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天長假引發的旅游洞察思考
無論是感受大自然的治愈力,還是著迷于城市嚴密的軸線脈絡,對于很多人來說,旅行是一生的課題。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叫停了生活的同時,也禁錮了出行的腳步。遭受重創的旅游行業幾近停擺,“旅游業已死論”甚囂塵上。
但隨著疫情的總體控制、城市解封、疫情降級,被壓抑近9個月的旅行需求將在即將到來的國慶中秋黃金周被釋放,這對旅游行業來說無疑是一次重啟與復蘇的機會。
此次,光年傳播化身旅游觀察者,對后疫情時代的旅游市場進行洞察預判,以光年洞見啟發思路與改變。
低密度,輕模式,短半徑,強體驗
后疫情時代,安全和衛生健康是出游的首要考量。在旅游地的選擇上,熱門景區由于人流量大、風險和疫情防控壓力也隨之上升,人們會更青睞生態旅游、鄉村旅游、公路旅行等健康的旅游方式;在距離上,周邊游、中短途旅行將會替代遠途旅行成為首選;出行方式上,自由行、自駕游也更能滿足健康安全的出行訴求。低密度,輕模式,短半徑,強體驗的旅行方式將成為主流。
安全意識和消費避險意識的提高,重新喚醒旅行需求的重點在于采取措施紓解甚至打消游客的安全顧慮。文旅部對承載量不得超過50%的規定,錯峰、限流、預約機制以及各大服務商、酒店、景區的基礎防疫措施,如防護工作、增設醫療點,都將成為影響消費者決策的因素。同時用靈活的訂單退改政策、應急措施和旅游保險,打造“健康游”、“安心游”概念,也不乏為降低消費者顧慮,加快決策的重要手段。
同時疫情帶來的購物反思在旅游行業依然有所表現,以往旅游社所安排的購物時段和項目將取消或減少,無接觸營銷帶來的無接觸購物方式、無接觸運營、自助服務等方式將會成為旅游行業“破冰”的新思路。
直播經濟和數字化進程下的新思路
除了安全顧慮,深受影響的國民經濟讓消費者財務上也難以實現“旅行自由”。旅游經費的減少,加之國外疫情的反復與不確定性,消費者對高端旅游和出境游的意愿將大大降低。與此同時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會上升,打折、優惠等商家的促銷行為將成為帶動旅行者重新上路的強大動力。此時,酒店、景區大幅度優惠預售和各大OTA的百億補貼計劃將會有效激發用戶預訂和出游需求,成為消費者決策的先決條件。
疫情之下,直播經濟被推上風口,短視頻發展也迎來了又一波高潮。景點直播、云端旅游,成為了大型的引流入口,從清明、五一開始,小到旅游博主,大到OTA、景區、酒店紛紛借助VR、數字、直播探尋新的破局途徑。直播被稱為旅游行業的下一個拐點,成為眾多商家營銷的發力點。借助直播經濟進行行業聯動和產業鏈的深處合作,用線上沉浸式體驗,還原旅行場景,加快布局后疫情時代的營銷矩陣成為重要舉措。
數字化進程之下,商家需構建無接觸營銷,提升無接觸服務能力,借助數字化降低對線下的依賴度:利用直播和短視頻平臺提供更貼近現實的旅游感官體驗;借由數字系統提供可視化的景區承載量、交通攻略,實現線上+線下的“智慧旅游”。
旅行的精髓向來在于體驗,在即將迎來新一輪的行業洗牌之時,從用戶體驗出發,打造產品特性、精準傳播渠道以及營銷方式,強化細致體驗,以差異化尋求突破口不失為破冰之舉,用應時應勢的策略在后疫情時代贏得一席之地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