出這個賣點呢?
大家知道,最常見的方法肯定是直接列出這個迷你充電寶的尺寸,比如9.2cm長*2.3cm,然后怎么怎么的小,加一堆形容詞。
這個消費者壓根就沒感覺,也不知道到底有多么迷你,到底多么小。
那他們是怎么做的呢?
用口紅!他們直接就是用口紅進行參照。這個問題馬上就解決了,非常直觀形象,看的人都知道了這個迷你充電寶好小啊,竟然和口紅差不多大小。
參照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加突出你要表現的目標項,而且消費者立馬就能get到。它比大量的形容詞、數據、理論等都要更加實用。
之前偉大的說書先生羅永浩在做老羅英語培訓的時候,有一個1塊錢試聽8次課的廣告,也是非常經典:
1塊錢就能試聽8次課,這已經是相當便宜了。
一般的文案基本到這里也就結束了,或者再加幾句“超級優惠”、“震驚”之類的。
但是老羅就是不一般,他們在廣告里加入了包子、打火機、棒棒糖等一系列參照物,促使用戶決策。
想想嘛,你是要一個包子呢?還是要聽老羅講八次課?趕緊掏錢吧!
總而言之,其實參照物是文案里的一大招,雖說這里咪蒙沒怎么用,但用好了參照物這個妙招,對你文案肯定是幫助大大滴有。
到這里,SCQA對應的內容咪蒙全部交代到位了,有理有據有故事,有背書有承諾有優惠。
最后結尾還不忘再次刺激一下你的神經:總有人要加薪,為什么不能是你?
虐心啊!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