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李欣頻(微信號:readers0811)
作者: 艾莉兒·福特
翻譯:李怡萍
我最近看了《靈魂伴侶:破除從此幸福快樂的迷思,讓你找到自己的幸福結局》這本書,覺得很棒,摘選一些分享給大家。
以下為此書摘要 ——
童話故事都告訴你,白馬王子握有魔法世界的金鑰,能夠輕松滿足你所有需求、實現你所有愿望。或許在你們戀愛初期的一小段時間里,你確實感受過這種難以言喻的幸福感,這更加讓你相信終于找到“真命天子”了。
然后生活的挑戰來臨,情境轉變。慢慢地,白馬王子變了,再也不是你所認識的最好朋友、情人以及一生的伴侶。
老實說,我們對自己和另一半往往存有超高的標準。不管有沒有意識到,我們總是會把我們的關系放在一個無法達到的目標上,難怪會感覺挫折、失望和羞愧。我們還經常會跟閨蜜討論伴侶那些夸張的行徑,然后再從她們口中聽到其他人的可怕例子,我們更確信我們的伴侶關系是有問題的,這讓我們一步步墮入悲慘的深淵。我們都知道,你越注意的事物就會越放大。假如我們經常在抱怨男人多么壞、問題多么大,我們就落入了永不知足的窼臼,我們的看法扭曲,創造了似乎永遠都達不到的完美而不切實際的世界。
更進一步思考,我們面對著一個事實,就是我們暗地里希望擁有完美人生的心愿并未達成,同時,又被這些未實現的期望不斷地煎熬著。我們努力擺出笑容,假裝沒有什么不滿,希望不會有人注意到,或者希望這些強烈的不滿情緒,會因為我們一直忽略它而自動消失。
會不會老天爺就是故意把我們跟一個最讓我們受傷、抓狂的人湊在一塊兒?那位最有機會可以惹怒我們的人?如果我告訴你,所謂“真命天子”的定義,還包括了他是一位會把你逼到崩潰邊緣的人,他在你生命中的目的,是要幫助你對自己有一個全新的了解呢?
值得慶幸的是,這位仁兄同時也是最能夠無條件愛你的人,這位“真命天子”比任何人更能得到你的心,同時也是最能剋得住你的人。
我相信靈魂伴侶在身心兩方面,都最能讓你有安全感,這個人是可以讓你完全做自己的人,是可以分享無條件之愛的人,而當你注視著這個人的眼睛的時候,你會有回到“家”的感覺,如果你接受這個定義,你會發現在人生中,我們都擁有很多靈魂伴侶,不只是我們的親密愛人,還可能包括我們的子女、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同事、甚至是寵物!
另外還有一些靈魂伴侶的定義我覺得非常貼切:靈魂伴侶擁有一副我們的鑰匙能開啟的鎖,而同時他/她也擁有能打開我們這副鎖的鑰匙。當我們達到一定的安全感而愿意去打開鎖時,我們最真實的自我就會現身,我們就能完全真實的做自己。別人愛我們是因我們真實的面貌,而不是我們所假裝的形象,兩人都能讓彼此最棒的部分展露出來。不管我們在其他方面有什么問題,都能在自己的天堂里跟這個人安心共度。我們的靈魂伴侶是可以分享我們最深的渴望、與我們的方向感一致的人。若我們是氣球,當兩顆氣球在一起時我們一致朝上飛,那很可能我們找到另一半了。--------理查.巴哈(Richard Bach)
人們都認為靈魂伴侶是與你最契合的人,而那是所有人都想要的。但其實真正的靈魂伴侶是一面鏡子,會讓你看到所有阻礙你的性格、會讓你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如此你才能改變人生。
靈魂伴侶是靈魂選擇與另一個人在不同的時空下,持續關系的連結。在靈魂的層次上,我們被另一個人吸引,并不是因為那個人正好與我們互補,而是因為與那個人相處,我們就會有一種動力來讓自己變得完美。--------愛德加·凱西(Edgar Cayce)
(有了靈魂伴侶)你打開你的心,但你知道有一天你很可能會傷心:而打開了你的心,你會體驗到想像不到的愛與喜悅。-------巴布·馬利(Bob Marley)
我相信尋找靈魂伴侶是件簡單的任務,困難的任務在于學習相處以及永遠對靈魂伴侶忠誠。這需要每天的付出、用心以及練習。那些剛墜入愛河的情侶從來都不相信我的話,因為大腦在充沛激烈的多巴胺和催產素分泌下,他們很難相信有一天靈魂伴侶會變成你最討厭、最想遠離的牢友。
布萊恩和我的相識,可說是奇妙的經歷。在十八年前相逢的那一天,我們兩個人就知道我們注定會在一起,一年之后我們就訂婚,接著就結婚了。就像大多數的新婚夫婦一樣,我們都覺得對方非常迷人,每次只要我們兩人在一起時,白水都變甜了,生活就像童話般甜蜜美好。
然后就在某一天,再平常不過的某天某時,我人正在辦公室,狀況就發生了。突然間,個性溫和且一向愉悅的布萊恩似乎對我不高興。
我聽到他說:“你沒在聽我說話。”
我立刻防衛地回應說我有在聽,甚至復述他剛剛說過的話。
但他堅持地說:“不,你根本沒有在專心,你老是忙著你的電子郵件,你對于我講的話一點興趣都沒有。”
此時氣氛凝重,令人感到不舒服。這是新的局面,我以前從來沒有聽過那樣的語氣,我覺得自己就像五歲大的孩子,被指控“不乖”或“做錯了”,這種感覺很可怕。
但我們還是平安度過了,我為自己沒專心聽他講話道歉,他也道歉,然后我想,事情就結束了。
結果,事情再度發生了。然后又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
我算是聰明人,后來布萊恩跟我談話時,我努力提醒自己一定要專心,單這不太容易,我一向不擅長聆聽,布萊恩不是第一位指出我這毛病的人。
我的頭腦一直在思考,別人在說話時,有時候我對自己的想法比較有興趣,于是我就消失了。我常說我有這種“神游”或“放空”的習慣。
這個模式很清楚,我神游,或者說布萊恩覺得我在神游,沒有在聽他說話,然后他會讓我注意到這個問題,而我會覺得他的話像在指控,所以生氣了,然后我會變得很防衛,結果事情就一發不可收拾。我已經不記得這樣的模式持續了多少年,不過很幸運的是,我們終于知道問題出在哪兒了。
布萊恩是他們家最小的孩子,上面有兩個哥哥,父親是辯護律師,母親個性很強勢。因為他是家中最小的,所以覺得必須努力爭取,才能讓自己的意見受到重視。我們家有三個小孩,我是老大,我總是對自己的想法比較有興趣,而不太管其他人的看法。我在童年時就有一種害怕犯錯和被指責的心理。只要一感覺到似乎被指責,我的防衛心就立刻升起。原來我們兩人的童年創傷正好可以互相被引發。
與伴侶結合的目的是去圓滿我們的童年,并治療我們在童年時期經歷的創傷。我們在潛意識會去尋找一位與我們的父母和照顧者有許多相似特征的伴侶,希望他們能幫助我們再次感覺完整。
- 愿天下有情的靈魂們終成眷屬 -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