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四位公號“情感按摩師”,如何將撩讀者這件事做得有聲有色?
來源:全媒派(微信號:quanmeipai)
原標題:用專業力揉攥讀者心臟:情感博主們一邊只談風月,一邊坐著數錢
“如今的人,誰沒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心思。于是深夜飲酒,抿一口,仰頭吞下,再吐出來,就是暗流洶涌的故事。”
“很多人的戀情,都是在應驗雙方的人格缺陷,在不甘心和不舍得之間磨損。”
“生活中大多數的追求,都是點到為止。大家都小心謹慎,生怕耗盡了能量,丟失了自尊心。”
你有沒有在深夜中的某個時刻,被朋友圈的一篇文章,戳中內心?在自媒體矩陣中,情感類寫手成為了一隊生猛的內容大軍,在目睹他們創造一篇篇10W+的同時,我們也不禁對他們“背后的故事”感到好奇:
情感向文章如何引起讀者的共鳴?
情感內容的過多涉獵會不會讓作者感到麻木?
作者應該如何消解讀者的負面情緒?
差異化的公眾號品牌之戰如何打?
... ...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專訪四位公號界的“情感按摩師”,看看他們如何將撩讀者這件事做得有聲有色。
傅踢踢
情感文是市場需求的投射
“我向來對感情中所蘊含的人性很有興趣。愛這件事,可大可小,可輕可重,可以容納人心的高崗與低谷。”
傅踢踢畢業于復旦大學,在女性居多的情感類作者中,其“男閨蜜”的形象顯得有些特別。當被問及為什么做了情感這個領域的作者時,他給出了如上的答案。
“每個寫情感的人切入點都不太一樣。有些喜歡聊少女心,有很多清新細膩的小情緒小心思,很美好。有些喜歡鼓與呼,尤其是為女性同胞搖旗吶喊,極端一點的會有人稱之為‘中華田園女權’,這其實也是一種市場需求的投射。我覺得無分好壞,各有價值。”
傅踢踢對情感作者這個身份有著相對精細的定位:“從我自己來說,我喜歡聊成年人的感情:有感性的部分,但也有理性的考量。不會太天雷地火,不會撒很多狗血,但那些乍看雷同的感情背后,卻是復雜幽微的心事,難以說盡的話頭。我覺得這些或顯或隱的東西,特別有意思,值得好好玩味,好好寫作。”
在找尋文章的切入點時,傅踢踢說,首先考慮的肯定是問題是否普遍,這在選題上會有明確的把握。然后是角度是否新鮮,一方面不愿意寫那種已經說濫的文章,另一方面也不希望為了求新而刻意標新立異,但總想著把說濫的話抽絲剝繭,找出些陡峭的角度和全新的視角來。第三是材料。自媒體的文章,材料很重要。尤其是當作者說的只是常識,如果沒有材料,只有道理,會非常干枯,撐不住全文,引不起讀者興趣。
傅踢踢精選文章的標題:
《約炮抽煙紋身有什么了不起,有本事你過個順利的人生看看啊》
《志明與春嬌:我們不趕時間,但終究會輸給時間?》
《又聽到這首<一生所愛>,我哭成了一個傻逼》
《撕掉純愛的糖衣吧,我們終將擁抱成人世界的冷酷真相》
在確定了文章的切入點后,關于如何取標題,傅踢踢認為:“傳統媒體的文章標題,可以定義為:用一句話概括整篇文章。自媒體的文章標題,可以定義為:用一句話或者一個懸念,提煉本篇文章的最大亮點。當然,這只是極言,標題本身是非常大的學問。”
情感相關的內容寫多了是否會讓自己感到麻木?傅踢踢說,雖然也曾有過這樣的擔心,但操作下來會發現,一來,雖然太陽底下無新事,但感情的經歷很不相同。哪怕再相似的發展,放入當事人的身份標識和思維特征,同樣的行為就能找到完全不同的解釋,又能有新的地方。二來,看別人的感情故事,寫普遍的情感話題,其實也是一種反躬自省。看到別人做得不好的,第一反應會想想自己是不是做得也不夠;看到別人很理想的,也會想想哪里可以學習,或者只是單純地參照,引以為鑒,都很有幫助。
在情感類自媒體人的激烈競爭中,傅踢踢不希望做正面戰場刺刀見紅的拼殺,而是要尋找自己的取勝之道。就他來說,他希望自己是寫情感的人里最懂文藝、對文藝作品的理解和運用最駕輕就熟的。而在文藝領域,希望自己是對情感話題扎得最深,想得最透的,寫得最準的。
老妖
情感文也需要有功能性
老妖說,她是從2013年開始嘗試新媒體寫作的。“最初是在豆瓣上,當時寫文章不是情感向的,而是偏重于個人成長和勵志。開始做公眾號、并且向情感向轉變,是在我到北京一年多之后。當時工作狀態趨于穩定,經濟逐漸獨立,開始關注個人情感,寫作的方向也向情感轉變,會去討論男女的情感問題。
我的興趣是閱讀和跟人聊天,在跟人聊天的過程中了解人為什么這么想,為什么會這么做,這對我來講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我大學學的是新聞專業,那么現在做自媒體、寫文章,其實是我專業范圍之內的事情。
在我看來,如果僅僅是熱愛寫文章,并不一定能掌握自媒體寫作這件事,因為自媒體寫作還是你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用更通俗淺顯的語言傳遞給更多的人知道,和傳統寫作這種比較私密和深入的表達方式是不一樣的。而我之前專業學習的很大一部分知識是關于采訪、寫作、和傳播的,所以我會更清楚如何寫出被更多受眾接受的文章。”
在經營“好姑娘光芒萬丈”這個公眾號的過程中,老妖也碰到了不少有意義的故事。
“之前我寫過一篇文章,講了男生對女朋友特別摳門的故事。最終的結論是,一個男孩是不是喜歡你,和他大不大方是有直接關系的。后來我收到了一個讀者的留言,傾訴了她男朋友的種種摳門表現。因為留言都是有字數限定的,她給我寫了好多好多條。
其中我印象特別深的是,她一直以為是男孩家境不好,才會對她那么摳門。直到她讀了我那篇文章,才知道不是所有的男孩都會這樣對待女朋友。她說我之前一直以為自己在談戀愛,直到那個時候才意識到自己并沒有被好好對待著。
我感觸還蠻深的,很多女孩子在愛情里并不成熟,也沒有想過自己適合什么樣的感情,我們這些情感博主寫的文章,其實是會對她們產生影響的,也會引發她們的思考。但是我覺得比較心酸的一點是,很多女孩子沒有看到這些文章之前,在情感里面是很容易自欺欺人的。其實我覺得,她能夠記下來男朋友對她多么不好,她心里面其實是很介意她男朋友對她沒有那么好,也知道她男朋友沒有那么喜歡她。但是如果沒有人告訴她,她是不愿意承認的。”
在眾多情感類自媒體公眾號中,老妖對“好姑娘光芒萬丈”的定位有著自己的考慮。
“我覺得我們公眾號有一些特點:第一標題看起來都挺打破認知的,但其實內容三觀都很正。所以關注我們號的人都會有一種感覺,就是看標題我很難想象你要講什么,但看內容覺得是對的,這對寫作者的要求會更高。
另外我有一個習慣,就是經常會寫一些高頻的話題,試圖從我們經常討論的話題中發現新的角度,啟發讀者從新的角度看待一件事。
第三是我自己的堅持,我覺得每篇文章都應該是有用的,所以我強調文章的功能性。我不希望一篇文章僅僅是在宣泄情緒,而是去闡述價值觀、態度、看法,同時站在自己的視角上提出一種做法。寫小情緒寫的好的號很多,我做好自己擅長的事就好啦。
還有一點是我對我自己的要求,我不愿意秉持某種單一的價值觀去寫文章,我希望讀者在我的號上能看到多元化的視角。我的文章更偏于理性,希望能給讀者提供對于處理感情更有幫助的內容。”
倪一寧
“情感”的定義遠比我們以為的遼闊
倪一寧其實不太想被冠以“情感博主”這樣的title,她認為大家常常把情感博主經常想象成教女孩子怎么去談戀愛的這樣一個角色,但其實情感應該是一個很大的范疇,比如說如何處理跟父母、孩子、同事朋友的關系,應該是一個很開闊的范疇。倪一寧以前主要寫作的是散文隨筆,在這個過程中她便發現“情感”是一個沒有辦法繞過去的話題。所以說不是她選擇去做情感博主,而是沒有人可以繞開這一塊的討論。
“越是瑣碎的小的發現,其實讀者越有共鳴。寫很傳奇的事情,讀者是獵奇心態在看,但你寫那些戳心戳肺的細節,寫人跟人之間的小事,會很容易招來共鳴。比如我前幾天寫微博寫到,我小時候爸爸把我抱膝蓋上的時候,我怕自己太重,會悄悄踮腳,這個就是很多人生命中都有過的體驗。很多人反饋說,他們去理發店洗頭的時候,洗頭發的小哥會跟他們說,你頭可以放松一點,不要僵著脖子。”
在經營自己的公眾號的過程中,倪一寧時常也會受到讀者非常情緒化的留言,“讀者留言會有極端的情況出現,最多的就是提到明星的時候,他的粉絲都會很敏感,如果用詞不太好的話就會招致攻擊。這個情況下你需要去甄別,那個批評是正當的,還是單純的情緒發泄。
我覺得文學作為一種很依賴讀者的藝術載體,文字成了一種媒介,當你傳遞你的想法給讀者時,被讀者批評是很正常的。如果讀者批評你,應該想一想,是傳播的時候出現誤差(沒寫清楚),還是你的想法跟他們有較大差異,還是你確實在某個點上偏激了歪了。”
胡辛束
用意想不到的方式銜接內容與商業
胡辛束最明顯的定位就是“少女心”了。
“這是我們一直在強打的標簽。因為情感號有很多種,有的可能是偏真性情的,有的可能更偏純愛系,有的可能更偏暴力美學,都不一樣。我們已經積累的原始用戶,都是沖著少女心這個詞來的。
最開始我們是無意把這個標簽貼在自己身上的,用戶越來越認可,很多有著少女心標簽的人就都貼過來了。我是覺得少女心這個詞沒有原始定義,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它變成胡辛束式的少女心,這里面可能包含著好奇心、敏感、輕污等等詞匯,歸根結底會吸引和我們相同品味、或者相同情緒狀態的人進來。”
針對“如何變現”這個自媒體人一直在思考的問題,胡辛束也和我們分享了情感類文章與廣告業務結合的心得。
“文章前半部分一定是要把用戶感興趣的內容講出來,也就是賬號屬性本身流露出來的東西。后半部分是廣告主想表達的廣告部分,需要用不太生硬的方式表達出來。第三就是前后的銜接,我們習慣用意想不到的轉折方式,將二者銜接在一起。
讓用戶在前面的閱讀中已經沉浸在你設定的場景中,后面再給出恰當的轉換,帶出廣告的內容,結尾部分再拉回到用戶感興趣的點上。這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廣告方式。相當于你先描繪一個場景,把讀者推進一個小房間里,然后突然間燈亮起,會發現你看到的東西和之前設想的并不一樣,這種沖突感會讓用戶覺得比較有意思。
我們最近也在嘗試新的玩法,不僅僅是用語言上的轉換,可能會選擇一些小技術手段,能夠把不同的東西穿插進去,比如說我們之前做的《你終于回我微信了》。但即便是原生廣告在內容上也沒有絕對的自由。我們需要尊重廣告主想要的表達方式,畢竟他們是花錢來買價值的。如果完全為了標新立異,而喪失廣告本身應有的價值,對廣告商而言并不劃算。
所以廣告這件事其實是屬于商業行為,很多時候是為了在廣告和內容之間取中,我們也是盡力把這個東西做的更專業、更有趣。”胡辛束說。
人會因為每天吃同一道菜而產生厭煩,但終究對美食還是有原始欲望的。同理,情感也是人的原始欲望。你可能在某個階段里對某一類情感產生反感、厭惡、麻木,但情感、愛終究是人的本能。
公眾號:全媒派(ID:qq_qmp)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