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爽言爽語”,一起文字復健
作者:潘心怡,來源:城市畫報
這幾天,全民吃瓜吃出一種重回語文課堂的錯覺。
超八成網友沒看懂“爽文”,語文老師看了也頭疼
鄭爽接連發布了三條“爽言爽語”回應,結構混亂,邏輯文法錯漏百出。但,值得警惕的不止她的“爽文”。每隔一段時間,明星小作文里千奇百怪的語法bug都能讓人懵圈:
“那時候的時間還是歷歷在目……”
“尊敬的各位觀眾朋友們……”
“愿你福澤天下……”
???
小作文寫不好,慢慢地連話也說不清楚了,自覺患有「文字表達障礙」的年輕人正在變多。他們很久沒寫過100字以上、邏輯自洽、觀點清晰且文法準確的文字了。
我,25歲
寫不好一條朋友圈
城畫君總結了一份《文字表達障礙臨床癥狀(不完全版)》,歡迎理性對號入座:
1、提筆忘字
拿起筆和紙,想寫的字就在腦子里消失了。大學畢業后,不會讀不會寫的字多到能氣瘋小學語文老師。
“你還記得‘接(zhǒng)而至’、‘白駒過(xì)’、‘豆(kòu)年華’怎么寫嗎?”
2、邏輯凌亂
常見于明星發道歉、聲明、告別角色的抒情小作文。多表現為錯用固定搭配、語義重復、亂用成語。有誰偶爾能把話說清楚,能圈一大波路人緣。
例如,某男藝人的一封手寫信原文:“這篇文章為了讓自己更能起到反省作用,會正確的使用標點符號,以示誠意。”
雖然值得鼓勵,但這封信仍然被網友發現存有語句不通順、“的地得”誤用等問題。這里,城畫君建議大家復習一下要用對「的得地」啊,尤其是關、鍵、時、候。
3、“啊啊啊”咆哮怪
在社交軟件評論轉發時,隨手甩出一大串“啊啊啊”“哈哈哈”;對新聞熱點的反應熱烈程度,與感嘆號數量成正比。
“去年一整年,我在微博‘啊’了2127次。”
4、表達能力衰退
表面上是無所不知的沖浪達人,其實詞匯量全部來自流行語。“凡爾賽”、“小丑竟是我自己”、“yyds(永遠的神)”、“awsl(阿偉死了)”不玩梗就不說話。
“srds(雖然但是),縮寫才是yyds!”
5、表達前心理障礙
分享觀點前,總是擔心會被杠。害怕表達,所以表達前會先變身“免責怪”,撇清關系:“不針對任何人,不站隊,就事論事,僅代表個人意見……”
“非黑,純路人,別杠,杠就是你對。”
6、復制粘貼怪
瓜來了,想表達觀點,憋半天憋不出來,最后去轉個別人的高贊評論。
“有熱搜?讓我看看熱評第一怎么說。”
當你準備說話
電影臺詞幫你說了出來
@天野君 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出現“語言退化”,是他畢業工作后,當時“很贊”、“給力”正流行。他察覺到網上稍微復雜的、有區分度的詞語,正在變成罕見品。
文字工作者@銀色bullet 四年前發現自己寫短句,總會落入固定的句式,如“……真的是……”“……總覺得……”同時,社交網絡上每天都有存不完的“小金句”,供人們表達當下的情緒和狀態。
“人們熱衷于用碎片化的表達,準確的洞察和優質的表達流傳得非常快,久而久之(其實也沒多久),很多人放棄和流行語較勁,轉而直接拿來做自己的表達……越是簡單的信息,套用流行語越容易,也不會露餡,一旦字數變多,基本就是災難。”@銀色bullet 說。
社交平臺上有大量分享經典名句的賬號,供大家轉發取用
單一化表達,便是這種“災難”的后遺癥之一。但凡經典回憶,就是滿屏“爺青回”;自黑自嘲,非“打工人”即“小丑竟是我自己”;膾炙人口的電影臺詞、一針見血的毒雞湯,讓人們不再為自己詞不達意而苦惱。
“當你準備說話,電影臺詞幫你說了出來,你只需要截圖發在微博上、發在朋友圈里,你就說了這句話。”
“你只需要說,對,我就是這么想的。”微博網友@委蛇了了
羅翔教授也觀察到大家日常碎片化攝入信息的習慣。“法外狂徒張三”紅遍全網,卻沒幾個人真正關心“張三”到底犯了什么罪。
羅翔老師建議大家:多看書,少上網
豆瓣網友@的也 深有同感:我們贊嘆于他人深刻的感知力以及精準巧妙的表達能力,進而點贊、轉發、截圖、引用。在這個碎片化分享的過程中,我們卻忽視了自己也能擁有的、鍛煉同等能力的機會。
警惕“語言污染”
一起“文字復健”
意識到“文字表達障礙”可能對個體帶來深遠影響,一群年輕人正在自發進行“文字復健”。
在一次與朋友聊天突然卡殼,匆匆結束對話后,@可愛寶批龍 萌生了創建“失語者互助聯盟”小組的想法。短短20天,聚集了超1.5w個“失語者”,有人發起“故事接龍”、“每日一練”,身為組長的@可愛寶批龍 也有所行動:
“我開始看書寫書評、每月寫月總結,在備忘錄記錄一些零碎的想法和觀點。時間尚短效果不好說,但我堅信練習可以讓我的狀況變好。”
@可愛寶批龍 寫的書評
他們試圖在信息洪流中找回自己的表達自主權。@天野君 日常會刻意減少使用網絡詞匯,不用拼音縮寫;每次發布動態前,會自查確保語法和詞匯的正確;閱讀出版的刊物,來維持自己對文字的審美和理解能力。“推薦大家嘗試用語音轉文字來記錄自己的日常見解,還可以鍛煉口頭表達能力。”
過度引用他人文案,會導致個人風格的缺失,還會讓自己失去創意。為了保持職業競爭力,@銀色bullet 多年來堅持撰寫長文。
鐘南山院士強調學好語文的重要性,來源@N視頻
人類社會學家項飆在18年的一次對談活動中,提出了“搶救語言”的概念。他認為當下語言環境中,人們在正式場合和印刷品上使用的語言都與日常生活嚴重脫節,這是一種語言的創傷,或者說是語言的污染。
對于我們來說,要把自己的語言從過度的網絡化中“搶救”回來,就必須經過獨立思考,把自己最真實的感受寫或者說出來。
如果你還需要一些語法知識輔助,那么請參考城畫君珍藏多年的排雷秘訣:
主謂賓,定狀補;
主干枝葉分清楚。
定語必居主賓前,
謂前為狀謂后補。
背熟并熟練運用,可以排除99%的語法問題。
插畫來源:www.niceillustrations.com
作者公眾號:城市畫報(ID:cityzien)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