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革加劇:有人昏睡,有人環伺
原標題:如果2020年發生了經濟危機你會如何應對?
2020的不平凡讓整體民生的危機感愈加強烈,對于未來的不確定性讓人不知所措。變革的步伐早已加劇,游戲的玩法已洗牌進行多時。
時代變革的一粒沙,落在個人頭上會是一座山,還是一座礦?或許我們可以從一些時政細節中明晰一些方向。
本文作者:朽木自雕2019(知乎) / 編輯:時是先生
新聞聯播其實早就在給大眾指引方向,只是太多人依然喜歡以調侃的態度面對國家的頂層設計。
去年一段時間,新聞聯播所有最高級別的會議,都在強調一個主題“防范系統性風險”。這說明,自上而下,實際上早已經在為可能爆發的經濟危機,在提前廣積糧、高筑墻、堆沙包、做防御。正是在這個頂層戰略下,持續的進行去杠桿行為,堅持房住不炒,并且把股市橫盤壓于一個歷史低位,去增強抵御風險的抵抗力和韌性。
不買房(減少大額支出,保住其他消費)
節約糧食(廣積糧)
強基教育(理科基礎研究和文科對外輸出)
科創版(發展高科技制造業搶奪最后一片市場)
奉獻精神(近期官宣的都是小人物的奉獻,這一點很重要,原來是號召大家消費,促進了經濟發展,現在是強調螺絲釘幸福感)
扶貧和新農村建設(強制先富帶動后富,激活6億人消費市場)
以前講三駕馬車:出口、投資、消費。
雖然我們率先抵御住了疫情,外貿受歐美消費下降的影響也不小。你看那些小國領導人之前哭著來求中國救援,你覺得他們哭完以后會領情么,大國與小國都會更加下定決心發展自己的基礎制造業。
疫情影響的是全球,那些疫情嚴重國家就算復工了,也只能恢復以往的生產,短期內很難取代我們的產業集群和完備供應鏈的優勢。
這短暫的優勢是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強力沖擊。中國疫情控制得當,又因多年積累的家底還不錯,才在國際產業競爭中暫時領先。
新冠疫情的常態化已成必然,對比產業集群已經高效運轉的中國,自然是國際產業資本的寵兒。這時候不和你計較用工成本,只在乎誰能先開工做貨。
但是全國工人的工資早過5000了,在用工成本上,這點早已不是我們的優勢。
國內在加大和加速中高端產業投資,而向東南亞、非洲等國大規模轉移“低端”產業。
一方面民生對階層上升的強烈渴望,而時代的游戲規則經過近40年的發展,已經改變。
一方面是中國面臨大規模的科技產業升級壓力,不能再拼人口,拼的是產業集群,是供應鏈、是科技、是信息數據。科技再不發生革命性提升,上一波信息科技發展帶來的財富增長即將結束。像中國這樣崛起的怪獸,就只有去搶半導體、汽車、軍工這些韓國、德國、日本、北歐諸多強國的生存空間了。
這是他們所不愿看到的。
新聞聯播說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之前,出口是我們第一架馬車,拉貨最多的。
高房租和高人工加大了工業品的生產成本,這又需要大量的資金盤活西部建設和科技產業建設。
選擇印錢還是選擇讓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捐款,作為經歷過鐵飯碗、買城鎮戶口、教改、醫改等等一系列資源再平衡的人來說,這都是小意思。
同樣一系列的操作,還有某寶的店主,補交三年的稅,刷單的也得交。之前明星的稅都補交過了,還有很多高收入職業,將來都要走這個過程。
這是一些列的再平衡,只有杜絕階級固化,老百姓始終都能看到階層跨越的可能性,這個國家才會不斷的充滿競爭力。才不會步歐美日韓的后塵。
我們讀歷史,要明白歷史的推動力量不是個人,而是各方勢力的平衡。
比如土改,改的是地主家的祖產,推動了小農經濟的發展;
比如鐵飯碗下崗,放棄了國有企業工人,推動了個體經濟的發展;
比如教改,讀大學不再是推薦制,推薦制是給老革命老干部子女的福利,公平考試以后農村子弟也能公平上大學了,隨即釋放出來的生產力,直接把我們從低端加工制造升級為低中高端全套的世界工廠。
比如房改,再次激活了市場經濟,但凡和房地產掛鉤的生意,都賺的盆滿缽滿,從90年代到18年,各行各業都羨慕搞房地產的。
所以大家要明白這個再平衡的道理,社會資源只有這么多,不是簡單的從一部分人手里拿給另外一部分人。
所以頂層制定者一定是在下一盤大棋,而現在的一些列政策動作都是在為這盤棋布局。
現在的情況就是,中國實體經濟的問題:
以土地財政為核心的房市,一方面抬高實體企業運營成本。一方面誘導產業資本放棄實業,轉入房產、金融產業。江浙老板們不開廠,不是打不過東南亞,是開廠不如炒房。
新調控政策密集出臺,必須放棄對土地財政的依賴,房市已經失去了歷史作用。砍斷房市背后的吸血模式,把資金逼入科技產業板塊和消費板塊。才能重新激發建設熱情,再次推動另外一波大的經濟建設的基礎上,帶動科技和西部農村建設的發展的情況下,才會贏來第二個二十年的大發展。
最終用高質低價的工業品作為我們的錨,使RMB走出去,帶動文化輸出。
真正搞科研的單位,比如華為、騰訊、阿里他們不缺錢,大學都在把科研當搞錢項目,而中小企業想要搞科研又拿不到錢。
所以現在的退市辦法才出臺,下大決心整治,獐子島那種造假企業很快被強制退市了,股民不再想著投機了。但是A 股現在還是危機的起點,股市里全是鐮刀手和投機倒把的韭菜,還會遭受國際勢力的各種再平衡來制衡它,這時候上車賺錢和送韭菜的概率還是1:9。
等退市機制成熟了,大家都選擇做長線投資了,這時候股市替代房地產成為新發動機的時刻才能到來。畢竟退市法還只是剛出臺,中間強制退市幾個公司,又能拉低一波指數。
外國人獲得中國永久居留權征求意見后,回爐修改。中國準備敞開懷抱歡迎將來的避難資金和避難優秀科學人才。
科研轉換為市場的相關獎勵政策也沒出來。
前面美股跌、歐股跌,A股上3000了,大家都知道歐美靠不住了,這也是窺探看人心的地方。
外資不用通過港交所,可以通過深和滬直接上車。一旦美股爆了,美股不爆都是假的。全世界最大的泡沫就在那里,4萬億美元,砸下去沒見到一點效果,坐好板凳看戲吧。
國際資本放棄了歐美市場,A股就是一片洼地,能夠迎來全球的資本投資。這是一個關鍵的氣眼。這也是看勢,恰恰玩氣是我們幾千年的看家本領。
美國選擇了貿易戰的形式決勝負,而且要一條路走到黑,我們這邊奉陪到底的態度沒有動搖,趁機倒逼國內的產業升級。未來結果會怎樣,美國拍了一個曹德旺的紀錄片,已經能說明一切了。
中國地大物博,一般這種跨世紀的改革都會有試驗田的。就像當年的小崗村、華西村,還有深圳畫的一個圈。這是比爛的時代,我們能保持原地踏步都是勝利。
大家還要做好過“三五年”苦日子的心理準備,其實也苦不到哪里去,我們的內需經濟還在,而且出口也不是歸零了,損失了一半的樣子。那些疫情嚴重國家他也要有最低的生活保障,他們就算復工了,也只能回復以往的生產,短期內很難取代我們的優勢。既然大家都鐵了心的去全球化,那么我們只能發展內需和有限的外貿了。內需經濟基本恢復的差不多了。在豬肉上漲帶動食品上漲幅度這么大的情況下,并未出現大的震蕩。這說明我們的GDP含金量是很高的,假如這件事發生在歐美,很多人會因此餓肚子。但是這個內需經濟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大家都今天花明天的錢,尤其那些做了網貸的年輕人,現在誰也忽悠不動他們高消費了。
這次疫情,各國都深刻意識到了,原來的那種高消費是不可持續的,對環境和氣候的損害太大了。所以,都會發展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比如前面有一個新聞, 說發展社區購物和社區網絡購物的建議,這不是叫大家都去做微商了,不要看的這么淺薄了。意思就是我們花在路上的無用功太多了,以后能社區解決的問題就社區解決,沒事不要開車亂竄,到處都堵車,一個人耽誤一個小時,13億人一天就耽誤13億小時。關于“大城市病”已經有很多文章闡述過了,這里就不多說。
如果還留戀大城市里的生活,社區經濟可以做,這是提出來的,你還在觀望就有點太不懂新聞聯播了。
現在全球的專家都說會有報復性消費,我這邊反駁顯得自己不自量力了,其實道理很簡單,全球各國都認識到了,那種高消費是不可持續的。由奢入儉難,現在沒辦法了,一次性逼到位了。就是這么簡單的道理。所以你們看各個平臺賣的那些原來很貴的衣服,越賣越便宜,大家現在認為原來一千多的衣服就只值100多,想明年再把價格提上去,你覺得可能么?
有能力的可以抱科技行業的大腿,去那些公司上班。沒能力的必須等大亂之后大治時(大亂方有大治,現在只是出臺了政策,大治還沒開始),買點科技類的、文化類的、新農村類的股票。中藥材也可以考慮,其實中藥材應該算做文化類里面去。如果是小城市的,關注一下新農村類的一些項目,比如提供園林設計、別墅設計、建材批發、小型污水處理、小型的物流中心,不要想著給你家宅基地翻新一下房子,你有那個資金不如去流轉一塊土地,先占著就行,將來外資進來以后這些都是潛在的黃金資產。
西部地區的開發,這是一個很大的投資空間。對于老家是西部地區的已經在家待業的白領,我的建議是趁著年輕回家鄉發展去吧。以前會不好意思,現在沒啥不好意思的了,形勢所迫么。
“答案”永遠都比“問題”高一個維度。全網各種喜歡聊“危機”,危中有大機會,上面說了很多時代背景下的機會。
概念或許太大了,大眾總是把一個行業、一個時代的趨勢當做自己的機會。可是很多時候,在時代背景下的個體是無力的,能夠抓住身邊的機會就已經很難得了。看懂紅利:機會的表現一直在隨著環境、時間、對象而變化,但是它一直都在!
中國不會像日本那樣,也來個失去的20年,這一點絕對不會,但也別再想有一夜暴富的機會,別再想通過一個新奇的模式可以創業成功。
不論貧富,論你有沒有學業、事業、技術上的成就,畢竟全民致富、全民創業的時代過去了,再腦子里只有錢錢錢,終究脫離時代的主流了。回到圓滿的家庭生活中來,不論貧富,你都成功了一半。經濟只能讓你明明白白的賺錢或者虧錢、不明不白的死。道德可以讓你明明白白的活著、明明白白的死。
—— END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