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這本書到底講了什么
定位這本書其實就講了一個很簡單的理論。
就是說如果不能成為品類的第一。就創造一個新的品類。
特勞特在1972年提出這個理論,使其之后被稱為“對美國營銷影響最大的觀念”
定位理論有五個最重要的核心模式。
1.消費者只能接受有限的信息。
2.消費者喜歡簡單的事物,討厭復雜的內容。
3.消費者普遍缺乏安全感。對新的產品感到擔憂。
4.消費者對于品牌印象不會輕易改變。
5.消費者的心智,容易失去焦點。
這就是這本書里,最重要的五個核心概念,整本書就是講這五個事情,那么回到定位,什么是“如果做不了第一,就創造一個新的品類呢”
舉個例子:
在B站(bilibili)沒有出現之前,視頻網站統一有種模式,免費看廣告,付費免廣告,如果嗶哩嗶哩動畫用這種模式,短時間很難吸引人:
B站的優勢是:第一時間的正版動漫和二次元產物
B站用戶的需求中包含——不看廣告【所以B站前期選擇了這個需求】
創造了永久的新品類:無廣告視頻網站
并在此的基礎上推廣了其他的網站優勢、二次元、動漫、宅男等等
如果無法做第一,就創造新的模式
這里就引出了五個核心模式的解讀: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定位》這本書關注的更多是用戶需求,而不是產品優勢
1.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不要以賣家的產品優勢出發。
小米手機的優勢是黑科技和技術發燒,用戶需求是性價比;素食菜館的優勢是菜品精心制作,結合養生,消費者的需求是少放油少放鹽;關注消費者的需求,可以有效的為產品打開新的道路,并且和同行有更好的區分化。
2.從產品類目出發,樹立獨立品牌形象
減少雷同項目,減少同行模仿,樹立獨立的品牌形象,在網絡營銷的使用中,樹立獨立搜索的詞條,在現實投放中,樹立獨一無二的品牌形象,從本質上區別其他品牌。
3.消費者需要簡單的信息來認知
消費者喜歡簡單,討厭復雜,消費者和潛在關注人群往往只需要記住某個要點,并引導對其他感興趣即可【所以有些活動的海報是系列】
4.不拒絕競爭和對比
前不久,樂視控訴電商低價銷售超級電視,網友立馬想到了,京東和天貓,最后樂視站出來說,不關京東的事情,網友覺得這是有了內部協議,所以第一:消費者對品牌形象記憶很難改變,第二,有了對手,品類才會強大;有對比的時候做的更好才更容易被認可
小結
《定位》這本書有時間可以去看看,雖然是美國市場的觀念,但值得閱讀
1.找到還沒有被滿足的消費者需求。
2.以這樣的新的需求來創造一個新的品類。
3.用比較簡單的信息不斷的來攻占消費者的心理地位。
4.做對比或設定對比來一起為品類增加關注度。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