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講好1.1億小微企業主的故事?
最近,007了解到一個很令我感到驚訝的數據:中國現在有1.1億小微企業主,接近全國總人口的1/14。之所以會驚訝,是因為007從來沒有意識到這些小微企業主數量居然如此龐大,龐大到幾乎足以支撐起我們所有人的日常生活。
于是,007不禁開始思考,這些對我們而言“最熟悉的陌生人” 究竟是一群怎么樣的群體?
雖然,專門以“小店主”為主題做文章的案例比較少,但是我們可以從一些別的案例中看到,大部分品牌所描述的店主形象都非常單薄,要么就是斤斤計較,要么就看起來不像商人像慈善家,十分不接地氣。
最近,與這些小微企業關系最密切的平安普惠放出了大招。其突破了傳統的故事營銷手段,以觀察者的身份為這些小微企業主與大眾之間構筑了一條溝通橋梁,不僅令大眾看到了更加真實、立體且豐富的店主群體形象,還為這些店主加快了數字化經營,并“由小變大”創造了更多可能。
1
以個體到群體
以故事征集形式
使大眾共同見證小店眾生相
真正的好故事來自于真實場景中的挖掘,而非虛構。
小店作為和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除了提供各種功能性服務外,也承載著許多普通人的情感記憶。或許是街邊早餐店里一杯令你醒神的豆漿,也可能是24小時藥店給你送上門的一盒胃藥,也可能是令你魂牽夢繞的一碗炸醬面……在每一個看似稀疏平常的交互中,故事也就發生了。
洞察到這種大眾與小店之間的緊密連接,平安普惠先退后了一步,將講故事的這個話語權交給了小店主自己,也交給了大眾,讓他們去主動講述、分享自己身邊的小店故事。
構建故事共創空間,挖掘多維視角下的小店魅力
抖音上,平安普惠發起了#828人氣小店 全民任務,邀請大家共同為小店打call,并為優秀的小店提供流量加持,積攢口碑和人氣。
在這些形式、創意多樣化的視頻中,007看到了三種不同角度的故事。一種是店主本身的視角。盡管大部分店主的視頻拍攝手法都十分質樸,但是當面對鏡頭娓娓道來創業故事,以及對于小店的精心布置和規劃時,他們眼里的熱愛和希冀自帶吸聚眼球的柔光效應。
還有一種是消費者視角。在視頻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他們對于貨品、服務體驗的種草,還可以感知他們與這個小店所發生的各種故事,如回憶童年往事、不同地域飲食文化的碰撞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那些來自平安普惠全國各地分公司員工的分享。在他們真誠安利自己的客戶時,平安普惠與小微企業之間緊密的服務關系也被和盤托出。
與此同時,平安普惠還在微博上聯合人民網共同發起了#了不起的中國小店#話題,鼓勵大眾分享自己心目中的小店故事,并特地從評論區中整理了《101個小店故事》,引起了許多用戶的情感共鳴。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在這些故事征集的過程中,小店的力量,以及小店與大眾、小店與平安普惠之間的強連接關系都被前所未有地、生動立體地展現在了我們面前。還有許多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優質小店因為此次的“被安利”,吸引了許多外地消費者慕名而來,獲得了“破圈”影響力。
推眾生相視頻,以個體故事構建群體力量
截止至今,#828人氣小店 話題頁播放量超過14億次播放。到這里就結束了嗎?并沒有?;顒咏刂购螅桨财栈菰谄渲芯奶暨x了一些最富有特色的小店故事進行二次剪輯,推出了一支《微營家眾生相》視頻。
從疫情前的勤懇,到遭遇疫情時的焦慮與酸楚、再到鼓起勇氣艱難探索,這些真實,鮮活,質樸的故事單拎出來看是小微企業主偶有起伏的生活經歷,但匯在一起后,他們共同凝聚和詮釋的便是中國小微企業主不斷向上走的生存實錄與時代精神,是一組具有時代意義的群像視頻,著實令人感動。
真實,自有千鈞之力。從征集個體故事到匯聚成群體力量,從小命題切入到大情懷聚攏,通過此次微博和抖音的故事征集,除了幫助這些店主在大眾層面獲得更多且立體的認知,平安普惠還創造了更長遠的價值——為這些微小店主打開對外發聲的窗口,幫助他們樹立品牌意識和影響力,為以后“走出去”鋪下一塊良好的基石。
2
從“老板”到“微營家”
挖掘小微企業主商業之外的初心與情懷
前文中,007提到了一個名詞,“微營家”。這個詞是由平安普惠所提出的,是全國1.1億微小經營者的集體象征。“微”代表著小微經濟;“營”代表著小企業主的生存之本;“家”則是他們的立命之根。
發現沒有,對比“老板”這種普世說法,平安普惠所構建的這個“微營家”身份符號延伸出的是對時代精神的致敬,而這并非是冰冷的商業追求所能承載的,背后更有情懷使然。
在這個項目中,平安普惠還聯合三聯生活周刊推出了一支《“微”來可期》的訪談紀錄片,給大家更進一步地感受微營家的初心與力量。
對比眾生相視頻,這個紀錄片會令我們對于微營家這個群體的精神與態度有更為具象化的認知。
因為思鄉心切,在長沙生活的東北人孫德婧決定要開一家餃子店,將家鄉的味道帶給與她一樣的異鄉人;
因為希望能給村里留守的婦女兒童帶來更好的生活,所以退伍軍人王成敏開了一家辣椒烘干廠帶動大家就業;
因為喜歡攝影,所以韓明龍開一家攝影婚紗店記錄了許多新婚夫婦最美的時刻;
因為考慮到家鄉醫療條件不好,所以醫學生廖國強畢業后就回家鄉開了一個藥店,幫助鎮上的人解決基礎的看病問題。
在這些“因為和所以”的背后,所映射的是這些平時看似“不起眼”的微營家對于社會的強大推動力——他們所堅持的事業并不只是個人的營生工具,所提供的不只是單純的產品和服務,而是肩負著「責任」讓周圍的人因為他生活的更好,也秉持著「匠心」將產品做到能力范圍內的極致,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情感體驗。
從品牌導向來看,王爾德說“心里向往什么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這個樸實但能帶來悠長回味的紀錄片背后,可窺見的是平安普惠正在努力挖掘更多微營家的故事,讓他們的堅守與熱愛能綻放出耀眼的微光,向大眾傳遞出正向溫暖的能量。
而作為服務這些微營家的平安普惠,不僅讓更多人感受到他與這些微營家之間有溫度的連接,其也被賦予了更深刻的社會價值——平安普惠所提供的服務不只是對于小微企業主個人的成全,也是為了整個社會的向上而努力。這種價值觀本身,就構筑了平安普惠最堅實的品牌壁壘。
3
從客戶故事到品牌故事
彰顯平安普惠服務的質感與溫度
其實,平安普惠為這些小微企業主所講的故事,也是一個關于自己的故事。
作為普惠信貸品牌,平安普惠不僅為微營家提供在身邊的普惠信貸服務,還在努力拓展服務邊界。2020年開年,平安普惠就曾通過#致1050微營家相信你的力量#這個項目,邀請眾多商業大咖為微營家提供企業經營策略支持,以幫助他們贏戰更好的2020。
而這一次,平安普惠將服務的范疇從“經營”延伸到了“營銷”層面,幫助一些不太懂數字營銷玩法和流量運營的微營家勇敢且篤定地跨出第一步,擁抱數字化時代的到來。
以后,當微營家們談起平安普惠,腦海中所想到的就不僅僅只是一個提供資金周轉服務的平臺,還是一個能幫助他們實現自我價值,一個溫暖貼心的伙伴。也正是在這種認知的傳遞過程中,平安普惠的品牌故事就從獨創變成了共創——每一個微營家的成長故事都是平安普惠的服務故事。
從客戶故事到品牌故事,這其中所閃耀的光輝不只是意味著品牌的智慧,更是一種社會責任感。在這種社會責任感的指路下,007相信,平安普惠未來將會在中國1.1億小微企業主的成長故事中承擔更多使命。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