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粉廣告不找郭冬臨代言,好像再也洗不干凈衣服了
作者:院辦小龍,來源:跳海大院
原標題:沒了郭冬臨,洗衣粉好像再也洗不干凈衣服了
保命提示:僅代表個人視角
勿罵其他碳基生物(包括我的廣告學老師)
出身于南方沿海城市,香港四大天王還處于鼎盛時,我媽愛黎明,我爸愛學友,院辦的家庭喜好是由這般構成。
但要說到喜歡的北方明星代表,郭冬臨老師在第一順位,他總是能將我們家團聚在一個時刻——那大年三十的春晚。
此刻郭子說的是:我的發型怎么樣?
冬臨老師,在我媽心中是要比黎明更Sunshine大男孩一點,比張學友在我爸心中覺得更能約出來釣釣魚借個火。
“肥頭大耳沒有褶,主要是那張臉看著就喜慶像包子。”是我爸媽給予的相同評價。
在2005年春晚《男子漢大丈夫》小品里,冬臨老師拿著搓衣板說這是他人生中的主要道具
毋庸置疑的是,在冬臨大舅眾多的相聲小品中,都沒有他領銜主演的一系列汰漬洗衣粉廣告要家喻戶曉,汰漬成為他廣告版圖里的主要道具。
以往每次去超市買日用品時,我停駐在琳瑯滿目的商品前,冬臨大舅總會閃著他那锃亮的腦殼(哪怕他可能戴著毛線帽),捧著橙藍的塑封包裝在我腦海如同天線寶寶的太陽升起。
甚至還會混響著刻進DNA的六個大字slogan——
希望這是一張發聲video
這種根植于腦海的事情,在各大春晚的段子競賽跑道上爭相迸發。總之看到冬臨大舅,喊一聲汰漬,今年春晚的吐槽戰士就有你一席。
他甚至出現在西方的童話里:
以及歐美影視作品里。
景甜打贏了滅霸,郭冬臨用汰漬洗衣粉消滅了異鬼。
無論科技含量如何更迭,冬臨老師哪怕拿著十五年前1.9元的袋裝洗衣粉,在我心中去污能力都比當下的洗衣凝珠要強。
前不久周杰倫代言了海瀾之家,院辦內部有了一場談話。
“你真的覺得周杰倫平時會穿海瀾之家嗎?不可能吧,除非海瀾之家出了抹布。但在我心里,郭冬臨是真的會用汰漬,還是那種洗了自己的衣服還會給老婆孩子洗的。”
以上是屎大淋的原話
郭冬臨和汰漬互相成就,也在眾多消費者心中留下烙印,每次衣服弄臟就怕冬臨老師在后面左手一澡盆右手一洗衣粉追出來。
當然,一方面怕他跟出來,另一方面又怕他沒跟出來。
當你身處淤泥時,只想到冬臨老師,那證明這個廣告是成功的
至于為什么洗衣粉廣告只有郭冬臨洗出了洗衣粉味?我想有以下原因。
首先,假如世界上的壞男人都會被消滅淘汰,郭冬臨也一定會幸存,傳下他那大中華優秀顧家男性的稀有基因。
郭冬臨的演藝生涯,幾乎就是一部中年好男人的熒幕編年史。當其他中年男演員在戰場統領三軍,在商場一擲千金,為現實中的中年疲憊之心創造一點意淫幻想時,只有郭冬臨用一點夸張色彩,描繪熒幕上屬于中年老實人的空白——對外唯唯諾諾,對內更唯唯諾諾,但對老婆孩子good、better、best永遠是他們為人處世的第一要務。
這種人在家看電視,遙控器基本都是掌控在老婆的手里。
冬臨大舅,滑跪是順暢的
頂嘴是窩囊熄火的
郭冬臨的形象,永遠帶著濃厚的家庭屬性。別看他一瞧就像是成不了大事,但這種人卻是真正的生活哲學家——慫是慫,但面對再大的困難也塌不下,永遠能給你一個溫暖的家。
因此,郭冬臨代言的廣告大都少不了家庭場景,那是屬于他的神之領域,無人能敵。
汰漬的廣告也不例外,廣告中的那些場景,無非是從一個小家,變成了多個小家組成的“大家”。那些受物資困擾的街坊鄰居、陌生姑娘小伙,都是郭冬臨最關照的“老婆孩子”。
當郭冬臨憨厚顧家、老實靠譜的形象跟自帶居家、省心屬性的汰漬洗衣粉結合起來時,那就是范德彪+蒸汽波——珠聯璧合、有內味兒了。
你在五環某個理發店剪頭發,冬臨大舅比居委會主任還要關心你,立馬從二環驅車過來在你耳邊輕聲說:“呀,衣領臟了,得洗了。”
畢竟衣領臟了這個隱秘的角落,好比都市麗人襪子掉跟,狠狠戳中痛點。
菜市場、運動場,乃至少林寺,無論什么場合,郭冬臨都能以古希臘戲劇里機械降神式蠻不講理地出現。
普羅米修斯帶著火種給人間帶來了溫暖,郭冬臨帶著洗衣粉為人間帶來了潔凈。
盡管場景各有不同,但每條廣告的側重點都在于郭冬臨用洗衣粉除掉頑固的污漬,產品特性傳達得干凈利落,讓人甚至想買汰漬來祛痘。
至于場景部分,也有意在傳達一種觸手可及的現實感。有些片段你放大聽,還能聽到嘈雜的自然環境聲,不像專業的精美感,反倒像下樓買菜的日常感。
“李雪琴會關心吳亦凡吃了沒,郭冬臨能讓我感覺到,他是真正關心我衣服洗干凈了沒。”
如果換成消費者行為學領域愛用的AIDMA模型,可能會是這樣。
“整體風格注重親和力,以實證的手法進行表現,狠戳痛點引起興趣(interest),產生購買欲望(desire),哪怕你當下沒有立馬出門購買,也在心頭留下了有汰漬沒污漬的文案存檔(memory)。汰漬沒了郭冬臨,就失去了它潔凈的靈魂。”
那 淳 樸 的 家 庭 風
然而,在后續有關洗衣粉廣告這塊領域,已經逐漸向大紅明星靠攏,吳亦凡在為立白代言,張藝興在為汰漬代言等等等等,我能理解這種做法,但現在的廣告老給我一種冷冰冰的感覺。
他們仿佛住在真空無菌的世界里,光彩奪人,帥帥帥跳舞跳舞跳舞,念著類似的文案。
如果衣著再精致點,這個廣告可以是巴黎世家,要是胯邁得再開點,也可以是海瀾之家,但無論如何都沒法跟兩個字結合起來——居家。
你能想象到張藝興和吳亦凡在你家系著圍裙,一臉臭汗卻面帶微笑地跟你說“老婆,我剛用汰漬把你的衣服都洗了”嗎?
能?孩子,快醒醒。
請從上下兩支影片找出它們的不同:
以前我曾想過,要去搞懂為什么國內汽水廣告差不多都是請個明星來喝上幾口然后微醺跳舞;現在我又逐漸看不懂洗衣用品的廣告,也是差不多一群人唱歌跳舞,永遠微醺,永遠喜笑顏開。
它們能在無水之池里掀起激浪,卻不會對你的生活造成任何波瀾。
你以為這又是哪個洗衣粉廣告?不,這是女團MV截圖
我把以上兩個階段的洗衣粉廣告拿去和我的狗友討論了一下,由于怕打,我就給他們匿名了。
狗友A說:“我是真的服了現在的品牌廣告 ,拍洗衣粉,口紅,化妝品,數碼產品都一個姿勢一個調性,拿著產品放在腮幫子處對鏡頭邪魅一笑,像一場磨皮濾鏡盛宴。”
狗友C說:“雖然是我喜歡的愛豆,但廣告讓我想起圣誕火雞,錯以為是從明星快剪安利視頻里面進行廣告訊息的填充。它很美,但過目即忘,激不起心中波瀾。”
流水線一樣 哎
我也有想過,這或許是流量時代的趨勢所致。比起那種形象風格上顯然更貼合商品的藝人,資本集團更愿意押寶給那些住在熱搜上的流量集合體。
以前選代言人是做配對的連線題,現在是在流量池里做選擇題。
選擇蔡徐坤,選擇張藝興,選擇吳亦凡,選擇把他們裝進同樣包裝的蜜罐,然后堆出離你越來越遠的夢幻。
挺沒意思的。
當粉絲們都開始疲倦了,我不知道這些廣告的受眾還有誰,花錢是拍給誰看的。
雖說廣告的本質是“騙”人買東西,但我還是希望這“騙術”能高明一點、溫情一點、有人味兒一點,而不是把愛豆放在我面前毫無意義地跳半分鐘,像對待傻子一樣唬我下單。
回想起以前上廣告學基礎課程時,我最害怕老師說:“你的作品創意,把甲方換一個人都是可以的。”
可看到現在這些仿佛有一個公用模板,只需換代言人和產品的廣告時,我不由得懷疑是時代變了還是我的書白念了。
挺沒意思的,真的挺沒意思的。
好在,當我搜尋洗衣粉廣告時,在水軍涌動的評論區還看到了“反常”的一幕。
臨冬將至,如你所愿
當那個肥頭大耳、腦門锃光瓦亮的中年男子的笑容又出現在我眼前,說實話,挺想念的。
廣告是一場搶奪注意力的戰爭,雖然廣告影片的分辨率是越來越高清了,情感卻是越來越模糊了。可能只有靠鋪天蓋地的數量,才能勉強在人的顱內電線桿上留下一個“狗皮膏藥”。
從讀廣告至今,我最喜歡的一個廣告一直是臺灣奧美公司的《我想做廣告》,從沒變過。如今,還是希望這群帶著溫度的廣告人,能帶著ta們的作品重新躋身時代的聚光燈下。
加油,廣告人
作者公眾號:跳海大院(ID:meerjump)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