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轉這支廣告片,除了閑魚,本社畜也有被內涵到
二手交易平臺“轉轉”拍了一支萌萌的短片,
伴著奶聲奶氣的配音,
一只憨憨熊和一條黃皮咸魚展開了它們的battle——
建議佩戴耳機觀看,不要錯過里面的小奶音~
一只熊和一條魚的拉扯
Round1:三天打魚
一上場,熊就給魚來了一記當頭棒喝,然后幾番連擊,根本不給對手反擊的機會。
魚:怪沒面子的......
Round2:魚目混珠不可
熊好不容易鋸開貝殼,本以為有珍珠,結果除了這條剛被自己打飛的魚睜著滋溜兒大眼,啥也沒有,直接被氣暈。
只是,這一語雙關的“魚目混珠”,不知道社畜(xian魚)聽了作何感想?
Round3:渾水摸魚不成
這一次,魚躲進渾水里,熊幾經嘗試還是沒辦法抓到魚,熊繳械投降,放棄,上“轉轉”去。
(閑魚再一次被冒犯到?
Round4:咸魚翻身未果
打也被打過了,貝殼里也躲過了,渾水也趟過了,如此忍辱負重的咸魚拼命想翻個身但就是動不了,就在魚快要前功盡棄時,熊出現了,定住了它,還幫了一忙。
熊:唉,等咸魚翻身,不如去“轉轉”轉轉。
Round5:魚和熊掌兼得
誰說有了咸魚就不能要熊掌了,魚烤著吃,熊掌直接咬,就要兼得!
熊:我狠起來,連自己都吃!
Round6:膩味了咸魚,溜
被咸魚支配了太久也是怪膩歪的,不如上轉轉去看看?
Round7:閑著也是閑著,丟下咸魚去轉轉
咸魚無存在感地粘在熊背上,熊左看右看也等不著魚,有點被鴿的苦悶。
等不及的熊不想浪費時間,苦等的我,反正閑著也是閑著,上“轉轉”轉轉去......
此外,文案多次強調:“轉轉,另一個二手買賣平臺”。
因此也引來調侃:害!這赤裸裸地內涵閑魚嘛。
小編對此表示贊同,但這種方式,竟然還不招人煩,甚至覺得很巧妙,不僅不冒犯對方,還給雙方都激活了一番。
除了可可愛愛的畫風,這支短片還有很多耐人尋味的地方——
方方面面的巧妙創意
設計視覺
短片只有兩個角色,而且選取的是兩個品牌的標志性動物,全程都是熊和魚的對抗,這很自然地就讓人把轉轉和閑魚兩個競爭品牌聯系起來。
而且,熊和魚都是“頭重腳輕”,蠢萌蠢萌的,瞬間就給人一種親切感。時不時又會來點反差萌,看似笨重的熊,可以快速地跑、靈活地跳、輕盈地飛。上一秒還圓鼓鼓,下一秒又變扁,短片的趣味性又增多了。
情節設定
整個短片都沒有臺詞,僅僅是配上游戲感的背景音,給人自由想象的空間,留有討論的余地,也就間接提升了品牌熱度。
同時,把“三天打魚”、“魚目混珠”、“渾水摸魚”、“咸魚翻身”這樣大家熟悉的老詞融入到日常熟悉的場景里進行新解,與受眾間的距離又拉近了一步的同時又創造了理解上的新知。
對于這些熟詞,結合當代社畜現狀賦予了新意:
三天打魚-一周工作五天,周一犯困周五興奮,只有周二到周四這三天能干活。(本社畜表示這也太太太真實了吧!)
渾水摸魚-公司業務與同事關系都是一灘渾水,我在其中努力摸魚掙底薪。
咸魚翻身-在公司內瘋狂摸魚,摸到天荒地老,摸到宇宙盡頭,摸到部門老板年邁退休,自己成功翻身當新老板。
如此一來,引起一大波社畜的共鳴,給人一種轉轉懂消費者的印象。
品牌文案
每一個場景結束后,都有一句文案,簡短但能精準傳遞信息。
三天打魚,不如去“轉轉”轉轉。
結合轉轉對“三天打魚”的新釋義,既然一周只打三天魚,那剩下那些天閑著,不如就上轉轉看看去咯。也是向人傳遞了有閑置品就去轉轉的信息。
怕魚目混珠,不如去“轉轉”轉轉。
魚目混珠是二手交易市場或多或少存在的客觀現象,如果怕,不如去轉轉,這里品牌也就給自己立了一個值得信任的形象。
渾水摸魚,不如去“轉轉”轉轉。
渾水摸魚,又是很形象地描述了很多二手交易市場的現狀,要想撈到一條好魚,真的不簡單。而后面跟的那句“不如去'轉轉'轉轉”意指這個平臺致力于清水,又給自己立了個好形象。
坐等咸魚翻身,不如去“轉轉”轉轉。
結合“咸魚翻身”的社畜釋義,與其坐那干等著升職加薪,不如發揮點主觀能動性,換另一個地方轉轉說不定有驚喜,畢竟熬到咸魚翻身遙遙無期呀。
膩味了咸魚,不如去“轉轉”轉轉。
這,話里有話啊。不過擺出了自己公平競爭甚至是有點謙卑的態度,也沒讓你不去閑魚,就是逛膩了就來我這里玩玩。
魚和熊掌,就要兼得。
拿“魚”和“熊掌”這兩個在大家腦海里不可兼得的意向來作比喻,轉轉一方面把自己和閑魚擺在了同等地位,一方面又傳達出兩個傳統觀念里本不可兼得的東西也能共存,我們公平競爭的信息。
閑著也是閑著,不如去“轉轉”轉轉。
“閑著”,既可以是人閑著,也可以是物閑著,人閑著可以上轉轉隨便瞧瞧,物閑著正好轉轉能讓它不閑著。相當于和我們說,轉轉既可以是娛樂消遣平臺,也可以是發揮實用價值的地方。有事沒事都去逛逛的話,用戶粘性也就增強了,妙!
而且文案的句式都保持一致,同一句話重復了7遍,讓人滿腦子的“去‘轉轉’轉轉”,由于放在不同的場景里說,又不會顯得單調。小編數了一下,共有26個“轉轉”,品牌名簡直被刻在了腦子里。
有意無意撩對手
雖然沒有明說,但短片中這條慘兮兮的魚實在讓人難以不把它和閑魚聯系起來。這種有意無意地撩撥對手的營銷方式,“轉轉”也不是第一個用的。比如最近就有一個——
有道詞典筆:讓曾經代言讀書郎點讀機的“So easy 女孩”說“Not so easy”.
那個曾經為讀書郎點讀機代言的女孩,在有道詞典筆的廣告里說出了和當年相反的臺詞:“Not so easy”. 用同類產品曾經的代言人,說相反的話,加上點讀機廣告幾乎是眾所周知,在此基礎上炒一炒可不比自己重新生火來得快?
對于這種方式,小編覺得:
1.競爭品牌之間或明或暗的小碰撞,會帶來一定的話題熱度。抓住人們的吃瓜心理,故意制造一些有趣的沖突感,讓自己先盡可能多地出現在大眾視野中。
2.新品牌/新產品借競爭對手的知名度來混個臉熟。一個新品牌或一件新產品,想要獲得大眾的認可,通常需要一段相對漫長的時間。而借著已經成名且取得大眾信任的品牌先出來露露臉,就達到了在短時間讓更多人知道的目的,也算是一個比較討巧的方式了。
3.風趣幽默的表現方式不僅能化解大家對一些小心機的反感,也更能讓別人記住自己。讓你笑也好,讓你哭也好,能讓自己產生新感的東西總是印象更深一些。
最后
“轉轉”的這支廣告,雖然有暗戳戳玩內涵的嫌疑,整個創意的構思卻十分巧妙。在隱隱約約地打趣競爭對手的同時,也成功地傳遞了自己的品牌信息。反正我這個原本不了解這個平臺的人算是記住了它了。(滿腦子的轉轉在轉轉轉轉轉......)
你們有被這倆憨憨萌到咩?
數英原創內容,轉載請遵守規范
作者公眾號: 數英DIGITALING (ID: digitaling)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