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背鍋、撕B……職場負能量還能這樣發泄?
叫我馬桶思考帝
這是我第40篇靈感產物
跨過一個又一個的deadline、永遠背不完的鍋、公司領導的空頭支票......這樣的工作焦慮幾乎是21世紀常見病。
在上海,網易新聞辦了一個與工作焦慮有關的藝術展,名字帶著幾分網絡化,“心靈復蘇大保健”。其中媒體品牌GQ、好奇心研究所;在社交網絡上紅極一時的彩虹合唱團、漫畫家Tango以及《奇葩說》辯手姜思達等10個內容方,每個都展出了一種不同的工作焦慮。
姜思達的“You Da Boss”
姜思達的展叫“You Da Boss”。比起靜止裝置這更像一場行為藝術:員工模樣的男子坐在電腦前摸魚,一會兒看視頻一會兒打游戲,但只要有觀眾走到身后,他就會立刻切換到Word頁面(假裝)認真工作,切屏手速驚人。
好奇心研究所的“大餅供銷社”
而“好奇心研究所”的展位則是可參與式的項目。一個不斷浮起的泡沫大餅,觀眾可以自己用刀切下,切下的瞬間泡沫餅會漂浮升空再逐漸消失,和老板承諾的那些公司要上市、年輕人要有夢想的餅一樣虛幻易碎。
把工作中不那么美滿積極的一面用黑色幽默表現出來。自嘲式的黑色幽默正是社媒時代的關鍵詞。
GQ實驗室“職場表情破譯科”
GQ實驗室幾篇傳播度頗廣的文章都多少帶著點自嘲,比如“職場表情破譯科”分析了每個常用emoji背后的含義,讓人會心一笑。“鼓掌”背后的含義是“那你很棒棒哦,給你鼓鼓掌?。ㄖS刺)”,“涂指甲油”的emoji則意味著“老娘懶得理你”。
這種與當代年輕人生活強相關、卻也不那么積極的內容創作正在增加。與父輩悶頭苦干不抱怨的工作風格不同,90后更愿意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用激發情緒共鳴的方式更容易與他們溝通。
彩虹合唱團的“感覺身體被掏空”
你也許還記得去年彩虹合唱團的那首《感覺身體被掏空》,幾乎是一夜間成了朋友圈和微博熱門詞。在工作焦慮展上,彩虹合唱團又用了這個創意:他們做了一個山洞形狀的小屋子,取名為“感覺身體被掏窟”。走進小黑窟里,十幾個懸掛音箱同時播放著合唱團渾厚的和聲“快—去——加——班”,讓人背后一涼,效果挺震撼。
騰訊電腦管家“加班墻”主題做營銷
他們在廣州設置了一面“加班墻”:年輕人們把自己因為加班而失去的事情寫在墻面上,有的讓人唏噓不已,比如因為加班而錯過了奶奶的葬禮,因為加班與相戀七年的女友分手......并在活動最后呼吁年輕人騰出空間完成這些失去的事兒——側面宣傳騰訊電腦管家能幫電腦騰空間的性能。
夜管家“魔都減壓展”
一個叫夜管家的主題派對平臺今年6月在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貨舉辦了一個“魔都減壓展”,號稱有99種減壓方式。內場提供了枕頭大戰、摔碗、冥想、撕假鈔票等減壓選項。
人們已經在討論互聯網時代的信息超載帶來的焦慮是這一代的普遍精神狀態,而圍繞焦慮展開的內容未來會有更多商業可能和展現形式。
雖然它們不能讓生活本質上變得更好,但多少能稀釋一些焦慮情緒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