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玩具逛街时突然按下按钮的故事,丰满的妺妺3伦理播放,新婚人妻不戴套国产精品,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百度

也談“虎食人”:互聯網何嘗不是給圍觀者們建造的一座動物園?

轉載 2 收藏 評論
舉報 2017-02-08

也談“虎食人”:互聯網何嘗不是給圍觀者們建造的一座動物園?

摘要:如今的互聯網世界,已經變成了一個眾聲喧嘩、狂歡敘事的魔幻動物園—— 一座充斥著社交網絡、視頻、假新聞、后真相(Post-truth)動物園,這是一場觀賞者和被觀賞者之間的游戲。

來源:鈦媒體
作者:胡勇


老虎會對它撕裂的獵物有愛恨之心嗎?當老虎的速度變慢,牙齒變鈍,最后死了,有誰會為它哭泣?

——《二流小說家與殺人狂魔之唯美三連拍》(The Serialist)


老虎食人,在敝國顯然已經不再是新聞,即使發生在舊歷新年,人們實際上也并不會對此有更多的感慨。這樣的“奇特”故事也只是為年味兒已漸淡薄的假日平添幾多談資罷了。

人們關心的是受害者的月薪和他的那支“紅米手機”,關注的是他的家庭后事,口沫橫飛爭辯的是“游樂園門票價格高與低”,面紅耳赤試圖說服對立方的是“規則和人情之間孰輕孰重”。每個人都或真或假地擺出一副同情、理智、客觀的態度立場來談論這件慘案中的受害者到底是誰。

受害者固然是那位因嫌門票價格貴而逾矩并最終命殞虎口的中年男人;老虎又何嘗不是受害者呢?出于獵食者的本性對一位入侵地盤者大快朵頤,豈料竟遭人類擊斃。

這真是一出發生在光天化日下的事先預謀的殘酷鬧劇。

即使看上去憨厚的熊貓也依然是會威脅到人類的野生動物

也談“虎食人”:互聯網何嘗不是給圍觀者們建造的一座動物園?


動物園為什么要存在?

人們之所以游覽動物園并非因為他們的好奇和求知欲,而更多地是存在動物本能中的征服和奴役快感,圈養野生動物,本來就是心理無聊空虛的人們為了尋求刺激而扼殺動物本能的一種自私行為。

只要以商品經濟中的幾張貨幣為代價,隔著鋼筋圍欄與高強度玻璃圍墻,夾雜著興奮、恐怖與萬物之靈自豪感的消費者們就可以俯瞰只存在于教科書與視聽藝術中的龐大、兇殘動物——最為關鍵的是,這種鑒賞瀏覽沒有任何風險,還附帶著所謂的科學和教育價值——當然前提是人類不翻越圍墻。

注意到這樣一個有趣的事實了嗎?實際上最喜歡動物園和在其中最興奮的往往都是未成年人,憑借著現代工業文明的進步和技術的昌盛,他們能夠安全地通過講解、圖鑒、科普視頻乃至 VR/AR 等手段了解這些野生動物的過往將來。

技術手段為消費者提供了心理上的折射鏡和安全閥,以單體力量而言,任何地球人都會本能地對動物園中豢養的野生動物感到恐懼。但是,各種保護裝置卻消解了這種身體力量上的巨大差距,而在國內動物園付費投食合影等手段更像行為藝術一般,徹底將消費者推上了征服者和主人的角色。

當林肯雕像在科幻世界線中被置換為人猿,這樣的結局充滿了顛覆性 來源:collider

也談“虎食人”:互聯網何嘗不是給圍觀者們建造的一座動物園?

正因為這樣的道理,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在2001年的新版《人猿星球》(Planet of the Apes)里那個充滿諷刺與絕望意味的結局的內涵。在這種公共展示中,體現的正是一種力量共識和共同體的自我確認,只不過在電影里,最后占據統治地位的是竊取了人類力量的人猿!

對當代的人來說,動物園就扮演著這樣的角色,人與動物的觀賞-被觀賞的關系實際上來源于獵人-獵物關系在人類文明發展歷程中的反轉顛覆,在這之間發揮著最關鍵作用的自然是技術無疑,而動物園實際上不過是再次向當代文明社會再次確定傳遞了這一消息——人類就是地球的主人,人類就是一切動物的最高統治者。

動物園的存在,似乎在向那些處于技術進步中充滿危機感和焦慮興奮的人們提供了一種心里安慰:技術足以保證人類的安全和對其他物種的壓倒性優勢。人和動物之間的焦灼對立關系、人對自身在生物鏈條中的自信與自卑的矛盾在1993年的科幻電影《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技術甚至可以基因重制出恐龍,但是,技術最終卻又反噬背叛人類,讓公園里的消費者們置身于與恐龍相形之下的力量劣勢地位。當然,作為一部商業電影,編導們最終還是讓主角們憑借著自身的才智逃出生天。但是,在隨后的三部“侏羅紀”系列電影中,我們看到的是,恐龍的智力水平不斷提高,到了2015年的《侏羅紀世界》(Jurassic World),人類甚至不得不借助迅猛龍的幫助才得以戰勝雜交的暴虐霸王龍。


新式“圍觀”

人類對技術的依賴、自信和微妙的恐懼感,在動物園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一方面,他們戰勝奴役了比自己力量強大得多的野生動物,建立了新的生物統治秩序層級,而另一方面,他們又心驚膽戰地畏懼著技術的過分發達可能如環境污染、原子能武器泄露那樣讓自身重新成為弱勢一方。

這種對技術的擔憂和畏懼,實際上在“虎食人”事件中又以別樣的面目和形式深刻地體現出來。

很多人是通過“路人”拍攝的視頻知道了老虎食人事件,就在中年男人被老虎撕咬的同時,護城河對岸的一眾觀賞者在觀看、呼叫求援、恐慌的同時也不忘用手機拍下視頻。甚至于官方新聞還未發出,虎食人視頻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態勢在微博朋友圈上迅速傳播開來......

人類圍觀的方式同樣在被技術改變。

一俟新聞成為事件,各方評論陣營紛紛開始口吐蓮花,從各個角度深入分析辯白剖析,有站在受害者一方,又有站在受害虎一方的,要么通過社交網絡、要么通過微信自媒體發表觀點,各方沉醉于自己的感性或理性,宣揚布道自己的人道或虎道。

然而諷刺的是,他們反復申明激辯的不過是重復了若干遍、只是不斷變換修辭和說法的卑之無甚高論,以及找一些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事實細節作為論據來支撐自己的既有觀點。

這何嘗不是后現代的一種動物園和觀賞(圍觀)文化?

有意無意地,他們是被害者的觀賞者,他們又成為更大維度上的被觀賞者。這種的討論將當事人/虎消隱于繁復的事件、規則的宏大討論之中,僅僅成為一個空洞的能指和符號。

在這個消費主義盛行的互聯網時代,新聞也一定需要被快速消費。我們仿佛處于一個快速轉動的回轉動物園舞臺之中,一個新聞或事件在傳送帶上到達我們面前時,觀賞者必須立即做出反應判斷,它究竟是否有參與介入的價值,如何才能介入其中發出自己的聲音,如何讓自己的聲音吸引到更多的觀賞者,如何利用更多觀賞者集聚的影響力去達成更多的目的。

一時之間,是不是很難判斷和抉擇?

于是,大家采取了最穩妥最安全的做法——事件發生時一擁而上發出自己的聲音、響亮的聲音、無論正確是非卻必須風格化并符合受眾需求的聲音,當代互聯網變成了一個眾聲喧嘩狂歡敘事的魔幻動物園。在社交網絡、視頻、假新聞、后真相(Post-truth)充斥的這座動物園中,每個人都爭相去做一位被觀賞者,每個被觀賞者都竭盡其能地吸引更多的觀賞者,每個觀賞者也同樣渴望自己能夠觀賞到更多的被觀賞者。

知道這座動物園最黑色幽默和殘忍的地方是哪里嗎?

被觀賞者并不是《來自新世界》(新世界より)里的化鼠(バケネズミ),他們不是真正的野生動物,反而擁有更大的影響力和話語能量。

這是一個快速消費的時代,大眾觀賞者無暇也不需要真正的事實、真相和獨立思考能力,他們接受、習慣并漸漸樂于欣賞的是被觀賞者提供給他們的敘述、觀點和立場,觀賞者成為所見即所得、所見即所心的群體,觀賞者們習慣于迅速“站隊”。

如果一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場真人秀的話,那將是怎樣的殘忍

也談“虎食人”:互聯網何嘗不是給圍觀者們建造的一座動物園?

在虎食人的時代,動物園和互聯網的觀賞者還可以置身事外,抱著輕松的心情獵奇,然而,這樣的情形發展下去,當世界終究運轉到《楚門的世界》(The Truman Show)那樣,個人生活在技術力量的裹挾下都不過成了大眾娛樂機器中的一部分的話,當你落下高墻被那個虎視眈眈的同類逼視、撕咬、吞噬,當你從觀賞者的身份落到被觀賞者的時候,當人食人發生的時候,那個后現代動物園里又有誰會為此呼叫、關注和施救呢?

在人人都既是觀賞者又是被觀賞者的時代,又有誰是安全無辜的呢?


修正:有賴讀者指正,林肯雕像結局是2001新版《人猿星球》結局,1968年老版電影并非如此。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數英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錄后參與評論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蓥市| 南丰县| 东兰县| 永福县| 卓资县| 嘉荫县| 云安县| 云和县| 连南| 南召县| 高唐县| 临漳县| 天长市| 仪陇县| 崇明县| 桦甸市| 云阳县| 建始县| 友谊县| 扎赉特旗| 黑水县| 汨罗市| 滦平县| 陕西省| 叶城县| 隆尧县| 醴陵市| 专栏| 龙里县| 白河县| 昌图县| 丘北县| 广平县| 泰宁县| 南投县| 永德县| 富阳市| 湖州市| 宜兰县| 开封市| 曲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