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北京五環外的出世工作室,把情商低、養生的陳漫帶到你面前
作者:張翔宇,來源:一條
原標題:中國最性感攝影師,北京五環外造房,來的明星都贊:太出世了!
工作室中庭 北京五環外
拍李宇春的道具,掛在食堂當裝飾
兩年前,她把工作室搬到了北京五環外,親手改造出了一棟既有中國風、又很科技感的房子,楊冪是第一個來這里的明星,直夸:簡直太出世了!
她還用拍攝明星的道具做裝飾:把拍趙麗穎用的葫蘆放在大門口、食堂里掛著拍李宇春用的燈籠、拍王俊凱用的黑色小球留在了中庭……
陳漫拍的照片總能上熱搜,她把自己當作拋光師,把明星看成鉆石。私下,陳漫的生活卻極其簡單,她喜歡種菜、沉迷養生:“拍明星真的沒有太大的壓力,真正有壓力的事情都在生活中,在親密的關系中。”
出現在大眾面前的陳漫,總是一身黑色的衣服,很多人誤以為這是她故意營造出的人設。她卻說:“90%的相機都是黑色的,只有選擇和相機相近或者一體的顏色,才能不干擾別人的注意力,把自己成功地隱藏在相機之后。”
陳漫的攝影作品
陳漫做攝影師已經17年了,每天至少拍1個明星:“不能說最一線的我都拍過,但上千次肯定有的。”
兩年前,她把工作室搬到了北京五環外的一個藝術園區里。盡管大多時候,她都在世界各地跑拍攝,待在這里的時間一年最多30天。但陳漫還是堅持要按照自己的要求,造出一個舒服的工作空間,為此,她還專程請來了松美術館的設計師。
“一般明星來了以后,化妝師、生活助理、經紀人......吃喝拉撒都這里,打造一個舒適的、能待一整天的環境,特別重要。”
第一個來這里的明星是楊冪,她對陳漫說:“一來這兒我就緊張了,都不知道該怎么拍了,因為這里太出世了。”
一、親手造一個這么美的房子
一年只待30天
改造之前,這是一個連骨架都沒有的大破倉庫,陳漫從房東手里租了過來。整個架構都重做了,相當于再搭一個新房。陳漫特別喜歡裝修,就連一塊大理石、一塊磚都親自去露天的大棚挑選。
陳漫在工作室的獨立空間
在美院附中讀書的時候,她最后一年選的就是建筑專業。“反正跟視覺相關的東西,我都非常非常喜歡。”一般裝修最多三個月,但因為很多環節不熟悉,又找錯了施工隊,陳漫硬生生拖了一年多才完成。
具有禪意的松樹、枯山水的石頭
陳漫早期作品,2003年
對于工作室的改造要求,她只對設計師提了三個字:科技、禪。這很像陳漫早期的拍攝風格——用最傳統的拍攝手段,結合前衛的修圖技術,讓照片更完整。
改造后的工作室,門前種了三棵櫻花樹,春天的時候特別美,給人一種很柔和的感覺,進來以后卻很有科技感。中庭有三棵松樹,為了滿足自然光的需要,特意在屋頂開了天窗,最大化將光線引了進來。
最有意思的是衛生間的標識,是根據男、女性的染色體做區分的,很多人第一次來,都需要引導一下。
存儲服務器的機房
因為攝影的素材量太大,陳漫特地留出了一間作為存儲服務器的機房,所有的線都是紫色的,這也是她最喜歡的一個空間。“專門從網上找了一張照片,把線統一編排起來,這種秩序感,我還挺滿意的。”
一進門的左手邊
放著拍攝趙麗穎的葫蘆
很多道具,都是純手工制作的,非常精致。陳漫怕浪費,就保留了一些在這里。
曾經為趙麗穎拍攝雜志封面的葫蘆,擺在了一進門左手邊的位置,對面就是一架攝影機。“攝像機代表了我的職業,葫蘆在中國傳統文化里,象征著吉祥,挺有意思的。”
中庭,懸掛著拍攝王俊凱的黑球道具
拍王俊凱的時候,做了很多大小不一的黑球,陳漫將最大的一個保留下來,懸掛在了中庭的松樹斜上方,光線投射下來,隱約能看到一些剪影,非常好看。
一層的食堂頂部,掛著8盞彩色的手工燈,是拍李宇春用的道具,陳漫覺得挺好看的,就把這些被沒收的道具留下了。“黃色的、紅色的,看起來挺有食欲。”
每個房間都是指紋鎖,不鼓勵員工互相串門,秩序感十足。擔心大家拍攝、修片常常熬夜,陳漫特地做了員工可以留宿的宿舍。
二、情商特別低
私下和明星特別沒有關系
陳漫第一次給雜志拍封面,是2003年,當時她還在上學。那段時間,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后期上,別人給她取了一個外號:修女。做藝術的人,覺得她的作品不像藝術,做時尚攝影的也不認可她。
《中國當代風貌》系列 呂燕在長城前
《中國當代風貌》系列 杜鵑在國旗下
后來她拍了知名的《中國當代風貌》系列,杜鵑在紅旗下、呂燕在長城前,非常經典、直接的形象。這個系列的照片全部沒有修圖,本身的面孔是什么樣、環境是什么樣,就非常直接地去記錄。
王菲,2011年攝
很多攝影師都拍過王菲,她被創作過很多出格的形象。但陳漫始終覺得,王菲有非常純凈的一面。
2011年回歸大眾視野后的一次拍攝,陳漫鏡頭下的王菲穿著白色的高領毛衣,頭發也漂白了,只能看到一張干凈的臉。陳漫覺得,很多好的、重要的東西,看起來都是很平凡的。
陳漫拍攝易烊千璽花絮 2016年
陳漫拍攝易烊千璽花絮 2019年
陳漫在拍攝的時候,和明星幾乎零交流:“我情商挺低,覺得故意說話,挺尷尬的。私下和明星特別沒有關系,朋友也非常有限。”易烊千璽十幾歲的時候,陳漫就開始拍他,一直拍到現在。“雖然千璽年紀小,但我覺得他擁有一個老靈魂。”
陳漫鏡頭下的易烊千璽
兩個人唯一的共同話題就是貓。她還記得自己唯一一次主動找易烊千璽面對面講話,是在工作室的化妝間。“當時一推門,工作人員一下全都站了起來,聚到了角落。千璽本來躺在沙發上,也站了起來。我們坐在沙發上,有20秒是完全安靜的。我說,你家的貓原來臉就這么長嗎?然后他微微一笑說,嗯,是。”倆人的對話,就這樣結束了。
因為長期不和拍攝對象溝通,陳漫給人的感覺總是嚴肅的,有點讓人畏懼的,甚至是不舒服。但她覺得,這樣反而能讓自己變得更專注,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觀察。
通過觀察,得到關于一個人的一切信息,表達成一張準確的照片,就是陳漫的工作。
三、照片總是熱搜體
觀眾永遠比時尚雜志有品味多了
陳漫覺得自己沒有特別紅,甚至從來都沒紅過,但拍的明星卻越拍越紅。
周迅,2015年攝
周迅,2020年攝
她拍過的雜志封面,一年至少能上二、三十次熱搜。2004年,陳漫第一次拍攝的明星就是周迅,幾天前又拍了她,火速登頂熱搜榜首。
2009年,她給范冰冰拍過一張雜志封面。范冰冰裹著一塊浴巾刮胡子,右邊的胸口刻意畫了一顆桃心,看上去很獨立,這張照片最后火遍了大江南北,成為經典。后來,陳漫還給范冰冰拍過一張全裸的照片,當時現場只有她們兩個人。“這種信任,是我身為女性的先天優勢。”
2019年,陳漫及相關作品微博熱搜匯總
陳漫覺得,大眾比時尚雜志有品位多了。“拍攝和做飯一樣,只有準確地抓住放多少鹽、多少糖,給到別人面前才是最佳的。”圈內的經紀人之間,流傳著一個說法,明星能找陳漫拍照片,就標志著這個明星已經到了另一個人生階段。“每個人都像一顆鉆石,我有點像拋光師,拍一次照片,就拋一次光,讓他在觀眾面前,折射成一個立體的人物。”
坂本龍一,2018年攝
2018年,拍坂本龍一。“他是一個多方面的藝人,最頂尖的團隊都為他打造過形象。我就想應該拍他什么,是當下的最準確的他。”最后陳漫選擇了最直白的方式:“他的身體在動,我用不同的曝光去記錄他的時間。”拍完之后,坂本龍一非常喜歡。
四、把全部熱情投入工作,
私生活卻極其簡單
對陳漫影響最大的一個拍攝對象,是漫威之父斯坦·李。2018年拍攝斯坦·李的時候,他已經93歲高齡了。出發之前,陳漫想象過,這樣一位聲名顯赫的人,工作空間應該和鋼鐵俠差不多。
漫威之父:斯坦·李
斯坦·李的小屋
斯坦·李小屋擺放的照片
但令陳漫驚詫的是,他住的地方是好萊塢一個特別小的屋子,房間里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收藏,其中最多的,竟然是他和太太的合影,有一起洗車的、有太太抱狗的……把全部的熱情和能量投入創作,私生活卻過得極其簡單,這是陳漫欣賞的人生。“我也試圖讓自己這樣度過一生。”
很多人覺得做明星的御用攝影師,應該壓力特別大。陳漫卻說:“工作上真沒有太大的壓力,真正有壓力的事情都在生活中,在親密的關系中。”不工作的時候,她一直堅持在做的事就是養生。“我覺得作為一個女人,每個月都會提醒你養生,就是來大姨媽的時候,你要不好好維護,它就給你造反了。”
生活中的陳漫常常畫畫、寫書法
她出生在北京南城,母親是醫生,姥爺又擅長正骨按摩,找他看病的人,曾擠滿一整條胡同。所以陳漫從小就對中醫非常感興趣,私下,她竟然開始研發起了養生產品。
甚至在工作場合,她好幾次都是扎著針、貼著艾灸到影棚拍攝的。明星們都特別好奇,覺得一個拍時尚大片的,怎么這樣就來了。
“很多人覺得你一個攝影師,為什么不做服裝或者化妝品?我覺得我已經在生活中投入了很多精力研究養生,我就要做到最好。”
疫情期間,她開始在家自己種菜,還拍攝了vlog。親手種黃瓜,然后觀察它發芽、結出果實,還親手把黃瓜摘下來,做成拍黃瓜、炸醬面……“人經歷的多了,拍的人多了,恐懼就會越來越少。生活簡單一些,對我來說就特別美好。”
部分資料由陳漫工作室提供
作者公眾號:一條(ID:yitiaotv)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