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人和公關人的7個區別
來源:中國廣告網資訊(公眾號ID:zgggw1998)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注明出處
最近,廣告和公關好像經常被拎出來做比較。比如開始ofo和摩拜的品牌塑造策略,有人說ofo是做廣告的,摩拜是做公關的;比如,前一陣很火的百雀羚神廣告,當大家都在說它沒有轉化率的時候,萬能的大叔出來板正,說人家這是一次公關行為,無關轉化,做公關談轉化的都是耍流氓;又再比如熱度還未消退的廣告公司“Karama被棄稿”事件,也有人猜測這是不是一次公關行為。公關、廣告,廣告人、公關人,常被拿來做比較的兩者究竟有什么不同?
一、洞察差異
廣告人:產品和消費者才是我們對象。
公關人:我們就是很在意別人怎么看!
廣告人進行廣告服務的第一個問題是產品的特點是什么?如何展現這個特點才能被消費者接受?而公關人最關注的一定是:別人對我們品牌的印象好不好?公司發生了這個事情,網友怎么看?
二、表現差異
廣告人:畫面是我們的語言。
公關人:新聞稿要講究結構,文章要有邏輯性,文字要動人……
廣告針對產品做創意方案,有創意還不行,最重要的是成品的畫面是否能夠準確地傳達出廣告用意,進而讓消費者記住產品的特性。因此廣告人特別注重畫面給人的感覺,通過對視覺的吸引,來達到傳播目的。
公關人才不在意圖片的問題,當然,宣傳稿里面少數的圖片還是要保證質量。公關人靠一張嘴和一只筆,哦不,現在是一臺電腦,將品牌的形象的信息通過文字語言表達出來,然后通過媒體關系傳播出去。
三、軟硬差異
廣告人:我們是硬的。
公關人:怎么軟怎么來。
廣告的傳播功能比較直接,而公關傳播的影響則比較間接。以往基于用戶的反感,廣告多少會盡量縮小自己的存在,以含蓄的方式展出,但現在隨著消費觀念的進步,廣告也有了底氣,反而是越硬越好,如廣告冠名綜藝、廣告植入電視劇都非常直接、粗暴,效果還奇好。
而我們常說的軟文就是一種公關行為了。比如公關公司就常需要舉行一些活動來塑造和展示品牌的價值,如品牌聯合公益組織做公益或者制造一些社會性事件、話題之類的,通過媒體對活動的報道引起公眾的關注,從而加深公眾對品牌的印象。
四、對象差異
廣告人:消費者關注什么我們做什么。
公關人:什么能吸引所有人的關注,我們做什么。
雖然現在很多廣告主都希望出街的廣告得到更多人的關注,但本質上來說,廣告的對象就是產品能覆蓋的消費人群。廣告人主要抓住消費者的興趣、喜好制定創意,制作出的廣告覆蓋了產品的消費人群并對其產生影響,效果就基本上達到了。
現在的公關人已經不僅僅需要與媒體搞好關系那么簡單。一個好的公關人要寫得一手好的新聞稿,要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上撒的了潑、賣得了萌,最好還要是一個搞事小能手。一句話,利用所能利用的媒體關系、網絡資源,蹭熱點、上熱搜,或者不擇手段將品牌放在一個所有人都能看得見的地方,影響盡可能多的利益相關者。
五、KPI差異
廣告人:KPI!KPI!KPI!
公關人:KPI是什么?
KPI想必是讓很多廣告人又愛又恨的。作為一個衡量廣告效果的標準,KPI是點擊率、曝光率和轉化率。KPI效果好,廣告人揚眉吐氣,不好只能垂頭喪氣。
很多廣告人會不會羨慕公關人沒有KPI?但是公關人對此卻很苦惱。沒錯,無KPI壓力小,但是,無KPI意味著沒有業績的效果衡量,業績無法衡量,就沒法邀功,也沒法好好申請經費呀。可是世界上什么關系是能用數據衡量呢(攤手)?
六、費用差異
廣告人:預算和經費當然越多越好。
公關人:能不花錢就不花錢。
以上。
七、作用差異
廣告人:爭取品效合一!
公關人:我們塑造的是正面、積極的品牌形象,別的品牌都不行。
廣告側重對產品知名度的提升和銷售的拉動,而公關傳播則側重建立企業和品牌的影響力。正如知乎某網友所說:我們知道德芙、M&M’S、士力架這些牌子,但很少有人聽過瑪氏這個公司。我們知道安利這個公司知道紐崔萊是它旗下的一個品牌,但很少有人知道絲婷、雅蜜、麗齒建也是他的牌子。那是因為,瑪氏公司注重做廣告,推廣產品品牌,所以他的產品的知名度高于公司知名度;而安利公司注重做公關,塑造企業形象,所以公司的知名度高于其產品。
中國廣告網資訊(公眾號ID:zgggw1998)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