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下,食品企業如何制造“爆品”?還能怎樣創新?
“最近幾年,市場上涌入大量微商品牌、淘品牌,他們會用精準的市場定位、巧妙的營銷技巧成為脫穎而出的新銳品牌。這類品牌有一些共性是值得很多食品品牌學習的,它們依靠數據做產品的選品決策,通過技術和內外設計來賦能產品,提高市場競爭力,在通過新式營銷方式,突破消費者最后一道防線,抓住稀有的潛力消費者,進而引導至品牌私域,做人群精細化運營,展現出與傳統品牌截然不同的新營銷生命力。”
在疫情當下的今天,社會上存在著許多這樣善于以小博大、出奇制勝的品牌,對傳統食品企業來說,新舊時代交替,我們是夾縫中求生存?還是跟風走新營銷路線,亦或者找到兩者之間的共性,找到屬于自己的品牌進化之路?
那么對于新銳品牌和傳統品牌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聚焦于兩個問題:
第一,他們的人、貨、場,新在哪里?
第二,他們怎么做營銷模式的創新?做了哪些營銷戰術操作上的創新?
對于傳統品牌,會有諸多的條件限制,例如工廠的體量、地面的成本、人工與智能化的普及等等。傳統品牌在做大做強的路上,會不斷去探索和洞察市場,不斷去拓展新的人群,他們并非對現有私域消費者做有效運營。
在品牌運營的過程中,都是以強加概念的形式,提高所謂消費者認知,同時會策劃出很多的品類SKU,圍繞這些品類,策劃傳統的傳播矩陣,他們會花成百上千萬做一個漂亮的廣告,植入一檔看似精準的綜藝節目或影視劇,也會花上數十萬策劃一條精致的視頻廣告,到地鐵公交寫字樓里去投放。
再說新銳品牌,他們并不會做這種類型的投放,或許會有預算條件限制,但這類新銳品牌更注重的是“精準人群深度運營,私域人群重復運營”,在做精準營銷的規劃中,更側重小眾群體、潛力消費者,同時需要現有SKU和品牌調性更符合當下消費市場環境(比如疫情期間是一個消費場景,他們要做的就是貼合這類消費場景來做品牌理念和產品輸出)。
其次,新銳品牌會拉近與目標年齡層的喜好,在品牌調性的內在、外在做策略輸出,讓更多第一視覺觸碰到的事物,變的生動、有趣、有故事,更適合成為茶余飯后的談資。
最后為了打造產品的爆款,會篩選1-2款著重發力,從消費場景突出化、品牌IP化、產品人設化,通過科學有邏輯的故事線串聯起來,用以來描述“消費者在需求出現并發現產品產生購買、使用后的畫面”關系,萬事俱備,在擁有一個抓眼球的包裝,事情順理成章。
舉一個線下比較有意思的創新店鋪“太二酸菜魚”
太二公司成立于2015年,主打一道老壇子酸菜魚, 其主要針對的人群是 85-95后的“年輕消費群體”,在太二的觀點中,通過互聯網鏈接產品、用戶、場景、消費、回顧,并通過線上線下的趣味方式,表達“二”的態度,主張“酸菜魚比魚”好吃的個性理念。
他們整體的SKU并不多,主要以漫畫的形式,讓品牌人格化,對外輸出的印象,既有“二老板”專注產品的研發和固執情懷,更有“小二哥”的中二形象。他們的口號更是酸菜魚比魚好吃、吃魚拯救世界等極為“迥異”的二文化,餐廳僅接待四人以下聚餐,既不算過分的熱情,同時也不打擾,個性凸顯。
總結來講,傳統食品品牌可以分為三個步驟來革新。
品牌形象:產品人格化,與你的用戶群體產生深度關系
根據案例,我們可以發現,新晉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很近,他們更了解某一類消費者更需要什么產品,所以在不斷地與終端消費用戶建立聯系、建立觸點,這里的觸點可以是一個IP形象、可以是一個產品的人格化,更可以是產品的LOGO。
與用戶產生情感連接關系后,通過口碑和創新理念,在用戶之間傳達表現,讓用戶可以自己去產生消費聯想,腦海中構建與品牌的關系,長此以往對品牌有完整的看法。
概括來講就是,傳統品牌是“不斷砸錢、砸聲量、砸渠道”,而新銳商業模式,是快速建立“人群跟爆品的聯系,把產品設定成人格化”,關系的建立,更迅速地抓到人群,品牌時代感vs潮流感相結合,跨場景、設定符號、利用“熟悉的陌生感、若即若離”等輸出方式,輸出營銷爆品。
這兩年顛覆傳統,顛覆行業的品牌勢頭強大,諸如喜茶、鐘薛高、樂純、元氣森林等的新銳品牌代表,更是逆勢崛起,他們會通過產品本身與傳統品類的區別,一個小點強勢打爆,會通過策劃自己品牌獨有的標簽,例如:產品的某類特殊成分、品牌的創始人故事等,成就品牌的靈魂,讓用戶直觀了解到它的特點與倔強感。
這類品牌的“創新”大多體現在“緊隨時代步伐、潮流感強、引領性強、突發奇想”等方面。依靠數據分析選品,拓展爆品路線,在通過高效的雙線種草拔草環節,鏈接店與人,與場景之間的各個環節,使其緊密相連,最終成為靈活運用“每個特殊時間節點都能玩”的創新營銷高手。
場景構建:場景細化,讓消費者“知道”什么場景更適合什么產品
云計算能力的提升,加速了“產品快速化形成”的過程,因為數據化選品,對于現在的商家來說,是基礎操作,這個時期更側重的是什么樣的內容能讓用戶與場景相連,在搭配“人貨場”的人群精細化運營,新銳品牌基本形成了有效的矩陣式種草到拔草的“流水線循環運作機制”。
新的商業邏輯中,促轉化是主要需求,貨的重要性,略遜于人的重要性,更遜于內場的轉化。也就是找到人、匹配貨、運營場,進而讓產品直觀轉化為實在的銷售數字。
既然場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老食品企業可以著重挖掘幾類場景。
①、認知場景多點觸達:比如戴森吹風機,很多80后的人,可以通過電視、廣告和自媒體上看到,并沒有購買,第二次又在電商的大促中看到,還是沒買,最后在咖啡廳的雜志上,再次見到,接下來在實體店中體驗、試用、最后在“優惠力度大的平臺”產生了購買行為,最終轉化下單。
②、熟悉且陌生的場景:上文提到建立觸點、產生聯想,就是熟悉且陌生場景的應用方式。在舉一個例子,近幾年挺火的即食燕窩,正典燕窩,除了重新定義了產品功能的亮點,創新的規劃了“素顏”燕窩概念后,主要圍繞幾個場景,傳遞給消費者,分別是“生活場景、運動場景、禮品場景、下單場景”,在各類文案中、產品的SKU中、甚至詳情頁中,都會提高場景的信息,在一眾“電商品牌的競爭者中”發揮了獨特優勢,在競爭壓力大的行業內,占據高端飲品領域的一席之地。
四步拆解“新銳品牌”的營銷鏈路
不同于移動互聯網創業的無中生有,食品作為傳統民生產業,跟快消品一樣,有著13萬億大市場(食品、飲料、煙酒茶等),這里向來都是強者的賽道。新的公司、新的品牌想要突出重圍,那么必然要在某些要素上進行革新,當然變化的源頭還是用戶需求的變化。
①、深挖用戶痛點,深耕長線需求,讓用戶“上癮”
我們把用戶痛點分為必要痛點和次要痛點,當必要痛點已存在于大多數行業競品的針對方案中,改變方向,把次要痛點擴大化,讓痛點更為突出;深耕長線需求分為短期需求、少數人需求、大多數人需求和長期需求。短線需求很容易“超期不候”并不適合傳統轉型中的主要針對方向,而長線需求才能把雪球滾得很大,以零食品類為例,上癮、新國貨、健康綠色、便捷易攜帶,是至少85-95后的長線且穩定的需求。
②、用來讓用戶輔助購買決策的品牌,才是真品類
食品品牌想有一個完整的崛起路線,離不開在亞品類里的快速增長,反推品類變大。
例如用戶準備購買代餐,通常會搜索“麥片”,如果用戶想吃鹵味,通常不會直接搜索“鹵味”,而是搜索“鴨脖、鳳爪、兔頭”等亞品類。當然,并非每個品類都是越細分越好,例如榴蓮控會迷戀任何跟榴蓮相關的產品,榴蓮酥、榴蓮凍干、榴蓮月餅等,所以榴蓮是一個獨立品類,國外的零食品類進軍國內,而國內并沒有強勢品牌予以正面回擊,既然沒有大品類支撐,就沒必要做細分。
③、產品爆款,離不開包裝和內容
用戶有需求,品類就有紅利,而對于營銷能力強的食品企業,更容易獲得豐厚的利潤。
這里的內容,指的是包裝盒內的產品,現階段行業內,食品的內容非常豐富,形狀及口味各異,但用戶購買的,并非只是產品本身,更是產品背后的價值主張。比如王飽飽的好吃不胖、正典燕窩的溫著喝更健康等,吃起來回味,送禮有面子。
當前的食品行業,不同類型的產品包裝,都會設定“超級符號或超級創意”,跨品類超級符號,很多時候就是超級創意,完全可以參考借鑒。食品如果可以和文化母體中的超級符號建立關聯,就能擁有超越周期的強大生命力。
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起源于中國,與啤酒、葡萄酒并稱世界三大古酒。
國內市面上很多酒類都有固定包裝型號,但黃酒沒有,新品牌堂悅坊突破固有思維,開拓新中式美學器皿,希望以“品位高雅之士、重視身心修養”的黃酒酒具,承襲傳統工藝方法,詮釋新古典主義,尋找一條突破傳統之路。
④、擇選優質且更適合當前階段的渠道,利用平臺規則,讓用戶占便宜
現在較為火爆的銷售渠道就是直播,雖然網絡討論較多,褒貶不一,但不可否認,這就是轉型之路的必然渠道之一。但是從長遠來看,很多淘品牌甚至傳統品牌,路線已經走歪了,年度GMV非常依賴直播這條渠道,從而降低了服務質量和品牌影響力,長此以往很容易陷入增長瓶頸。
拋開個別品牌對某類渠道過分依賴來說,其實很多產品都有更適合自己的最優渠道,拿新銳咖啡品牌“三頓半”為例,品牌依托線上天貓起家,將天貓當做分眾來做投放和營銷,不僅賣貨,還打廣告、強種草,其在天貓的流量既有直通車、品銷寶這樣的付費流量,也有手淘、洋淘、旺信、微淘等社交流量,在通過私域強互動強運營,可以說把這個渠道用到了極致。
最后再來聊一聊“爆品”的定價
定價在國內亟待升級的食品大軍中,是重中之重必須革新的地方;
大多數的測算方式都是基于成本+毛利率的傳統定價方式,很多品牌盲目降價、增加庫存想擠進薇婭、老羅的直播間,當然短期效果是突出的,也可能會帶來上百萬的銷售轉化,至于roi如何暫且不討論,但一個好的定價,其實是可以在選擇渠道之時,就定好了策略。
咱們除去少數為了保持調性而高價奢侈食品不算,大多數諸如酒水、燕窩等,這些品類可能定價越貴越好賣,策略是食品定價要適合該渠道,且合理,讓用戶覺得值!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