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熱播劇《山海情》看如何正確使用宣傳的七大技巧
豆瓣9.4高分、正午陽光新劇《山海情》在上周正式收官。
聚焦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西海固脫貧攻堅,展現了移民一代的堅韌與不懈,將風沙走石的戈壁灘建設成寸土寸金的“金沙灘”的故事。網評可媲美《潛伏》、《亮劍》,堪稱2021開年的第一部佳作,甚至說這可能是本年度最良心的一部著作也不為過。
令人上頭的特色方言、真實還原的布景,臺詞也讓網友驚呼“太敢了”,幾乎全員演技在線,黃軒、張嘉益、熱依扎、黃覺、祖峰等的演繹u1s1的好看。
為了能夠說服人們搬離故土,離開世世代代生活的土地和根,在荒漠開墾出新的家園,身為移民負責人的馬得福(黃軒飾)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太難咧”,簡直就是國劇史上最難男主角。日常心疼我軒。
傳播就是宣傳,宣傳的目的是說服被宣傳者,因此要講究方式方法。
成立于1937年的美國宣傳分析學會第一任會長埃特里爾把宣傳定義為“個人或組織有意設計的意見或行動,以影響其他個人或群體,達到事先安排的希望達到的目的。”
美國著名傳播學家拉斯維爾在同年發表的《宣傳的藝術》中,提出了七大宣傳手法。劇中馬得福在“人精”父親、代理村主任馬喊水(張嘉益飾)(還有誤打誤撞的馬得花)的幫助下,最終完成了全村男女老幼的移民工作,“啃下了硬骨頭”,無一不在印證著這些宣傳手法至今仍舊有很大的參考和學習價值,深諳傳播的營銷人值得一看。
一、辱罵法
給某種思想貼上一個不好的標簽,使我們拒絕、譴責這種思想。
在電視劇的尾聲,馬得福接到了整村搬遷的艱巨任務,馬氏父子想盡了各種辦法,開了幾次動員會都無法說服村中族長,甚至后來村民拒絕參會,任務一時陷入僵局。
直到馬得福的妹妹馬得花(閆妮女兒鄒元清飾)打開村里喇叭大鬧了一場,她“痛斥”老人們不知好歹,只知道考慮自己的根,顧著先人,卻不在乎想走出大山、走進城市、走向好日子的后人。
言外之意就是,不遷村=不為下一代人考慮的自私,給“拒絕遷村”貼上了負面標簽。
這一鬧讓族長們松了口,盡管后面仍有波折,但好在為說服工作成功打開了口子,村民們可以大膽地表達自己想搬家的意愿了。
在傳播中,我們常常重視向受眾突出表達正面價值,而當正面激勵、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均無法取得效果的時候,反面“辱罵”也是一種有效手段。
要注意的是,辱罵法并非字面上的辱罵,而是要放大不聽取、不采用將會帶來的負面效果,或者是再這樣做下去就會帶來哪些不好的影響。利用人性避害的本能,達到傳播的目的。
二、光輝泛化法
也叫暈輪效應、光環效應,即把某事物和好字眼聯系在一起,使我們贊同或接受它。
塞上江南、好看又實用的建筑、近在咫尺的醫院和學校、福建的對口幫扶政策、多的是的賺錢機會……這些都是馬得福在說服工作中向村民傳遞的美好字眼,對于生活在山里、缺水缺糧、娃娃們上學要走幾十里山路的村民來說,充滿了誘惑的“光輝”。
馬得福的弟弟馬得寶種蘑菇賺了錢,關起門來在屋子里一張一張數;馬得福知道上門收菇的時間后,通知村民來圍觀弟弟交貨數錢,讓大家真真實實看到種菇背后的“光輝”,真心接受種菇的宣傳政策。
我們每個人都會產生需要,宣傳傳播就要找準受眾的需要,發掘受眾心中最心馳神往的東西,將傳播內容與美好愿景和需要掛鉤。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還要在此基礎上更進一層。比如盲盒的火爆反應了年輕的消費群體對新奇未知的癡迷;小型家電市場的崛起代表了單身經濟日趨流行。如果傳播者能洞察表象需求之外的深層需要,集中火力戳中要害,更容易讓說服事半功倍。
三、轉移法
將某種令人尊敬的事物的權威、影響力、聲望轉移到另一事物上,使后者更容易被接受。
為了讓移民們接受并且相信種蘑菇可以成為他們賺錢的出路,副縣長陳金山(郭京飛飾)請來福建的凌教授。第一次向村民介紹的時候,著重強調他是全國菌草種植蘑菇的專家。村民們之前根本沒有聽過、吃過雙孢菇,陳金山就這樣把先進富裕的福建、全國知名的高知教授的權威和影響力,轉移到小小的蘑菇身上。有了這些的背書和馬得寶種菇成功的“用戶現身說法”,推廣蘑菇才宣傳到位。
轉移法通過聯系過程起作用,像是“牽連賞識”。傳播者的目的是將某種觀念、產品或事業與人們贊賞的東西聯系起來。
同樣的手法也經常在明星宣傳中使用,比如為了宣傳《紅高粱》中的朱亞文,有了微博話題#余占鰲 行走的荷爾蒙#,就是把人們對余占鰲這一角色的賞識、印象、喜愛轉移到明星本身上來,為明星人設添彩。
四、證詞法
通過某些令人尊敬或使人討厭的人,評論某種觀點、項目、產品或人,影響公眾的態度。
在馬得?!吧壌蚬帧钡倪^程中,少不了四個靈魂人物:父親馬喊水、李家老太爺、水旺爺和李大有,他們稱得上是涌泉村的KOL。他們要么是村里輩分高、德高望重的人,要么是帶動輿論的一把好手,尤其是李大有。東北謝廣坤西北李大有,大有叔作為村里的大齡“刺兒頭”,打架鬧事煽動情緒永遠是NO.1,而且村民們也都愿意聽他的,解決了大有叔就相當于解決了問題的一半。
所以無論是解決移民回逃還是整村搬遷,馬氏父子都把大有叔一家當成突破口,首先探他們的口風或者是鼓勵他們帶頭表態。
對于一個品牌的長線運營來講,做好用戶畫像與識別,找到私域流量中的KOL,利用多種手段鼓勵他們發揮傳播價值,能夠實現member get member。對于品牌的單次營銷campaign來說,找到KOL的傳播觸點,把更多的精力、資源分配給這些關鍵觸點,往往能起到很好的裂變效果。
五、平民百姓法
宣傳者稱自己及其觀念是“人民的”或“普通老百姓的”,以受到更廣泛的信任。
跟村民能共情,設身處地為村民解決問題,是馬氏父子宣傳成功的基礎。他們來自于這里,深切知道這里的人需要什么,他們是普通老百姓的代表。馬得福每次宣傳工作都少不了父親馬喊水的幫助,也是因為馬喊水比他更接地氣,更懂得如何用這里的話和這里人的交流,而不是一味地宣傳政策本身。真誠而實在,切中痛點的同時,拉近彼此距離。馬氏父子帶頭遷村、弟弟帶頭種菇,都是身先士卒的行動,更加強化宣傳的效果。
對于傳播者來說,一要注重傳播語境,用符合傳播語境的語言,盡可能做到千人千面;二要讓宣傳平行化,而非自上而下式的說教;三要在宣傳中傳遞出“我和你一樣”、“我們面臨過相似的選擇和問題”、“我和你有一樣的夙愿”、“這是來自于普通大眾的聲音”,以此來增強說服力。
六、洗牌作弊法
采用陳述的方法,通過事實或謊言、清晰的或糊涂的、合法的或不合法的敘述,對一個觀念、計劃、人或產品作盡可能好或盡可能壞的說明。
簡單來說,就是在表揚己方的時候,只挑對自己有利的方面說;在批評對方的時候,只挑對方不利的東西說。
馬得福開移民動員會前,馬喊水再三囑咐他在會上不要說話,結果馬得福沒聽,在會上一股腦全都說了,包括每戶要交2000元安置費。這下可好,本來就不愿意遷村、也拿不出來這樣的“巨款”的村民炸開了鍋,宣傳工作遇到了閉門羹。
馬喊水之所以不讓馬得福發言,就是他知道這一任務的艱難,要先回避村民反感、抗拒的內容,把“光輝泛化法”前置,向村民滲透益處、迎合他們的需要,再慢慢深入,告知全部的細節。
越艱巨的宣傳工作,面對越多的傳播受眾,宣傳就越要小心謹慎,先說什么、后說什么非常重要。但是不提倡用謊言“作弊”,基于事實的傳播才會產生真實的、不可撼動的力量。
七、樂隊花車法
宣傳者告訴人們“每個人——至少我們所有的人——正在做它”。利用這種宣傳技巧,宣傳者試圖使人們相信,人們所屬團體的所有成員都接受他的計劃,因此所有人必須跟隨大家“跳上樂隊花車”。
馬得福跟村民強調不只是涌泉村,每個村子都有幾十戶遷村移民,讓大家知道這件事非做不可,這就是“樂隊花車法”。即利用人們的從眾心理,讓普羅大眾在群體壓力或群體動力的驅動下,接受宣傳者的說服。
萬千媽媽的選擇、1億人都在用的APP、地球人都在看,都是我們日常耳熟能詳的“樂隊花車”廣告語。
傳播,即是一個“你說我聽”的過程,所以,講究“說的藝術”對傳播者來說至關重要。無論是官方主流媒體,還是各類網媒、自媒體,乃至人們的日常交談,本質上都是“講述者”宣傳的過程。為什么同樣的內容,不同的人說出來會有不同的效果?如何讓大眾愿意聽下去,接受到正確的信息?就要看傳播者的宣傳藝術了。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