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直播過氣了嗎?這波熱度你不蹭大概虧多少?
文/大呈思維
圖/部分來源自網絡
從標題就先出了兩道題?而答案呢,會在文章末尾統一“填坑”!十分感謝一直以來的支持!!?
→從盲目追求公眾號的10萬+
→到小游戲、小程序等趣味性技術的開發
→到瘋狂吃快手、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的流量紅利
→到小紅書、小藍書(知乎)線上販賣知識/經驗筆記
→到現如今全民皆直播、萬物皆可被直播的時代
→系列銷售營銷“出場”的方式:從戰戰兢兢,怕被發覺的軟廣到現在光明正大搞錢搞事業的硬廣。
眼前一片片紅海奔涌過去,也不過幾年光影。
什么變了?
宣傳的平臺/渠道變了,營銷的玩法變了,操作的技術門檻變了。
什么沒變?
消費方式發生改變的每一個階段都伴隨著前期尷尬的探索(對消費需求的探索)、中期積極的劃水(確認傳播調性后的一段瓶頸期)、后期華麗的轉變或者是被后浪拍在岸上(從做內容到做推廣的過渡轉型)。
所以不得不承認,無論是做公眾號、短視頻還是搞直播,一旦被大量曝光在公眾面前,那就說明:內容為王的時代又雙叒叕要到來啦! 針對于目前情況所總結:那就是直播の內容距離進入飽和(瓶頸)期也不是很遠拉! 本篇主要簡短解答關于直播趨勢的5個小問題。
1/ 直播火?還是短視頻火?
更直白點吧,這就好像在問你平時更喜歡蹲點看某寶直播還是刷抖音/快手視頻?
假如簡單以這次疫情為分水嶺。在此之前肯定是短視頻更有人氣和市場。但風水輪流轉,關于直播內容的熱搜年后一點也不少…
更細化來看,其實直播和短視頻的目的還是不一樣的。前者直接觸碰銷售環節,后者主要為了引流,掙曝光量。
這也是為什么抖音直播的門檻高、觀看人數還少的原因。因為抖音帶貨有限,背靠社交平臺,而淘寶基本不玩短視頻,因為并不通過此種方式來獲利。
2/ 沒有這次疫情,直播會發展成現在的全民帶貨嘛?
當然。直播會火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或者恰當地說,早在薇婭、李佳琪等頂級KOL入駐淘寶直播時,淘寶直播就已開始朝著流量目標進發,并且一去不復返了…
只不過相對于最開始淘寶主要請頭部KOL來迅速吸粉漲人氣,變成現在人氣值攢夠了馬上要重新“洗局面”:把傭金一步步又回流到品牌商家自己的腰包中。
目前的格局很清晰:頭部KOL玩流量、玩飯圈、增粉絲黏性,而部分商家開始自產主播給自家帶貨。
3/ 怎么看待各路大咖甚至是地區政府對直播的“寵愛”?
先來捋一捋今年都有誰加入了直播戰局(不分平臺)?
自家老板:攜程董事梁建章、格力電器董明珠…
央視主播:“小朱佩奇”、“央視四大名嘴boys”…
明星云集:劉濤&劉敏濤、李小璐、李湘、趙薇、陳赫…
各地政府:遼寧(海鮮)、云南石屏(楊梅)…
不僅如此,4月底在訪搬遷戶途中,入鏡秦嶺深處的金米村網絡直播間中,并被廣大網友稱那是“史上最強直播帶貨”!
直播的目的,毋庸置疑,帶貨。而不同群體的帶貨又具有本身的意義所在。
CEO帶貨,是活招牌也是該品牌搶下直播這塊大蛋糕的高段位入場券;
央視帶貨,是官方權威的保障,也是央視繼運營雙微一抖、錄制VLOG后親民路線的延續;
明星帶貨,是為品牌站臺也是為自身在疫情期間始終維持熱度圈粉的方式之一;
地方政府帶貨,是扶貧助農也是為所在地區的長線經濟和旅游形象做經營。
4/ 直播這種形態還能活多久?
直播被戲稱是5G時代的電視購物。
慢慢就會知道,這其實是低估了直播的門檻和帶貨能力。一切推廣的真假操作都是為了促成最終的購買行為,宣傳也是要靠轉化吃飯的。
而直播的起點直接站到了人家的終點上面。
如果說抖音的興起是因為誤打誤撞受眾的興趣點,但熱情褪去,除非找到新的興趣點,要不然它就會成為回憶和過去。
而直播則對應了大家的消費需求和低價購買心理。除非找到其他方式能夠滿足這兩點且能被更多人關注追捧,否則短時間內直播不可能成為明日黃花。
5/ 業內的新型MCN和傳統的廣告營銷公司的關系走向?
MCN在做第一批網紅孵化的時候,就開始膨脹、膨脹、然后順利到達了業態飽和的階段。
現在回頭看看當初王思聰犀利點評如涵(網紅第一股)美國上市首日破發暴跌37%,具體見圖,無一例外,都說到了點子上。
大網紅復刻難度可見一斑。但是培養出下一個李佳琪、薇婭,好像沒有前者那么有難度。
因為大網紅的帶貨能力僅限于明星效應。具體應用于服裝或美妝這一塊,雖然支持佳琦事業固然重要,下了直播間在別處看到商品,剛需的話該買也會買。
所以MCN的運營手段還是挺不夠看的,傳統營銷公司即便對消費人群、市場、產品的定位各方面吃得透透的,但還是輕易不下“神壇”。
短時間內,兩者暫且不會有什么交集。唯一有交集的可能性出現在品牌需要線上、線下的整合營銷,一手抓公域流量,一手抓私域流量。
小小的總結
從去年年底一直在觀察直播事業的發展,寫之前也做了些功課,發現門外漢想要說清楚看似輕松容易、人人都能做的?直播?,還是挺吃力的。
相對于之前人家的10萬+點贊收藏,成為人家的羊毛,現在闊以真正參與到直播間的購買環節,成為看得見的消費者,親自體驗薅羊毛的快樂,果然直播電商有著它一夜躥紅的市場和硬核需求。
再回到最初提到的問題:
問/
全民直播一片紅海,
這波熱度你不蹭大概虧多少?
答/
每個個體的體驗和表達,構成了這個時代的符號。
而品牌要做的事情不光是計算自身所能創造的價值,而是要了解你的消費者需不需要以直播的方式來順利拔草。
不看該品牌的直播,受眾頂多失去了一個選項,而品牌不做直播,是失去了整片森林。
問/
紅海中,
誰有幸成為弄潮者?
答/
不是說“誰都有機會成為15分鐘的名人”嗎?
直播不具備小眾屬性,只有技術門檻限制了年齡人群的消費行為,但也不是不能徹底解決的事情,只是需要一些空間和時間的兌現。
而誰先下手發掘直播領域的藍海,誰就不會是在紅海中先被沖上岸的蝦兵蟹將!
今年是不確定的一年。
一部分事情被點了慢速鍵、暫停鍵甚至是關機鍵,一部分事情被點擊了加速鍵甚至是完成鍵。 我們誰也不能完整預測一個事物發展到最后階段將有何結局?
只能說,暫時說,有市場就是好市場!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