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 VS 微信:我們這一代自媒體人的傲慢與偏見?
作者:峰少
來源:峰加實效營銷(ID:Fun-Plus)
自從峰少在2017.03.09寫過《papi醬跑路,高曉松收攤,羅輯思維回家…我們這一代自媒體人的焦慮》之后,時隔42天,蘋果和微信暗戰,終于又掀開了我們這一代自媒體人的新篇章《傲慢與偏見》。
斯蒂芬·茨威格在《人類群星閃耀時》里寫道:
“這些戲劇性地凝聚起來而且關乎命運的時刻,往往發生在某一天、某一個小時甚至某一分鐘。”
如果說我們這一代自媒體人的焦慮,發生在某一個小時的話;那么我們這一代自媒體人的傲慢與偏見就發現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天:
無數自媒體人削尖腦袋沖擊爆款;
無數自媒體人絞盡腦汁制造話題;
無數自媒體人挖空心思左右輿論;
于是在蘋果的偏見之下,在微信的傲慢之中,在事發雙方都沒有做出進一步動作,僅止于微信發布的兩條通知之時;自媒體人居然全靠腦補就已經“高潮迭起”了。
僅百度搜索“微信蘋果”關鍵詞,目前就有至少11,000,000條信息。
蘋果的這一次“小動作”,在蘋果看來完全是日常“發號施令”,只不過是要求微信吐出了30%的利潤,這已經很給面子了;但是在微信看來,蘋果的這一次要求完全就是在“趁火打劫”,本來就是微信自己摸索出來的利益渠道,憑什么要跟蘋果分享?你們不知道不管是微信還是蘋果,一向都是吃獨食的么?
于是在蘋果的“蠻橫無理”之中,在微信的“不解風情”之下,那一夜“春宵苦短”、“蜚短流長”;事態完全是沒有節制的曝光。
本來一次再正常不過的商業利益瓜分談判,卻驚動了大半個自媒體江湖,據不完全統計:
36Kr:《微信打賞停止,因為蘋果要收“知識稅”》
三節課:《微信的任何一件小事,在互聯網圈都是大事》
品玩:《蘋果 VS 微信:開放與封閉,國王與諸侯之爭》
極客公園:《蘋果和微信的第一次交火,哪些人徹夜未眠?》
艾瑞網:《微信關閉iOS版公號打賞功能 只因“蘋果”想分成?》
虎嗅網:《微信遵守規則,怎么就成了一件令你們悲憤的事情?》
南方都市報:《[個論]方軍專欄:微信公眾號不能贊賞了,蘋果的錯》
澎湃新聞:《微信iOS版徹底關閉贊賞功能,蘋果連夜回應:一視同仁》
新榜:《遺憾!微信iOS版贊賞功能被關閉,全方位解讀都在這里了 | 新榜獨家》
藉由百度開設的百家爭鳴專題數據:70%以上的百家用戶都覺得蘋果這是在耍流氓!
@李彥宏:請原諒我,只能以這種形式刷存在感!
而在雙微的另一片大陸之上,這事情鬧的,連羅永浩都跑出來蹭熱點。。。
好吧!請原諒在老羅的世界觀里,大家明顯更關心錘子的發布會;只是,華為這廝,在羅布斯的絕對領域里,簡直躺著也能中槍。
這不,為了蹭這個熱點,連新浪官方都開始出來帶節奏了。這何嘗不是在煽風點火?
而在移動互聯網世界的另一端——今日頭條上:澎湃新聞《微信iOS版徹底關閉贊賞功能,蘋果連夜回應:一視同仁》可謂是最大的贏家。
在以上的諸多評論中:華為、三星都打不過的蘋果,卻被一個微信的“贊賞”功能就給干趴下了!這輿論風向帶的太明顯了。然而就在雙微一端在“暢所欲言”和“口誅筆伐”之間左右搖擺的同時,居然連紙媒也想沾一沾這波涌動的潮水。
南方都市報的個人專欄太過主觀,暫且不提。
《新京報》在《蘋果和微信必有一戰》中刊文稱:
“靠封閉的私家花園式系統來修筑護城河,可能已經落伍了,取消贊賞功能簡單,但如何進化升級應對未來,卻是難上加難。”
而在這些各逞心機的媒體之后,知乎上也終于爆發出了關于支持蘋果還是微信的論調?
至今獲得點贊最高(50)知友Hidden Ace的回答是:
“打賞”是微信公眾平臺的一項功能,其目的是根據用戶意愿付費給公眾號作者。包括微信官方給公眾號文章配上付款二維碼都是試圖繞過平臺 IAP 付費的手段。
另外我建議大家冷靜思考,同時警惕微信。
面對蘋果的政策,微信的做法是裹挾公眾號作者,直接關閉 iOS 版微信的打賞功能,這點令人遺憾。
另外這也不是安卓、iOS 之爭,Google Play Store 版微信也同樣必須經過內購。
我們不難發現現在的網絡輿論已經被定性為以下幾種:
第一:不能忍,蘋果動了自媒體人的奶酪;
第二:蘋果要收知識稅,要搶微信的蛋糕;
第三:蘋果和微信生態,開始第一次碰撞;
第四:微信裹挾自媒體人,預謀大做文章;
第五:蘋果被自媒體左右,處境有點不利;
第六:蘋果和微信二選一,要求大家站隊;
總而言之,就是微信站在自媒體人的角度,裹挾輿論,雖然沒有正面抨擊蘋果的“強盜行徑”;但是字里行間之間卻能被自媒體人解讀出太多東西:蘋果所謂的 IAP “應用內購買”機制強調的30%分成完全就是對自媒體作者利益的傷害。
要知道對于文章結尾的贊賞機制,微信似乎一直只收部分的“零錢體現”手續費;但是蘋果這一開口就搶走了原本屬于自媒體作者三分之一的收益。
能不義憤填膺。
在給“蘋果VS微信”定性之前,我們先來還原一下整個事件:
“2017年4月19日17:00起,iOS版微信公眾平臺贊賞功能被關閉”——昨日(4月19日)下午,微信第一手官方活動信息發布公眾號“微信派”發出這一則“遺憾通知”。
然而就在第二天4月20日凌晨;微信派又發出了第二波消息,這一次的“再次通知”卻是“緊急對19日下午上線的iOS版微信公眾平臺文章個人轉賬進行關閉。”
導致此次微信調整公眾平臺及表情平臺贊賞功能的原因是,2016年6月13日,蘋果新規定出臺,對應用內支付規則進行了變更。蘋果新條款3.1.1中指出,App 不得包含指引客戶使用非 IAP 機制進行購買的按鈕、外部鏈接或其他行動號召用語。但是微信公眾號文章比較接近于電子書模式,給平臺分成很正常,只不過微信換了一種喜聞樂見的形式;所以現在蘋果提出提成30%,就顯得非常不合理。
但必須知道這是蘋果在2016年6月份就提出來的策略,不僅僅只是針對微信贊賞功能。
先前,蘋果沒有對微信贊賞對出硬性指標,大概是16年的贊賞生態還不夠成熟,又或者是蘋果的盲目自信讓他們忽視了微信的商業潛力;
但是自從微信發布《2016年微信社會經濟影響力研究》:
2016年,微信拉動全社會消費4475億元,同比增長37.6%,其中帶動就業規模達1881萬人,同比增長7.7%,其中直接就業466萬人,間接就業1415萬人。
截至2016年12月,微信和WeChat合并月活躍賬戶數8.89億,超全球人口的10%,同比增長28%。
這樣巨大影響力也終于讓創新力匱乏的蘋果蘇醒了過來。一向偏見、高傲如蘋果,怎么能夠容忍微信在蘋果平臺上一步步做大?況且,微信企圖用“小程序”顛覆APP生態,這完全就是在挖蘋果的墻角,這是挑釁!
ok!在了解了輿論環境和微信蘋果之間的恩恩怨怨之后;作出判斷之前,我們還必須明確以下幾點:
第一:目前市面上流行的言論,都經過自媒體添油加醋
就像前文提到的《網絡輿論已經被定性的六大類》,不管哪一類都是在微信發出的兩條通知之上進行加工;自媒體人都在竭盡全力的左右輿論,讓大家洞察蘋果的“貪得無厭”;
第二:在蘋果和微信的封閉生態里,大家選擇支持微信
其實對于蘋果和微信這兩者,兩個大生態都是極端封閉的;微信相較于蘋果也只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只是微信巨大的流量讓自媒體人有了一種“家”的感覺;再加上微信變現能力的增強,自媒體人也是獲益匪淺;
第三:微信沒有想象中的無辜,蘋果也并非是見利忘義
按照蘋果2016年就提出的“應用內購買”機制,微信的贊賞功能可謂是鉆了空子;蘋果作為一個平臺很難定性贊賞的類型,尤其是在蘋果粗暴的付費生態之下;而微信兩次協商無果就完全關閉了IOS贊賞功能,用心確實難以估量;這或許是“微信付費”之前的一次試探、也是“小程序”對于蘋果的一次反擊;
那么這一次關停贊賞功能,會帶來哪些改變呢?
1、最直接的受害者自然是頭部自媒體——諸如占豪、周小平、Keso等、他們幾乎每一篇文章都能帶來上百贊賞
2、部分敏感的安卓用戶不敢隨便贊賞——IOS不能贊賞之后,留下來的都是安卓;很容易就暴露了自己的屌絲屬性
3、微信有可能加速推出微信文章付費——微信小程序變的越來越開放,微信付費也似乎在準備隨時上場,這一次用微信贊賞的雞肋功能試探蘋果的底線,無疑是一種比較成功的戰術主張
只是自媒體作者的切實利益,就被微信拿來和蘋果玩了一次“對賭”;結果三方(微信、蘋果和自媒體作者)都沒有贏,除了自媒體作者利益被切割之外,蘋果和微信都沒那么受傷,而微信更是借力打力,玩的一手號公關。
如果,蘋果可以和微信協商一下,少拿一點;
如果,微信可以冷靜一點,不拿自媒體作者利益試探;
如果,自媒體作者,好吧!或許還真沒你們什么事,洗洗睡吧。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