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電影和旅程
今天凌晨回到下著冬雨的上海,幾小時前還在溫暖的三亞,在酒店的陽臺上看著久違的夕陽落日,聊著幾天后的年,哪些內容會特別燃,哪些內容會讓幾百位遠道而來的朋友們不虛此行,聊到high處我們已不能自已。
大事之前其實內心是焦慮的,居多瑣碎且重要的事需要一件件落實和推進,但很多時候滿足感、獲得感、幸福感是在壓力下才能夠迸發出來的,所謂力的相互作用就是這個道理。
快樂是奢侈品,如果太多也沒有了感覺,人生需要苦難、孤獨、焦慮伴隨快樂才完整。
大家看了《一秒鐘》么?
我看到《歸來》的影子,盡是苦難,短暫的苦盡甘來都在最后。
電影里在大禮堂里擠滿渴望看電影的人們,雖然是在室內,卻讓我想到了我五六歲時看露天電影時的場景,原來我最早記憶居然那么早。
1985年前后,我和母親生活在她工作的勞改農場,那是一個遠離縣城的農場,那里關押著勞改犯,我母親在那里負責計劃生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我和母親住在一起,在一排排宿舍里,我們擁有一間樸素而整潔房間,那時候時常停電,記憶里還有蚊帳、煤油燈和蠟燭。
最快樂時光就是不定期的在農場操場上放露天電影,家家戶戶從家里拿出小板凳和竹椅子,兩根大竹竿撐起一塊白色幕布,開場前孩子們用手比劃出各種動物的影子投射在幕布上,大人們搖著蒲扇,驅趕著蚊子,《一秒鐘》里的畫面幾乎都映射在我兒時的記憶里。
露天電影是為數不多的娛樂時間,也是交流八卦消息的場合,信息的傳遞速度比互聯網還要快。
2012年的暑假我和客戶去安徽六安的大別山區里給留守兒童放露天電影,在一個學校操場里,雖然那時候看電影已經很平常了,但孩子們還是無比快樂,那種快樂用任何文字都無法細膩真實的表述出來。
出差時一趟航班、一次高鐵里旅客,幾個小時里相處在一個空間里,沒有任何交流,每個人都有悲歡離合的故事,充滿了驚喜和無奈,轉身后再也沒有相遇的機會。
人生就是一趟旅程的列車,每個人會在不同的時間上車和下車,和你相伴一段時間,總會分開,無論親人還是朋友,年紀越大,時間越不夠用,珍惜時間就更重要了。
習慣離別,從那么多兒時熟悉的明星偶像和公眾人物開始,一個一個遠離你的視線,直到你也走到那一天。
我在商學院的同學每個人都有自己成功的經歷,大部分是因為生得好,一部分是把握住過去20年里的1-2次行業爆發的機會,還有一些選擇對了一個行業堅持20年獲得了時間的復利,比如房地產、制造業或者其他,還有一些不知道或者無法描述成功的路徑,總之別人的方法都告訴你,你不去做都沒用,不用臨淵羨魚。
今天我們所有的努力為了抵抗財富、地位和權利的馬太效應,少數人可以生得好,大部分人都很平凡,如果你還有一點欲望的話,努力一點。
這周特別忙,就寫這么多。
周五來參加年會的朋友們,我們所有的忙碌和焦慮都為了回報大家的信任和期待,謝謝你們的支持。
上海見。
歡迎加微信,說明身份
入虎哥群交流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