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永亮:讀懂用戶,你需要使用超級產品戰略,滿足用戶心理需求
本文將運用超級產品戰略方法論中的心理學效應,梳理出針對人的本性找到用戶真正的需求以及該如何打造超級產品出發。
作為產品經理,相信你對以下這些場景并不陌生。
在打造超級產品過程中,總是希望產品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最好能夠超越用戶預期,哪怕之前在艾老思公Z號的文章內描述傳統企業該如何突破困境也在強調要讀懂用戶心理......
那么這時,企業該做的就是制定指標,我們都知道想要引起口碑效應是打造超級產品的最佳方式,但想要做到這一點意味著需要流量、需要成交、需要傳播,為了達到這些目的,我們可以指定指標讓相關部門完成,不僅如此,我們還需要知道,用戶真正需要什么。
換句話說,什么樣的產品能夠滿足用戶什么樣的心理需求,他們才會選擇這款產品。
這不禁讓人想起某家金融企業作為艾老思公Z號的讀者曾在留言下吐槽:“我可真是太難了,我又不是用戶,怎么可能會知道他們心里在想什么?”。
經過與多個企業家進行溝通并總結、歸納、分析他們的情況,我們可以從超級產品戰略方法論中所提到的病毒式營銷、朋友圈刷屏、支付寶中的螞蟻森林種樹、具有傳播性的文章等,這些都可以從某些心理學定律中找到答案。
01
心理學對用戶的運用
現在買買買的活動很多,例如,雙十一、雙十二還有已經過去的618等購物節活動,但很多用戶都只會參加其中幾種,并不會全部都參加,從而留下遺憾,對于下一次的活動抱有期待,還有就是活動一直參加不完,例如,可持續的再來一瓶,一直吊著用戶的胃口,因為一直參與不到優惠較多的活動,這些都會讓用戶對活動有所期待或者印象深刻。也正是心理學所說的紫格尼克效應。
紫格尼克效應指的是人們對已經完成的工作較為健忘,這是因為他們的“完成欲”得到了滿足,而對于未完成的則會在腦海中不斷縈繞,例如,因為秒殺不到喜歡的商品,導致他們心里更渴望秒殺成功。
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利用厭惡損失心理讓用戶使用你的產品,例如,新手大禮包,一旦你使用產品就會送你很多東西,這類方法的成功,歸咎于人們厭惡損失的心理動機。
02
如何運用心理學打造超級產品
在打造超級產品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積極心理學來獲得用戶認可。
在積極心理學里面有個概念叫做心流,指的是人們在積極地完成一件事時就會產生心流,讓他們忘卻時間的流失。而產生心流的主要原因在于,有明確的目標、相匹配的難度、及時的反饋。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進行跑馬燈形式展示多少人在使用產品來營造一種氛圍,促使用戶進行使用,因為大家都在用,所以自己也要使用。針對這個現象我們稱之為虛假同感偏差。
還有羅森塔爾效應,指的是通過贊美、信任和期待具有正向能力來改變用戶的行為,朝著預期方向發展,這點常常被運用在激勵用戶成長方面。
還有大家熟悉的“鳥籠邏輯”,假設,你在家里放了一個鳥籠,那么在你家里的朋友就會問你,鳥在哪兒?飛了嗎?漸漸地你自己會產生一個念頭,既然有了鳥籠,那為什么不去買只鳥呢?
對于“鳥籠邏輯”產品可運用的地方就多了,例如,通過發放優惠卷吸引用戶打開產品。在這里,優惠卷就像鳥籠,讓用戶覺得自己并沒有付出什么,既然領了優惠卷,不使用就覺得虧了,于是,開啟了一波消費行為。
以上的方法,都能夠有效地增加用戶粘性,讓他們去動機去使用產品,從而造就超級產品的誕生。
03
找到用戶真正的需求
從心理學的角度,人們的需求是從低層次需求轉向高層次需求。自我實現是最高層次的需求,越是低層次的需求,對于個體的重要性越強,他們所獲得的滿足感也就越大。
我們會發現,當用戶被低一級的需求被滿足時,他們才會向高一級的需求進行轉化,但是,我們要意識到,需求并不是不可逾越的。有時較低層次的需求會直接向最高層次需求躍進。
為了找到用戶的真正需求,我們會發現那些能夠成為超級產品的產品都有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能夠引發用戶的好奇(例如,微信、QQ、淘寶、支付寶這些都是超級產品)讓用戶對產品的迭代有所期待。
不僅如此,這些產品都是以用戶的角度進行創新,例如,之前讓大家所苦惱的微信賬號,很多人用自己的手機號碼作為微信號,使用一段時間后才追悔莫及,但由于早期的微信沒辦法更改賬號,這也成為大部分用戶的痛點,就在今年,微信推出了更改微信號的功能,解決了困擾用戶的一大痛點。
因此,適當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感受他們的心理需求,有助于企業打造超級產品。
04
總結
據艾老思公Z號文章中所提及的一句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產品經理想要打造超級產品時,需要明確目標,同時熟知用戶的心理需求,才能在迭代產品過程中滿足用戶的心理需求,解決他們的痛點,將產品價值發揮到最大,從而造就超級產品的誕生,成為業內巨頭。
如果你想更了解能夠使用的超級產品戰略方法論中的心理學效應,請關注“艾老思”公眾H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