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人生觀,只是“生活√2”青年的保護色
最近“佛系”一詞,風起云涌,席卷了看似體面的網絡世界,然而這看起來高端洋氣的新生詞匯,給予網羅大眾的卻是安然自得、逃避現實的處世假象,安撫了一群“生活√2”為代表的社會主義五四青年。
“佛系”青年的設定起源
“佛系”一詞最早是在2017年4月份,被飯圈定義,代表一種愛與和平、遠離撕逼的追星狀態,具體出處已無從考究。隨后9月份,一名叫@奶騎本騎 的微博博主,發布了一條為“佛系追星”的博文,瞬間引發過萬討論,至此該詞被熟知。但真正使“佛系“爆紅網絡,引發蝴蝶效應的根因是,12月12日凌晨,新世相發布的《第一批90后已經出家了》的文章,文中稱手握保溫杯,水溫未涼的辦公室90后,已經找到人生新方向,他們宣布成佛了。還詳細闡述了一堆所謂佛系青年不喜不悲的“大悲咒”人生表現:
由此,#佛系青年已經廢了#、#其實就是喪#、#標榜稱贊佛系人生#等系列話題,應運而生且褒貶不一。
“佛系”人生觀,只是對現實生活的妥協
一直在思考,“佛系”人生觀到底為何暢銷?它對于我們的生活而言,該推崇還是摒棄?對于暢銷的原因,膚淺的我認為無外乎兩點:“現實生活的壓力和夢想的反差值。”頂著遠大理想,奔赴在各都市打拼的油膩90后中年大叔、老阿姨們,不如意十有八九,或因想法太多,辦法太少,或因欲望太大,能力太小。往往最后,被磨去鋒芒,勤勤懇懇工作,不計較不期許,日子反而過的自在如意。但對于我們的生活而言,這樣的“佛系”發展軌跡:不是無欲無求,只是我們在操控欲望的現實中被妥協。
“不是第一時間就愿意走過去找司機車師傅,只是害怕浪費時間,所以給出的最快解決方法。”--佛系乘客
“不是每天都愿意將昨天的再來一份,只是害怕為選擇哪家苦惱,直到懶得選擇。”--佛系食客
“不是不想精致養娃,只是沒精力、沒關系、沒金錢,更是在北京不支持。 --佛系養娃
隨遇而安,漫隨天外云卷云舒,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那些穿著“佛系”外套的五四青年,或許只是想找個借口,找個堂而皇之的理由說服自己,他們也許在想:“世人皆平凡,我平凡地過生活,也食之有味呀。”可是平凡平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逐漸出現的,那顆一灘死水的心呀!不禁問:難道你的一生只是想意思意思而已(√2)嗎?
“佛系”登場并非借口,還望不忘初心
六祖說:“既非幡動,亦非風動,乃爾心動也。我們因心生妄念而有種種世間景象,若能離開心之妄念,每個人做到寵辱不驚、不執著,周圍平等,無有變異,繼而實現萬物契合,生活得以如意。”這也許是佛系本意,不喜不悲,真如本心。但在理想與現實沖突的21世紀,“佛系”登場,難免成為借口,成為逃避、隨意而安、喪文化的保護色。
忽然憶起,少年時代,常常問自己,桃花源記和富可敵國的生活,我會選擇哪一個?以前傻傻不經事,羨慕桃花源記,羨慕安逸,覺得世界危險可怕;但是長成之后,富可敵國便成了唯一答案,或是財奴,或是功利,但富可敵國之下,可實現的還有“我們那顆夢想成真的心”!
關于“佛系”,若有不同見解,歡迎關注:只為寫作 zhiweixiezuo,我們接著討論。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