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永亮:大眾消費品市場,如何撬動消費者的口味決定權?
“我是一家醬油廠的老板,從開廠到現在,同行怎么做我就怎么做,經營了五年,總算有些成績。但是消費者的口味一直在變化,我只能看他們要什么就生產什么。太被動了,很多時候都抓不住。要是能讓消費者都選擇我,該多好。”
經常有學員跟我吐槽,特別是大眾消費品行業。這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且行業門檻最低,常常遇到的問題是:不知道如何影響消費者的口味決定權,讓他們選擇自己。
我也承認,這個問題確實很難解決。太多的營銷和咨詢公司,告訴你的方法就是打廣告、做品牌、搞差異化。但是你能做的,別人也能做,甚至比你做的更好。在這樣一個市場環境,想要撬動消費者的決策太難了。
這篇文章將分享【超級產品】體系中超級增長的內容,我會以海天醬油作為主要案例,以及最近的一個咨詢案例與你分享這個新的思路。
但是,需要提前與你聲明的是:
這個新思路是建立在產品力足夠強的基礎上,你需要把產品做到80分以上。
這個方法并不是立竿見影的,需要三到五年的建設周期。但是體系一旦建立,你與消費者將建立強大的粘性,市場只會越做越大。
01
無法影響的口味決定權
如果現在你就是一家醬油廠的老板,你要怎么做產品呢?
大部人的做法就是把產品設計好就開始生產,一邊找經銷商、加盟商,建立自己的經銷渠道,然后進駐KA和各大商超,做網店。
這個階段,幾乎所有人的共識就是打品牌。因為醬油行業已經發展了上千年,產品本身能做的差異化并不多,能想到的點都被別人想完了。于是,只能打廣告、做營銷,祈求砸起一個品牌,讓消費者看到這個品牌馬上就下單。
大部分的醬油廠都是這樣做的,但是做了這些就能獲得成功嗎?
或許你已經想到了結果,或許你正在經歷著這一過程。
大部分的企業并沒有那么多錢打廣告,也面臨著廣告砸出去,訂單沒幾個的問題,最終就是品牌根本打不響,消費者還是想買啥就買啥。于是乎,你只能在一個小小區域里做一個小小的品牌,賣一個小小的產品。
真的太憋屈了。
消費者也并不好過。當他走進超市,當他點開醬油的搜索頁面,密密麻麻的醬油、各種各樣的品牌、各式各樣的規格、花樣百出的味道,瞬間不知道該買什么。
如果消費者走進超市,就潛意識拿起你的醬油,那該多好。如果消費者打開購物網站,就潛意識選購你的醬油,那該多好。
但是,打品牌做營銷只能獲得短暫的銷售提升,當熱度散去,一切都會回歸平靜,更無法影響消費者的決策。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
如果我們能抓住影響消費者決策的因素,影響消費者的口味決定權,集中精力干這件事情,那么在未來五年、十年,甚至更遠的時間知道我的人越來越多,買的人也越來越多。
02
毫不猶豫就選購的海天醬油
在這樣一個大家做得都差不多、味道也差不多的醬油行業,所有人的成績本該相差無幾。
但是在7月30日,胡潤排行榜發布《2020胡潤中國10強食品飲料企業》中,排名第一的調味品巨頭海天味業價值幾乎是它后三名價值的總和。
比如中炬高新(美味鮮、廚邦的母公司)2019年營收46.7億,市值562.4億;千禾味業2019年營收13.6億,總市值僅為228.37億。
如今的海天,市值相當于伊利股份(2216.11億)的兩倍多,比上汽集團、中國恒大、萬科還要高,這也讓業內戲稱“賣房不如賣醬油”,堪稱醬油界的茅臺。
一個賣醬油的,并沒有什么核心科技,海天憑什么能獲得這些令人羨慕不已的成績?
大部分的醬油企業都很明確自己的核心用戶是家庭主婦,但是她們極度分散,分布在全國各地,有著不同的生活習俗、有著不同的口味愛好、有著不同的選擇偏好。
你作為醬油廠的老板,要怎么讓消費者在眾多的醬油中選擇你?
那就只能一對一地宣傳、打廣告、做轉化。效率太低了,投入跟產出根本不成正比,有沒有可能找到影響這些人口味選擇的關鍵因素呢?
還真的有!
最近二三十年,城鎮化快速推進,出去打工的人越來越多,都想著到外面的天地打拼。于是乎,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產業,城市餐飲也是在這個時期興起。
在這個階段,誰影響著大眾的口味決定權?
當然是飯店,你去別人店里吃飯,口味當然是人家說了算。盡管我們在家里有自己的口味,但是到了城市里,只能被迫接受這種外來口味的輸入。
而且,每家每戶都不可能天天在家里吃,家常菜味道吃膩了,總想著出去吃飯。
飯館的味道好,這是人的基本認知。
基于這個基礎認知,我們可以通過影響飯館的味道,進而影響大眾的味道。
這雖然明確了一些,但是還不夠。飯館內的人也并不少,有老板、財務、采購、廚師。
這些人中,誰決定著整個飯館的味道。
當然是廚師。
雖然我們找到了影響大眾口味的人,也很具體,但是全國各地的飯店有太多、廚師更多,還是需要一對一地宣傳轉化,還是太耗資源與精力。
還有什么人在影響著廚師的口味選擇?
答案是廚師院校,培養廚師的基地。
海天也是這樣做的。它直接打通了廚師院校,直接跟他們合作,比如新東方廚師學校,甚至是藍翔技校。廚師這個行業有比較特殊的特性,他們在學徒時用什么醬油,畢業后很難改變。
海天直接從源頭抓起,讓還沒有成為廚師的學徒就開始使用自己的醬油,讓學徒們養成習慣,等到以后成為廚師進入餐飲端,也不會隨便更換醬油。
商業餐飲的穩定性是另一個重要特征。廚師做飯跟家庭做菜并不一樣,家庭做菜并不專業,偶爾咸一點,偶爾淡一點,一天一個味都是常態。但是商業餐飲的口味必須要穩定,如果天天換醬油,肯定留不住顧客。
海天通過培養學徒的使用習慣,打通商業餐飲,獲得城市的口味決定權,進而影響了家庭端。當撬動了商業餐飲,家庭端的蛋糕自然而然也吃到嘴里。
他們就像是美食界的KOL(意見領袖),除了飯館的口味輸入,不少人學做菜也是看廚師們的分享視頻和菜譜。廚師們都用著海天醬油,消費者選購時肯定毫不猶豫地拿起。
通過影響意見領袖,輕易地撬動大眾的口味決定權。
當商業餐飲與家庭的口味形成,廚師與家庭之間相互影響,共同守護同一份味道。
對于企業來說,經過層層的挖掘,用戶群體越來越小,也越來越明確。產品面向的不再是大眾,而是培養廚師的基地。這樣一來,企業的發力點更聚焦,所有的資源都能得到有效的釋放。
03
無處不在的消費決策
除了口味決定權,生活中,消費者還有很多被養成消費決策。
醫生在你感冒時經常給你開999感冒靈,當你下一次感冒的時候便會自己去選這個牌子。
牙醫告訴你某某電動牙刷刷牙更健康,你會大概率把家里的老式牙刷換掉。
如果你做著類似的產品,那么你可以跟各種醫學院合作。這宛如抓到一個支點,一下子就撬動大眾的消費決策。
這個方法不僅僅適合大眾消費品市場,其他行業也有很大的適用性。
上個月我前往杭州一家生產醫療器械的公司進行咨詢,也運用了同樣的方法。
他們主要生產一種醫療器械賣給醫院,因為做的是創新性產品,還需要進行市場教育,讓醫院了解新設備與傳統產品的差別。
經過梳理發現,整個產品的決策鏈太長了,涉及的人員太多。采購、科室負責人、院長、主任……單單一個產品進入醫院就要耗費大量精力在各個涉及的人員上。如果是公立醫院,那么耗費的精力將加倍。
這太難了,企業的資源被嚴重消耗。
要怎么才能讓醫院都選擇他呢?通過廣告宣傳的方式并不實際,醫療器械的采購比大眾類產品更加謹慎。
經過用戶梳理,他們發現這個設備的最終使用者是麻醉醫生,并且對醫院采購設備上具備一定的話語權,麻醉醫生就像一個隱形的KOL。
而麻醉醫生喜歡用什么設備,很大程度是由學校教學用什么設備決定的。
接下來策略就很明確了。和培養醫生的學校合作,免費提供教材,共同開發課程做成教材,成立學校的實驗室。從娃娃抓起,讓醫生在沒有畢業之前就習慣用他們的產品。
這一下子就撬動了未來醫生將要就職的醫院的決策,讓醫院都選購他的產品。慢慢地,只要堅持做這件事情,這個市場就是你的,別人搶也搶不走。
結語
但是,這并不是一個小企業可以做的事情。小企業并沒有這個耐心,也承受不了這樣的資金壓力。
這是一家企業在面向未來十年的增長方向要走的路,它的投入周期并不是一兩個月,而是三到五年的時間投入才能見到效果。
但是它的投入產出比非常高。這個系統一旦建立起來,你將建立巨大的市場影響力,牢牢影響著消費者的決策,市場份額難以被撬動,只會越做越大,最終形成自增長。
如果你也想找到所在行業影響消費的關鍵因素,撬動大眾的決策,也想獲得未來十年的發展動力,請關注“艾老思”公眾H,讓我們一起探討。
本文完。如果你也做著大眾消費品,請轉發這篇文章給相關的部門負責人,給他們一個新的思路。或者你身邊有做這類產品的朋友,也請轉發分享給他。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