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雙叒“軟”出了圈?—從五芳齋廣告探討老字號生存指南
是新消費經濟時代,也是新、老字號不見硝煙的沙場
新消費經濟時代,90、95后已經成了消費主流群體。這群追求新鮮、有趣、高顏值的年輕人,是所有品牌的都在爭奪的消費市場。在這片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涌出多少新勢力,也就代表有多少老字號的護城河瓦解冰消。
畢竟,“年輕人不講武德”,老字號積累多年品牌認可度早已不能當作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貼上“倚老賣老”的標簽,成為下一波被輿論拍倒在岸上的前浪。當傳統營銷方法急劇失效,在這個時代,老字號到底要怎么玩,才能繼續抓住年輕人的目光?
面對嚴峻的挑戰,有家老字號,成為美團外賣2019年度擴張速度最快的店鋪,新增57家,2020年雙十一天貓旗艦店新客戶增長92%,其中90后的新用戶占到了42%,很難想象,這是99歲的高齡企業“五芳齋”做出的市場答卷。
不論新、老字號,懂年輕人,才有市場
今年雙十一,五芳齋另辟蹊徑,不說買賣,不談食欲。
只帶來一支軟軟的動畫短片:《軟點好》
用二次元文化演繹出了糯團秋游的過程,再次成功地將品牌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一路上,兩只糯團不斷進行著可愛的對話。
“要先好好照顧自己,遇見另一個人才能說:我們互相照顧吧”
“說 不想登頂 的人,多半呢站在山頂,還有一小部分去過山頂”……
細膩的情緒,與身后的遠山,寧靜的音樂融為一體。
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時,也開始思考其中蘊含的生活哲學。
這支廣告的獨特之處,不僅在于突顯了糯團作為食品的柔軟質地,更妙的是還賦予糯團以人的態度、情緒,讓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產生更加黏性的溝通——我們更懂年輕人。
更懂年輕人的艱難與苦澀,歡欣與困惑,喜怒與哀樂。
一口軟軟糯糯的團子隨著咀嚼下肚,這個過程多像在安撫你在百煉成鋼的心靈。
不論世界多殘酷,五芳齋的糯團待你,依然柔軟如初。
哪一個久處喧囂的都市人,不會為此心動呢?
這不是五芳齋的廣告第一次成功“破圈”。
不一樣的破圈內容,一樣的是延續了五芳齋近年來的營銷三板斧——腦洞,情感,體驗。
腦洞:粘人魔性TVC
情感: 周璇歌中的民國新年
體驗 :讓硬漢直男驚呼的「好軟鴨」
……
每一條都令人驚喜,叫人直呼過癮。
五芳齋的產品之所以取得銷量口碑雙豐收的成果,歸根結底,這家老字號,眼光一直都放得很遠,也很敢玩。
一、營造 i p 不斷破圈
二、穩抓核心消費群體
三、重新定義用戶價值
不斷破圈的ip營造:
相似的套路,不變的人性
如今的消費者,消費的不是一個產品,而是他們對自己的價值定位。
你給的不是我要的,我只要我認可的。
家長式的傳統營銷方法早已過時,唯有恰如其當的顏值、ip、格調和體驗,才能在同質化產品中殺出一片天地。
好的品牌,要讓消費者產生信任感,從而提升產品銷售率,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打造ip。
到底什么是ip?
私以為吳聲的總結最為到位——“IP的本質是內容化和人格化。”
營造品牌ip,品牌就不能不再是冷漠嚴肅,高高在上的一個符號,一個logo,而是消費者的朋友,伙伴,家人。
只要品牌能有鮮明的個性展現自己,就會和消費者產生感情連接,甚至讓消費者認同你,愛上你的品牌。
從五芳齋幾次推廣來看,不論復古廣告,鴨蛋混剪,還是糯團,這些文化都是屬于年輕消費者的,易產生共鳴和自傳播,極大增加了用戶觸點。
它傳遞給年輕消費者一個消費理由,五芳齋不僅精心幫你制造中國最好的食品,而且,我們懂年輕人的文化。
穩抓核心消費群體:
新餐飲時代,不僅靠流量打天下,還得搶占用戶心智。
說完ip,再談談用戶心智。
在聊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可以做個假設。
假如世界上所有在售的粽子,都沒有品牌。
那么作為消費者,我只能憑長輩口口相傳的知識,去超市看商品背面的產品成分表,進行比對,這無疑會產生巨大的時間成本,造成極大浪費。
而有了品牌,我們就能更快捷地選擇。
縱觀市場,任何品類,只要是好品牌,就能代表某一類產品,占領用戶心智。根據二八定律,往往是頭部的20%的品牌,能做到這一點。
今天的市場,是“賣流量”的市場,更是“賣認知”的市場。
就好比別人賣的是粽子,五芳齋賣的是治愈的卡通人物,別人賣的是果腹的食物,五芳齋賣的是口感、故事、心理期待。消費者可能對前者不屑一顧,但對后者往往趨之若鶩,因為他們覺得,五芳齋懂我。
這就是用戶體驗的核心部分——“感”與“知”。前者的作用遠遠大于后者。
五芳齋這樣的老字號多年穩占行業頭把交椅,而要一直保持領先地位,就不能坐以待斃。只要有和“懂王”一樣的品牌出現,高喊“沒有人比我更懂粽子”“沒有人比我更懂年輕人”,五芳齋也極有可能陷入被動的局面。
因而五芳齋一直在利用多維度的營銷方法,不斷穩固這一概念——粽子=五芳齋,持續在消費者面前刷存在感,占據用戶心智,所謂的ip也就是作用于此,讓消費者一見到粽子,就能想起這個品牌。
重新定義用戶價值:
老字號的最佳優勢,是情感的真摯,是產品的質量
提起老字號,縱然給人一種“老古董”,不懂年輕人的迂腐形象,似乎只有文化和歷史,才是它們唯一的賣點。老字號的招牌,在新經濟時代,似乎不堪一擊。
但百年傳承,也非一句誑語。
五芳齋有近百年歷史,脫胎于國企,現有5000多名員工,年齡跨越老中青三代,企業經營風格一向穩健,業績增長也一直穩定。這是五芳齋的天然優勢。
當像五芳齋這樣的老字號轉換營銷策略,打破固有形象再次與當代年輕人深度溝通,重新連接。讓品牌再次陌生化,年輕態的決心,比之新品牌,不是更占優勢嗎?
然而,有正面的掌聲,就有背面的質疑。對于老字號五芳齋廣告的大膽前衛,爭議一直如影隨形。
自2017年五芳齋和杜蕾斯的老搭檔環時互動合作之后,每一支廣告的留言區下面,都有人質疑:
到底是賣粽子,還是在賣廣告?
對此企業表示,看不見的森林始終存在。——“存活下去,才有未來。”
越是老字號品牌,越要超越狹隘的產品視角,重新定義用戶價值。在這速生速朽的時代,只有把有價值的東西,無論產品、服務還是內容都精雕細琢地呈現出來,一切才有可能。
只是在市場為搶奪受眾而花式營銷套路不斷的情況下,不少品牌本末倒置,忽視了賣產品的基本原則——信任價值與專業價值。
在通過新奇的營銷手段吸引來用戶之后,卻沒有過硬的產品來讓消費者滿意,這才是老字號改革失敗的根本原因。
明年,五芳齋這位九十九歲老人,將迎來百歲誕辰,成為真正的百年老字號。
屆時,愿五芳齋不負“最會搞事情”的頭銜,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的樂趣和驚喜。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