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拍了一部像素風格的游記,顛覆你對東京的印象
來源:知日(微信號:zhi_japan)
文字:阿里酥
原標題:東京有多少像素,你知道嗎?
被奧特曼和哥斯拉打爛過無數次的東京、需要許多少年少女前去拯救的東京、容納了千萬人喜怒哀樂的東京……在你腦海中的東京印象,肯定和其他人都有不同的精彩之處。
Louis Vuitton Travel Book Tokyo by Eboy
路易威登(LV)在自家的《路易威登游記》系列中,就致力于探索這片存在于現實世界與幻想邊緣的天地。不同于一般的游記的是,他們找到與城市氣質相符合的藝術家,以繪畫的多種豐富形式,將一座城市的可能性全面地展示了出來,比如最新發布的這本「東京游記」。
作為LV游記系列的第13本,玩樂心滿滿的8-bit像素風「東京游記」,完美地展示了東京的娛樂氣質。從地鐵上一個普通口罩大叔的視角出發,產生了一系列毫無關聯、莫名其妙卻又別有趣味的「東京腦洞大冒險故事」。
口罩大叔的東京像素冒險
從偷瞄地鐵上女性的腳踝開始
想到一系列東京的代表時尚風格
突然,畫風一轉
大叔突然變成一只東京隨處可見的烏鴉
會默默想和別的鳥搶食
會被直升機撞到
還會……直接變成直升機本人(?)
此次的東京游記雖然充滿無厘頭的日式風格,實際上是出自德國的先鋒像素藝術家組合——eBoy之手。
在正片里也有客串的eBoy
在他們的早期作品集「Pixorama」中,就以像素風的典型風格展示了各個城市的獨特風貌,有趣的畫風征服了如《M》《衛報》《時代》《華爾街日報》等知名媒體和PlayStation、adidas、可口可樂等品牌。
東京
曼谷
里約熱內盧
香港
eBoy由Kai Vermehr,Steffen Sauerteig和Svend Smital三人組成,成立于1997年。大量使用消費社會的流行文化元素作為靈感的eBoy,幾乎可以說是像素藝術的鼻祖級人物。
鮮艷的霓虹色彩、西方文化的幽默感、跳躍的科技思維,讓讀者都能在這片像素宇宙中,發現一個更為廣闊的世界——這也與LV力圖塑造的品牌形象不謀而合。
雖然是首次踏入日本,但這次的「東京游記」并不是LV第一次與日本元素互相碰撞。早在2013年項目剛開始時,他們就找到了日本藝術家Natsko Seki為倫敦創作出了一本融合插畫、剪切、拼貼藝術為一體的「倫敦游記」。
她運用一種名為「停格攝影」的手法,以黑、紅、白為基調的畫風,將黑白照片上色并剪貼到合適位置,既有手繪的質感又帶復古的懷舊氣質,便是Natsko獨特的都市風格。
結合她喜愛的Paul Rand、Saul Bass等藝術家和60、70年代的英美設計風格,Natsko運用手繪插畫、電腦技術與攝影工具,將圖像矛盾而巧妙地融為一體,每副作品都充滿生動而歡樂的氣氛。
同樣值得注目的,還有2014年邀《孤獨的美食家》漫畫作者——谷口治郎所創作的「威尼斯游記」。
1947年,谷口治郎出生于日本南部小鎮鳥取。平和靜謐的童年成了他的靈感源泉,青少年時期的漫畫閱讀中,劇畫的現實主義手法也對他的個人風格產生了深遠影響。
作為與宮崎駿、大友克洋等一輩動漫大師的代表之一,他的作品《遙遠的小鎮》《父之歷》《少爺的時代》等都對國內外產生了極大影響,其中《孤獨的美食家》如今更是人盡皆知。
盡管已于今年初逝世,谷口治郎漫畫中獨特的物哀氣息卻仍深深感染著各國讀者,這在他的「威尼斯游記」中也可見一斑。
極為迷戀法國與比利時連環畫的他,常被稱作「最具歐式風格的日本漫畫家」,畫風中簡潔、干凈的氣息,既是威尼斯的迷人氣質,也透露著身為過客的微妙距離感。
阿蘭·德波頓曾在《旅行的藝術》中這樣談道:
「我們從旅行中獲取的樂趣或許更多的取決于我們旅行時的心境,而不是我們旅行的目的地本身。
什么是旅行的心境?感受力或許是它最主要的特征。
我們懷著謙卑的態度接近新的地方。對于什么是有趣的東西,我們不帶任何成見。」
藝術家們筆下的旅行風景,或許就是這種感受力的最大豐富值。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