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設計師放棄紅點獎引爭議,國際設計獎走下神壇?
這是出現在2015年08月的事,
雖然過去已很久遠,現在看看依舊覺得很不可思議。
來源:樂居設計師俱樂部(ID:design-jiaju)
作者:陳琴
8月10日,《我放棄了紅點獎》一文在朋友圈以及設計圈微信群引起了一場熱議。2015年7月,中國設計師顧磊在得知獲得紅點傳達設計獎,主辦方發來了祝賀和并告知購買獲獎者權益包的郵件,因其對紅點獎的評判標準表示質疑,最終答復對方放棄紅點獎。文章一經朋友圈轉載,引起了很多設計師的討論。
據新浪家居了解,國際設計類獎項,包括紅點獎,被質疑并不是第一次。去年年底,錘子手機創始人羅永浩也對紅點獎表示了自己的看法。
羅永浩稱,“紅點獎是中國家電企業最喜歡花錢買的一個獎,這個獎在工業設計圈是一個笑柄。”
質疑一:獎項收費是否合理?
新浪家居記者發現,對這次事件的熱議,相當一部分人士將關注點集中在獲獎者需要付費的“獲獎服務權益包”的問題上。
截圖來自顧磊文章
關于獎項收費是否合理,顧磊在文章中稱:“對于中國大陸參賽者,因為其高昂的參賽和后續費用,紅點獎是否會逐漸演變成某些公司財力的比拼,因為參賽作品越多似乎獲獎機率越高,有些公司參加紅點的費用可能高達一二十萬甚至更多?”
業內相關人士稱,紅點獎是一個商業獎項,為保證公平性,不接受政府支助以及贊助商的贊助,所以所有收入都來自參賽者繳納的費用。在8月10日,紅點獎創始人彼得·扎克在中國好設計”— 紅點在中國發布會上對此也曾提到過。
據新浪家居了解,顧磊并不是第一個放棄紅點獎的參賽者,此前紅點獎也有自動退賽的參賽者,參賽者可根據自身情況,如不愿意交納相關與大賽相關的費用,可以選擇自動放棄,下一年如果有意愿還可以再參賽。
從知乎上,某設計師公開的數字看,參賽到得獎,大約需要花費人民幣 20000 多元。這位匿名設計師表示,對于一般設計人員來說,一年擔負起一款產品的參賽費用相對會有壓力。而財力強大的企業,將一年內所有的設計稿全部送審,通過體量上的優勢增加獲獎概率會大。
圖中數據來自知乎
質疑二:紅點獎評審標準是什么?
為什么放棄紅點獎,顧磊在文中表示:“當選擇一個帶有明顯東方趣味的作品參加2015紅點設計傳達獎時,就已經隱約確定它能拿獎了。”
對紅點獎評審標準的質疑,顧磊在文章中表示,競爭的唯一要素就是好設計,而不是來之某個地區或某種文化。所有國際大賽的評委都不可能在全球視野下僅僅通過文化獵奇或者設計之外的因素去選擇某件作品。為何中國設計獲獎作品如此的被強調“東方風情”?一個帶有顯著異域文化的作品好壞和價值應該由如何來評定?
作為主辦方的紅點怎么看待此事?新浪家居通過多種方式聯系紅點獎在中國地區的合作方,他們表示不會代表紅點獎發表任何言論,紅點獎也不會對此事做回應。
據紅點獎中國合作方的了解,紅點獎的38位評委分別來自25個國家,其中包括亞洲地區的評委,從創新性、功能性、人體工程學設計、耐用性、易用性及環境友好程度等多個維度對參賽作品進行全面考核。評審的環節是在攝像機鏡頭前完成工作。
關于評審團,記者在紅點獎官網上看到:一方面我們必須在某種程度上保持連續性,而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同時確保創新性。所以年復一年,我們會保留一部分的評審,并加入一些新面孔,讓這些新的專家帶來更多新的經驗。原來的評審和新加入的評審們之間的交流確保時間的沖擊下,我們依然維持清晰和公平的判斷能力。
中國獲獎作品占紅點獎半壁江山
從紅點獎官網上顯示的2012年獲獎作品區域分布上來看,東亞地區,中國大陸(32%)、中國臺灣(19%)以及韓國(28%)是參加紅點概念獎投入作品最多的地區。相反,諸如美國、日本、英國等國獲獎作品十分有限。
圖片中的數據來自紅點獎官網 圖片制作為新浪家居
據知情人士稱,這三個國家都擁有具備國際影響力的設計大獎(美國的IDEA、日本的G-Mark、英國的D&AD),因此這些國家參與紅點獎比較少。
也有不少業內人士對顧磊的行為表示質疑,8月10日下午,“中國好設計”—紅點在中國發布會在德國大使館舉行,當天紅點獎的創始人Peter Zec也應邀出席。當天晚上,《我放棄了紅點獎》一文即在朋友圈發布和轉發,針對大家對顧磊是否在借此炒作營銷的疑問,新浪家居對當事人顧磊進行了獨家采訪。
當事人連線:
新浪家居:為什么要放棄獎項?如果有人質疑你自我炒作,你怎么想?
顧磊:放棄獎項是因為對獲獎作品評判標準的質疑。主要有兩點:一是關于對待中國作品為何如此的強調“東方風情”?二是面對越來越多的中國參賽者,選擇什么作品給予獎項,在引導著怎樣的標準?
我希望能引起大家關于設計的權利和義務的討論,因為關系到個體成長和整個行業的發展,但中國設計界很少有人關注這些,在當下現實主義的語境里仿佛不值一提,中國太缺少真正的設計評論和批評。面對質疑,我只能回答:“有些事情終將發生,有些事情需要發聲。”
新浪家居:你所提到的紅點獎獎項權益包包含什么權益?需要付費?費用是多少?
顧磊:再次聲明,所有參賽規則我都清楚明晰,商業比賽這些流程和收費成本大體相通我早已熟念,但這些并不是我在這個事件中所要討論的關鍵。權益費用等可以通過紅點的官方渠道查詢。
新浪家居:從踴躍參與到放棄,作為一個中國設計師你怎么看國際獎項?
顧磊:參加國際比賽的目的就是大家在一個共同的平臺上通過競賽展示各自設計的精彩,獎項更多的是對自己的鼓勵。
現在依然會參加我認為重要的國際比賽,放棄紅點是我在年初就決定的,它只關乎我對設計權利和義務的表態。
(備注:以上為采訪的部分內容,有刪減)
多方觀點 | 設計圈的元芳們怎么看?
黃群森:現在許多的設計師與設計機構拼命去花重金參加國外大賽,這些大賽也成為鍍金的重要地方。我覺得沒有必要,西方有西方的系統,我們有我們的系統,當我們的國家發展得更加強大以中國為標準時,那我們的設計就是最好的。
張宏毅:我們中國市場絕對振興了國際頒獎事業,沒辦法,人家的就是好賣錢,這么多人喜歡買。
范純:用戶、市場的認可才是最大的獎項!不要為拿獎而設計,拿獎是結果不該是目標。
趙虎:權益包制度是耍流氓。
武巍:文章里提到的也就communication類能夠搞所謂東方趣味吧,這種風格在product design類不適用。BTW,紅點本來就是個商業獎項,不是靠贊助,收費標準入圍就會被通知,但大多數人申報前也會大概知道, 完全沒了解的就去申報的只能呵呵了。紅點的品質還是有的,雖然這些年來過于商業化,使勁的挖掘中國市場,但只要別搞個紅點中國獎就好。不過能像紅點這樣吸金的,也要靠實力和品質。沒辦法,不屑看不上可以不去,看上了去了也不是就能得獎,得了就得掏錢。
潘杰:“紅點獎”的光環正在退去,幾年前在米蘭曾有人推薦我參加,說購買使用權宜即可,還好我不懂英語,不然我也有好多個“紅點獎”了。
梁少禧:獲獎,主辦方還要得獎者拿錢岀來作推廣才可拿獎,如果是我也放棄。
段妍玲:永遠別放棄心中那個不禁想揭露皇帝新裝的小孩兒。
范凌:大概四、五月的時候,我在央美對面的咖啡館遇見顧磊,一激動起來他說話就不利索,但反而顯得真誠,他跟我說了兩個計劃,其中一個是對某獎的抵制,現在他做了!過度商業化的獎項似乎已經越來越缺少了原來的文化推動作用。
王熊:之前看到過這破案文章,我覺得這位顧磊有點兒想多了。紅點作為一個獨立的獎項,收費很正常,只有收費才能保證它的獨立運營,不被任何贊助商左右,評出的獎項才相對客觀、有說服力。獎項收取的費用是用來做其自身的推廣,我個人認為并無不妥。
解析 | 你真的了解紅點獎嗎?
紅點獎(Red Dot Award)源自德國,可以一直追溯至1955年,創始人為Peter Zec。現在,red dot已是與iF獎齊名的一個工業設計大獎,是世界上知名設計競賽中最大最有影響的競賽之一。
其實關于紅點獎,新浪家居去年對此進行過一次最強解析:“紅點獎是權威還是'笑柄'?”
以下為新浪家居在去年的深度解析內容>>>>
1、紅點獎可以用錢買到嗎?
紅點獎是一個商業獎項,它沒有贊助商,所以所有收入都來自參賽者繳納的費用。從某設計師公開的數字看,一次評審到得獎,大約需要花費人民幣 20000 多元。但需要花錢不代表花錢就一定能得上。從紅點獎的地位和歷年新聞看,沒有給錢就能得的丑聞爆出。但是這樣的規則也隱含了一定程度上的不公平。
LG 手機就宣稱在 2013 年度紅點獎當中囊括 33 項,光這 33 項的送審費用就要人民幣接近 70 萬元,更不要說其他失敗項目的費用,所以在紅點獎的評選上,巨頭占據先天優勢。
2、紅點設計概念獎不等于紅點設計產品獎
紅點獎官網清楚地告訴我們,平時所說的“紅點獎”其實分為三種獎項:紅點設計產品獎、紅點設計傳達獎、紅點設計概念獎。
在紅點獎三大參賽類別中,影響力最大的毫無疑問是紅點產品獎,只有其歷史可追溯至北萊茵——維斯特法倫設計中心于1955 年在德國埃森創辦的設計展,且紅點產品獎要求參評的作品必須是兩年內已經上市的或已量產即將上市的產品。
然而,我們平時聽到的大量紅點獎一般都是概念獎。產品獎的獲獎對象是已經生產銷售的成熟產品,這個產品不單獨屬于任何設計師,而概念獎是頒發給設計師的,這是和產品獎最大的不同,也是這么多產品設計師,學生趨之若鶩想得到的原因,因為那是對個人專業的一個重要的肯定。
3、“紅點獎”是紅點獎中的普通獎
正如星巴克的杯子只有中、大和超大一樣,紅點的獎項也不肯好好滴叫做“一等獎”“二等獎”“參與鼓勵獎”“陽光普照獎”,而是起了各種混淆視聽的名字,仿佛人人都是第一。沒有仔細閱讀紅點官網的人,怎么知道“best of best”、“winner”和“grand prix”中哪一個是真正的大獎?
如上圖所示,“紅點獎”其實是獲獎類別中的低級獎項。小浪以2014年的概念獎為例,列出了各等級獎項的數量(在官網上數到眼花繚亂啊)。
所以如果有人說自己拿了紅點獎,那就是普通的winner獎。如果你拿了第二名,就一定會說自己拿的是best of best,不會跟普通紅點獎混淆,紅點之星一年就一個,就更不會搞混了。有些人會利用紅點復雜的獎項設置,將產品獎、概念獎、普通winner獎和最佳中的最佳獎統統稱為紅點獎而不加區分。
所以你才會有“哇,滿大街都是紅點獎耶”的感覺。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