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進了廣告公司,人生就迷茫了 | CD沒教的事(有聲)
To 那些在起跑線就開始迷茫的廣告人
說好的新媒體運營,每天卻只在發微信和微博?
抱著文豪的心,卻總被“未滿10萬+”的利劍扎;
創意枯竭之日到來之前,下個方向去哪里?
做滿了10000張圖,還是個美工;
立志做個萬能小阿康,卻成了傳話機
……
隔行如隔山
開學季總是伴隨著朝氣和蓬勃。看著一批批被高考洗刷一通的少男少女們,臉上閃著對新環境和新知識的渴望的光。
這種光不只是學生,對于3個月以前從校園里走出來,剛進公司的青年們也是一樣的。
然而……
時間終會殺死一切幻想。
正式踏入廣告行業以前,無論是廣告專業、設計美術專業、營銷專業,還是抱著對廣告行業有著無限憧憬的誰,都漸漸意識到了盛夏時的新鮮感正在迅速冷卻。
這很正常。
外表看似熱鬧的房子,你不走進去,就永遠不知道里面是party還是一群神經病。
然而,就像高考完了選專業一樣,到了大學以后總覺得別人的專業好,自己卻像是被忽悠上了賊船一樣。因為你只體驗了自己的專業,卻不會有機會再花4年的時間去體驗另外一個專業的大學生活是什么樣。4年后再次面對這樣的情況——選行業是一樣的問題,要知道圈外的人是收不到圈內信號的。
廣告人,很全能
回到上面朋友的問題上,對自己的職業規劃迷茫,還是因為涉世未深,特別是在廣告這個圈里。久了就會發現,一個資深的廣告人,不是只埋頭在自己的工位上,做一件事情。他一定要有全局的思維和意識,才能夠跟各個部門和崗位的人默契合作。
只局限在自己職能范圍里的人,就很難有更廣的發展。
要是說到廣告人需要掌握的專業基礎知識:
可想,這樣一個擁有全方位思維和能力的人,不論是想在現在的職位上繼續深造還是到新的領域再發展,都可以有充分的發揮空間。因為我們在這個圈里學到的不只是技能技巧,更多的是思維方式。我們用累積學習到的方法論,去解決客戶的問題,解決自己工作上的問題,還能解決生活中的難題。
廣告人,很專情
到此,有些已經在廣告公司混了些年頭的人便有些迷茫了。如此多的技能加身,那將來到底應該做什么?ECD的位置就一個,難不成所有人都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才能修成正果?
其實,對于工作本身而言,全面發展是讓工作變得更簡單,更順利。即使是這樣,大多成功的廣告人,都用情專一,即使不再是文案、設計、Account、策劃……他們現在的新工作、新生活里也始終沒有丟棄原本工作里的影子,甚至還有可能是他們的武器,這難道不應該說是一種執著,一種熱衷,一種愛么~
文案的場合
作為一名合格的廣告文案,不管你是新手還是老司機,通過日常的學習與訓練來積累,閱讀相關書籍、瀏覽專業網站、模仿歌詞創作、還原故事腳本,來儲備豐富的理論知識、掌握寫作技巧、擁有發散性思維以及創意的能力。
很多文案的老前輩感嘆,現在是新媒體的時代。互聯網感十足的文字,年輕人喜歡的表達方式跟過去不一樣了。小視頻、GIF、表情包,各種新鮮花樣讓人們目不暇接,干巴巴的文字似乎看上去少了些酷炫。
但是,廣告人的文案不僅是華麗的辭藻、漂亮的修辭,更是有直戳人心的深度,它對人們的影響不僅限在消費層面上,更會影響人們的感知價值。舉個栗子:李欣頻,雖然不執筆多年,卻在她后面的事業中,出書、講課、旅行,用文字記錄和描繪,讓冰冷的互聯網多了些氣質和文藝。
設計的場合
從平面、UI、3D、網頁、視頻到線下Display、包裝,再到品牌CI、VI等,包攬一切眼可見,手可觸的事物,設計在改變人們的審美和行為習慣。偉大的設計幾乎可以改變一個企業的命運。
可口可樂瓶的設計,幾乎扭轉了整個可口可樂公司的命運
很多廣告公司的設計經常會有的問題是,他們日復一日的做圖,再夜以繼日的修改,就像流水線上的機器。我對新人最常說的就是:要用創意的思維去做設計,不然你就只是個P圖的美工。設計最早就是為了解決問題而誕生的。如果沒有廣告人的思維和模式,可能就只能抱著Ps、Ai、Id、Ae、Pr幾個好友相擁取暖了。
即使是我本人從設計轉到策劃策略再到營銷顧問,設計的血液也一直流淌在身體里。店鋪成列也好、廣告片的畫面構成也好、活動禮品的包裝也好,全部都成為我為解決客戶營銷問題的突破口。也就是因為我做過設計,才能了解在這樣的環節還可以這么做,創意思維的天窗才會又被打開了一扇。
Account的場合
好多小AE都會委屈的跑來跟我講,感覺自己像一部傳話機,自己的價值沒有體現出來。一名優秀的AE,一定是既懂廣告創作,又深諳廣告主需求的斡旋者。
AE能有如此強大的能力,是靠著強大的思考力。這是一個會站在客戶角度思考、站在創意部角度思考、站在媒介公關角度思考、站在自己的領導角度思考如何處理問題的位置。長期的磨練,他了解廣告工作中的所有體系和流程,如何還沒沒有時刻用營銷思維去考慮問題的話,那只能是個“傳話機”了。
一個原先做Account的朋友,就是一直把自己當成小公司老板一樣的心情,去解決客戶生意上的問題,既能進行創造性工作,又能充分利用手邊資源,現在已成為一家上市公司的CEO。
另外還有媒介、Planner、創意、PM等等。其實都是一樣的。
從起跑線開始就已經迷失了方向,內心一腔熱情,卻不知道往哪里跑。廣告人許多轉行做市場、品牌,或去了甲方。還有去搞藝術的,拍電影的。還有學靈修,看心理醫生,進精神病院的。
上面列舉了一些例子,雖然各自的路不盡相同,卻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能力是基礎,興趣是動力
雖然未來的方向很難看清楚,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沉下心來,先在這里打好基礎,練就十八班武藝,漸漸自己喜愛的和擅長的就清晰起來了。之后,只要堅持做下去了就是事業。
最后,很多人問道,也是老生常談的話題
1)要不要去4A鍍金
2)去甲方免被虐之苦
“Life is C between B and D”
無論選在甲還是乙,A還是B,你是廣告人的事實是不變的。
沉下心來,腳下的路踩扎實了,未來的路自然也就清晰了。
作者公眾號:FUNER(ID:FUNER2016)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