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文案對生命有了更深刻的洞見,他才寫出更能打動人的文字。
正好前幾天在讀書的時候看到了一本很接近“死亡”的書,叫《遺言圖書館》,里面記載了很多名人的遺言,大家熟悉的契訶夫啦,塞尚啦,居里啦等等都有收錄。在這座遺言圖書館里,名人的遺言變成了文字,文字又集成了書。我們在書里讀這些文字,文字又在腦海里向我們呈現一幅幅鮮活的畫面。
在我沒看的時候會覺得,遺言嘛,當然是非常鄭重其事的對自己這一生的總結啊、功績啊、榮譽啊之類的,應該是凡爾賽大型比賽現場沒錯了,畢竟誰會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呢?
當我打開看得時候,我發現我錯了,還錯得賊離譜。這樣嚴嚴肅肅對待自己遺言的狀態往往只是人們一種美好預想。畢竟死神總是一個蠻不講理的壞蛋,我們往往還沒有準備好就已經在本場游戲game over了。看到這些名人的遺言,我們或許能用一種新的角度看待遺言和死亡這件事。畢竟,作為人類四大旋律的“生老病死”,每一樣都能成為我們廣告人洞察的現實來源。
甜
并非過分關注死亡本身,而是用一些美好的事物作為生命的結尾的遺言,我將其歸為“甜”。比如帶來幸福感的職業、美好的愛情,詼諧幽默的臨終發言等。
01
P. T.巴納姆
(1810—1891)
全名菲尼亞斯·泰勒·巴納姆,美國馬戲之王
今天我們馬戲團在麥迪遜廣場演出收入怎么樣?
02
克拉倫斯·W.巴隆
(1855—1928)
美國財經記者
有什么新聞?
03
多米尼克·鮑赫斯
(1628—1702)
法國散文家以及語法學家
我馬上就要——或者說,我即將——死去了:
這兩種表達方式都是正確的。
04
安德魯·布雷德福
(1686—1742)
美國出版商
噢,上帝,原諒所有印刷錯誤吧!
05
托馬斯·范特·德·拉戈尼
(1660—1734)
法國數學家
他如此平靜以至于別人以為他可能已經去世了,
但是當他的朋友問12的平方是多少時,
德·拉戈尼飛速回答:
144。
06
弗洛倫茲·齊格菲爾德
(1867—1932)
美國劇團經理以及馬戲團老板
在譫妄狀態下,他大嚷:
拉幕!快節奏音樂!燈光!最后一幕準備就緒!
演出看起來很棒,演出看起來很棒!
07
A. E.霍斯曼
(1859—1936)
英國詩人以及古典學者
在醫生講了一個笑話后說:
這笑話真不錯,我得在金地大廳給他們講一遍!
08
波萊特·布里拉特-薩瓦林
著名享樂主義者讓·安姆特·布里拉特-薩瓦林
(1755—1826)的姐姐。
波萊特在吃飯中途突然病倒,她說:
快!抓緊上甜點!我想我快要死了。
09
米勒德·菲爾莫爾
(1800—1874)
美國第十三任總統
當時正在被喂湯的他說:
營養又美味。
10
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
(1876—1924)
他的狗給他帶來一只死掉的鳥,他說:
好狗。
11
亞瑟·柯南·道爾
(1859—1930)
對妻子說:
你棒極了。
12
保羅·法里納托
(1524—1606)
意大利畫家
現在我要走了。
據說當他講出這句遺言時,他正在生病的妻子回答說:
我將陪伴你,我親愛的丈夫。
接著她也斷氣了。
13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1685—1750)
不要為我哭泣,我將去往音樂誕生的地方。
酸
以死亡作為終點而表達本可以、未完成、無奈心酸等遺言,我將其歸為“酸”。
14
安東·契訶夫
(1860—1904)
我很久沒喝香檳了。
15
埃瓦里斯特·伽羅瓦
(1811—1832)
法國數學家
在一次決斗后受到了致命的傷害,
他對兄弟說:
不要哭。
我需要所有的勇氣來面對
在二十歲死去這件事。
16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1770—1827)
他在美因茨訂購的一箱葡萄酒終于到了,
原本指望靠這酒養養每況愈下的身體的:
遺憾,遺憾——到得太晚了!
17
伊麗莎白一世
(1533—1603)
愿用我的一生所有來換取一刻時間。
18
劉易斯·卡羅爾
(1832—1898)
把枕頭拿走吧——我再也不需要它們了。
19
卡塔琳娜·伊麗莎白·馮·歌德
(1731—1808)
德國著名作家約翰·馮·歌德的母親
一個多產的寫信者,
她的最后一封信是回復一位不知道她病情的朋友發來的請柬:
請務必原諒我無法出席,因為我快要死了。
20
約瑟夫·亨利·格林
(1791—1863)
英國外科醫生
格林臨死前在測自己的脈搏,說:
停了。
21
哈利·胡迪尼
(1874—1926)
我厭倦掙扎了,達什。
我猜這次可能我沒法成功逃脫了。
22
詹姆斯·門羅
(1758—1831)
美國第五任總統
他談起最好的朋友,
美國第四任總統詹姆斯·麥迪遜:
我很遺憾自己要離開這個世界,
不能再見到他了。
23
羅伯特·E.霍華德
(1906—1936)
美國通俗小說作者,死于自殺。
他放在打字機上的遺書引用了維奧拉·加文的一首詩:
一切都走了,一切都已結束,
把我放在火葬場的火堆上吧;盛宴已經結束,
燈光已經熄滅。
24
艾米爾·左拉
(1840—1902)
法國作家
當他們因不明原因的一氧化碳中毒而痛苦掙扎時,
左拉對他的妻子說:
我感覺我病了。
我頭痛欲裂。
不,
你看到我們的狗也病了嗎?
我們都病倒了。
肯定是吃壞了什么東西。
這難受勁兒會過去的,我們不要過多在意。
25
查爾斯·杜德利·華納
(1829—1900)
美國散文家以及小說家
我現在不舒服,
想要躺一會兒,10分鐘后你能來叫我嗎?謝謝你,
你真好——10分鐘后——記住了!
26
讓-雅克·盧梭
(1712—1778)
法國哲學家以及作家
把窗推上去,
那樣我或許還能再看一眼美麗的大自然。
27
亞當·納魯塞維茨
(1733—1796)
波蘭主教以及歷史學家
提到他畢生的作品,
以及波蘭的歷史時,他說:
我真的不能寫完它了嗎?
28
貝爾納·勒·布耶·德·豐特奈爾
(1657—1757)
法國科學家
我并沒有痛苦,只是感覺要活下去有些困難。
苦
除了死亡一刻帶來的肉體上的痛苦,在生平以及最后一刻都在苦苦追求名利等虛無的遺言,我將它歸在“苦”。
29
亞歷山大·仲馬
(1802—1870)
大仲馬向兒子小仲馬提及了他的文學作品:
告訴我,亞歷山大,憑著你的靈魂和良心,
你相信我死后所有的作品仍將流傳下去嗎?
30
伊莎多拉·鄧肯
(1877—1927)
美國舞蹈家
鄧肯開著敞篷跑車與大家揮別時說道:
再見了,朋友們!
我要駛入光芒了!
不幸的是,
走之后她那長長的隨風飄舞的圍巾卡在了汽車輪軸上,
勒斷了她的脖子。
31
沃倫·哈丁
(1865—1923)
美國第二十九任總統
他一邊聽著妻子讀的夸張阿臾他的報紙新聞,一邊說:
很好。繼續。再多讀一些。
32
喬爾·錢德勒·哈里斯
(1848—1908)
美國作家以及民俗學者
當被問及感覺如何時,他回答:
我感覺只有小昆蟲的不到十分之一眉毛
那么點長度的好受。
33
弗蘭茲·卡夫卡
(1883—1924)
卡夫卡死于肺結核和饑餓,
因為他已經無法吞咽食物。
在絕望的狀態下,
他懇求醫生:
殺了我,
否則你就是殺人兇手!
辣
不因死亡的到來而屈服,仍舊做自己,用辛辣的語言——或諷刺,或反擊等來面對死亡的這類遺言,我將其歸為“辣”。
34
約翰·亞當斯
(1735—1826)
美國第二任總統以及美國開國元勛之一
托馬斯·杰斐遜那老家伙還挺著沒死。
可憐的亞當斯搞錯了,事實上杰斐遜當天早上已經先于
他撒手人寰了。
35
伊桑·艾倫
(1738—1789)
美國獨立戰爭的將軍
臨死前,身邊的醫生試圖安慰他:
“天使們正在等候你呢。”艾倫答復:
她們在等,是嗎?她們正等著,是嗎?
那就讓她們等著吧。
36
羅伯特·彭斯
(1759—1796)
他曾是鄧弗里斯志愿軍的成員,
對于此段經歷他一直耿耿于懷:
噢,不要讓那群笨手笨腳的新兵為我鳴槍!
37
保羅·塞尚
(1839—1906)
塞尚在臨終前,異常興奮地不斷重復著那個
拒絕展出他畫作的美術館館長的姓名:
龐迪耶!龐迪耶!
38
托馬斯·克蘭默
(1489—1556)
坎特伯雷大主教
克蘭默曾被迫簽署了一份放棄自己新教信仰的聲明,
但還是被天主教瑪麗一世視為異教徒而被判火刑。
他率先把自己那只曾經簽署恥辱聲明的右手伸進大火,說:
這只配不上我的右手。
39
德尼·狄德羅
(1713—1784)
法國哲學家
當他伸手要去摘杏子,
妻子責備他時,他回答:
我就是摘了,又他媽的會怎樣呢?
過了片刻,他死了。
40
喬治五世
(1865—1936)
皇宮官方公布的遺言是:
我的帝國當下如何?
但是有傳言說他真正的遺言是回應醫生
(后者讓他放心,他們很快會帶他去博格納療養院休養):
該死的博格納!
41
虔誠者路易
(778—840)
法蘭克國王
據說,當他聽聞兒子造反時,他詼諧地說:
我原諒他,
但是得讓他知道我的死要算在他頭上了。
42
蘇格拉底
(約公元前470—前399)
被城邦判為異端神論者并被逼喝毒酒自殺
克里托,我們欠著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公雞的錢。
一定要給他。千萬別忘了。
43
格倫·米勒
(1904—1944)
美國大型爵士樂隊音樂家
他在登上飛機時大喊:
降落傘到底在他媽的哪里?
這架飛機在英吉利海峽上空失蹤。
44
讓·菲利普·拉莫
(1683—1754)
法國作曲家
對在他床邊唱歌的牧師說:
你到底想對我唱什么,牧師?你跑調了。
45
卡爾·馬克思
(1818—1883)
管家問他是否還有要傳達的信息,他回應:
真啰唆,滾開!
只有沒說夠的傻瓜才有臨終遺言。
從這些名人的遺言中,我們會發現面對即將到來的死亡,大家的反應也是千姿百態。
有到死亡前最后一刻還在關心自己工作的:“我真的不能寫完它嗎?”,有緊抓自己的豐功偉績不放的:“很好,繼續。再多讀一些。”。還有對自己的一生表示遺憾的:“不要哭。我需要所有的勇氣來面對在二十歲死去這件事。”。令人驚奇的是,居然還有很多隱藏的吃貨在最后一刻暴露了自己的本性:“快!抓緊上甜點,我想我快要死了!”。
除了了解名人遺言的具體內容,獲得人生的感悟,我們也可以進一步去了解遺言的性質——遺言是由后人記錄的,自然避免不了稍加潤色,這些出自它口的遺言也提供給了我們更多關于這個人物的品性上的洞見。
作為一個人留在現實世界最后的只言片語,我們或許能從遺言中窺探到最接近死亡的人性本質,也能多一些對自己人生的思考。
和《遺言圖書館》類似的其實還有《墓志銘圖書館》,《墓志銘圖書館》更多的是一些經過深思熟慮的句子,那些關于親情、友情、人生的反思,都隨著墓志銘和它的主人一起,永恒長眠了。
這些名人的遺言中,哪句話最能夠觸動你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結尾彩蛋兒
看了這本書,我對自己的人生也多了一些接近終點的思考。老實說,其實我一點也不想我的遺言聽起來胡言亂語奇奇怪怪,所以現在先寫下來:哦,上帝,給我一杯奶茶吧,三分糖,去冰,不要珍珠,多些椰果和布丁,謝謝!
數英原創內容,轉載請遵守規范
作者公眾號: 數英DIGITALING (ID: digitaling)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