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玩具逛街时突然按下按钮的故事,丰满的妺妺3伦理播放,新婚人妻不戴套国产精品,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百度

豆瓣鵝組的十年奇幻漂流

舉報 2020-08-18

豆瓣鵝組的十年奇幻漂流

作者:陳妍如、周有輝,來源:鹿鳴財經

豆瓣鵝組就像一個酒館,上演了一出互聯網角落邊上的群像戲——

消息靈通的八卦人士,靜靜聆聽的沉默者,大發厥詞的鼓動者,站在桌子上講著瘋話的演說家,隨時準備砸桌子的酒鬼,在一旁品鑒好戲的老主顧,站在門外的信使,看著酒館監控的安保。

創建于2010年的豆瓣鵝組 ,是互聯網娛樂八卦第一重鎮,這里聚集著大量吃瓜群眾、明星粉絲、娛樂圈人士和各路營銷號,組員人數超過65萬,是豆瓣第一大組。一個在鵝組發酵的新聞,極大可能在第二天登上微博熱搜,進而傳播到其它內容平臺。

但在知乎上搜索“如何看待豆瓣小組八卦來了”這個問題,會出現173條回答,其中有一條高贊回答:如果你希望一個女孩走偏就讓她天天泡鵝組,鵝組是一個喜歡以偏概全、刻薄、挑剔、雙標的小組,混久了人會變壞,用“惡臭”一詞形容鵝組。更有甚者冠之以“互聯網智商盆地”

鵝組已經了十個年頭,從天涯到康熙,從康熙到八組,從八組到鵝組,像是一場流浪或者漂流,如同它在互聯網輿論語境中的位置,它的流浪過程就像是一面鏡子,折射整個互聯網輿論討論的變化

有的人唾棄鵝組、有的人以鵝組組員身份自豪、有的人只是略有耳聞。

鵝組,究竟是怎樣一個神奇的存在?「鹿鳴財經」找了幾位“組內鵝”一起聊了這個問題。


一、涌入

“八組的成立是個意外,八組火了也是個意外。”

林娜說道,2010年八組成立,她是最早進來的一批人。(注:豆瓣鵝組的曾用名為“八卦來了”,于2018年才正式更名為“豆瓣鵝組”,小組成員自稱“組內鵝”,為敘述方便下文皆用“八組”。)

“第一代用戶是從康熙組過來的,那會兒大s結婚,康熙組吵架,不許談論過多康熙以外的內容,有人提議干脆建立新的小組進行討論,就有組員開了‘八卦來了’,我也就順手過來了。”

林娜口中的康熙組創建于2006年,討論內容圍繞臺灣綜藝節目《康熙來了》展開,組員們熱衷對嘉賓的言行舉止,穿衣打扮評頭論足,繼承了臺綜一貫大膽辛辣的語言風格和放飛自我的精神態度,而這種風氣也沿襲到了新成立的“八卦來了”小組。

八組的第一條帖子發布于2010年11月1日,標題是:“奶娃菲為嘛連刪幾條微薄啊”,奶娃菲指的是汪小菲,當時他風評不佳,而大S是“康熙來了”節目深受歡迎的女嘉賓,兩人的婚訊傳出,汪小菲遭到八組成員的百般嘲諷,獲得了奶娃菲的綽號:“奶娃菲,一個29歲,中文差得一塌糊涂,熱愛周杰倫和喜羊羊。靠著老媽和女星出名的傻孩子。”

用外號影射和諷刺明星的傳統延續至今,范冰冰因為逃稅被稱為范九億,楊冪因為炸捐被叫做“捐姐”,不斷發胖的吳亦凡從煩煩變成了頁頁,從頁頁變成了丙丙,八組成員善于用外號打擊每一個明星的痛點。

沒有人能在八組保留底褲。

在林娜看來,反抗權威,嘲諷一切就是八組的核心精神。來自康熙來了組的第一代八卦移民奠定了這座精神豐碑,在第二代八卦移民手中,它將被徹底發揚光大。

在八組這棵大樹長成之前,熙熙攘攘的廣場被另一棵大樹所遮蔽。

“天涯娛樂八卦”版塊,一個古早的名字,但在早期那批八卦網民心中,這里是聚集著大量娛樂圈人士的吃瓜圣地。2008年的冠希哥事件將論壇帶向巔峰,隨著大量朝圣者涌入,娛樂八卦板塊卻漸漸被各種生活貼,掐架帖淹沒,八卦主題一再被削弱。

最致命還在于天涯論壇本身,頁面老舊、廣告泛濫、各大板塊缺乏有效管理等問題也沒有得到妥善解決。娛樂八卦板塊隨著天涯論壇一起走向了沒落。

今年33歲的李佳2006年開始玩天涯,長期泡在娛樂八卦版,見證了天涯如何一步步走下神壇,淪落到今天無人問津的地步。2008年算得上天涯娛樂八卦的巔峰期了,后來各種寫手貼、家長里短、婆婆媽媽的帖子大量涌入,論壇的文章質量層次不齊。

天涯糊了以后,和其他八卦難民一樣,李佳思索轉移陣地,比起知乎、微博等新興社交網站,小組近似論壇的發言模式得到大量天涯用戶的青睞,第二代八卦移民涌入,八組再也不是從天涯搬運帖子的眾多平臺之一,而是代替它成為了被搬運八卦熱點的一方。

繁榮旺盛的內容背后自然有規則的支撐,相比以單個詞條創建的百度貼吧,豆瓣小組的興趣屬性更為凸顯,是以興趣為主導的陌生人社區,比如進入鵝組的人大都喜歡娛樂八卦,這使得用戶對小組的認同程度更高。

豆瓣小組的信息層級是平等的,最新回復的帖子排在前,熱度與質量較高的帖子另設精華區,帖子上的留言數量不受限制、每一篇留言的字數也不受限制、留言之間互動次數依然不受限制,同一個問題會有不同觀點,這與微博流量中心化的趨勢截然相反。


二、狂歡

“在這里有參與感。”

談到八組與微博有什么不同時,林娜很篤定,認為八組平權化的發言機制讓每個人都能迅速參與自己關注的話題當中。

林娜還給了八組一個相當生動的表述。

八組的瘋魔和微博還是有點不一樣的,微博是那種,像馬蜂一樣一窩蜂的持續輸出一種觀點,很機械很可怕。八組是相對封閉的環境,觀點是多元化的,但輿論發酵很快,過了幾個小時你就會看到一個事件朝奇怪的方向發展了。

陳月則是豆瓣書影音的重度用戶,后來“八卦來了”興起的時候,她轉移了陣地,因為這里的討論相比于豆瓣的評論區更活躍,還只是學生黨的陳月每天花了三四個小時沉浸在這個小組當中。

她們來到鵝組的時間點都卡在了2014年前后,那時的娛樂圈剛剛席卷起追星的熱潮,2015年的李易峰,加上2013年回國的吳亦凡,2014年回國的鹿晗,當時真就是他們四位在國內一眾小生中,顏值身材資源三者皆備,他們是國內第一批被稱為“小鮮肉”的男藝人,也被稱作四大流量

四大流量幾乎霸占了整個娛樂圈的版面,粉黑大戰讓微博越來越臃腫,內容雜亂不堪,越來越多想和諧吃瓜的娛樂八卦用戶涌入,小組的熱度不斷升高。

“以前聊明星,聊八卦只是一種愛好,我感覺現在的人把追星當成了一種事業。”林娜說。

粉絲開貼安利自家愛豆、組織控評,首頁充滿了對偶像的溢美之詞,曾經被拽到地上的“神”又被人供養起來,回到了神壇。

任何異見者,都被打上“黑子”的標簽,不贊美就是反對,就是敵人。

不同明星的粉絲之間的爭吵也越來越頻繁,因為不滿意自家愛豆與另外一個明星合作,拉踩、互黑時常發生,N年前扒皮明星污點的“墳貼”被刷屏,嚴重干擾了正常話題的討論。

老用戶自然憤懣不已,不管多么會諷刺,一張嘴怎么也說不過幾百張嘴,只得無奈規勸,希望兩家粉絲不要再吵了,還八組一片清凈。

2014年加入八組的朱晨曾經是楊洋的粉絲,他也對部分言論感到憤懣:“八組的某些組員有很強烈的優越感,很多時候都是先入為主,討論往往是在指責對方話術和邏輯中的漏洞,而不是說服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

輕松娛樂的態度少了,謾罵和侮辱多了,曾經反抗權威,如今為反抗而反抗,過度生長讓鵝組變得腫不堪。

在這個龐大的系統內,個人被群體裹挾,不經意間就失去了自我,而沖動易怒的群體,往往只聽到一個人的聲音,就能頭也不回地沖向谷底,很難說是群體挾持了個人,還是個人煽動了群體。


“很多時候八組是靠情緒推動的,一個人的情緒最后變成很多人的情緒,如果你身在其中不會感覺到很多言論已經到了極端的程度了,之后又會有人來反駁這種極端的觀點,極端的觀點又會衍生其他極端的觀點,總之就是沒完沒了直到新的話題出現。”朱晨說道。

除了討論氛圍的改變,討論內容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如果說飯圈化的討論氛圍帶來的最大影響是為鵝組招來諸多罵名,這反而讓小組成為互聯網社區的地標,熙熙攘攘熱鬧得,在這里發表演講比在沒人的地方影響力大,這些演講又讓地標更加地標。

但誰也不會想到2017年的那把火會燒得如此熱烈。


三、出圈

“當時許豪杰事件出來的時候大家都很震驚,也是娛樂小組的討論第一次突破了八卦的邊界,開始關注社會熱點。”

2017年7月,豆瓣ID為“沉默如海”的網友在豆瓣咆哮組發文爆料了微博大V許豪杰的戀童行徑,坐擁52萬粉絲的許豪杰在當時的標簽是:90后作家、《超級演說家》季軍,沉默如海也曾是他的粉絲。

從事與兒童相關工作的沉默如海覺得難以接受,為了求證,她從許豪杰早年的微博開始,一路扒到了貼吧、B站、ins、找到了許豪杰本人建立的“正太天國”網站,截取了網站上大量兒童色情照片和許豪杰社交賬號的更新動態,甚至貼出了IP地址說明使用這些有明顯戀童傾向的社交賬號的正是許豪杰本人。

這篇帖子在咆哮組立刻引發熱議,得到了2000多條贊和轉發,上千條評論。在獲贊量最高的前五條評論中,有三條都是在呼吁沉默如海將帖子發布到八組,當時八組已經豆瓣流量第一大組,只要頂帖就能讓更多人看到,這激發了林娜心中樸素的正義感,不斷指引她推動著熱點的發酵。

2017年7月18日,鳳凰網一篇文章《怎么能想到我喜歡的微博大V竟然是戀童癖》,直指了“創業大神”許豪杰有戀童癖,并曝光他是一家戀童網站的管理者,信息源頭正是陳月在豆瓣鵝組轉載的帖子。

幾天后,沉默如海本人來到八組,開貼更新事件的動態。譴責之聲從鵝組一路燃燒到微博,網友們的質疑和舉報如潮水般涌來,隨后許豪杰接受看看新聞采訪,承認賣過兒童原味衣物和發表過不當言論,但否認戀童癖。同年8月,許豪杰微博賬號被封,公眾號“許豪杰”被禁言。

“感動啊,那時候整個八組都很團結,因為被扒的戀童癖網紅許豪杰想要來調查沉默如海背景、隱私什么的,很多八組鵝都把網名改成了沉默如海。”

陳月把這一次事件描述為一個有道德感的網友和戀童癖這個規模化的畸形產業作斗爭,讓更多的人認識到有兒童色情產業的存在,陳月第一次感受到了娛樂扒皮力量的另一面,這讓她對鵝組有了很大的歸屬感。

事件結束之后許豪杰消失了一段時間,但每次他再次用帶著面具的新面孔出現在大眾面前,組內鵝一直在持續不斷的關注他舉報他抵制他。

如果說許豪杰是打不死的小強,那組內鵝就是永遠奮戰在第一線的除蟲先鋒,他們對許豪杰一案的持續關注和表現出的毅力不僅在八組內是少見的,在信息迅速更迭的整個互聯網絡中也是獨特的存在。

爆料許豪杰的貼子一度達到了六千多回復量,這個事件讓組內鵝們意識到,在這個平臺為社會不公和陰暗發聲是有用的,后面很多熱點事件都會有一大批帖子刷屏發聲,娛樂貼的內容反而變少,八組熱度也因為許豪杰事件達到頂峰。

但陳月認為,話題的不斷拓寬對八組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

“這樣下去最后就是讓八組走偏而已,我其實還是支持他們的做法,就是首先要考慮八組娛樂八卦小組的屬性,這并不是一個很好的理性討論平臺。”陳月說道。

話題一旦放開,再次收緊就很難之后很多熱點事件都會有一大批帖子刷屏發聲,這樣就趕走了很多來看八卦的用戶,也讓組外的人以為八組一直以來都是這個氛圍,他們進組之后就不會去想著討論娛樂八卦的傳統話題了,今年papi醬冠姓權、最近的鮑毓明、兩會提案等均在鵝組內引發了熱烈討論。

另一方面是比起純粹的娛樂圈八卦、流量明星,切合當下熱點的娛樂圈事件更容易受到八組成員的歡迎,比如蔣勁夫家暴,薛之謙出軌,高以翔去世等。根據公眾號FUNJI做出的統計,比起流量更愛事實的豆瓣鵝組在同一時間段對高以翔等人的討論熱烈程度遠遠超過其他豆瓣娛樂小組。


四、割裂

尊重用戶體驗、用戶表達自由讓八組變得獨特,日趨龐大的流量開始受到資本的注目,催生了利益糾葛的內容產業鏈。

2016年微博超話推出后,飯圈文化繁榮,營銷號開始混入豆瓣的娛樂小組,宣傳引戰造勢,真料謠言齊飛,用戶數量龐大、用戶普遍低齡的八組推動了話題的熱度,接著八卦營銷號作為微博大V將話題熱點的假象輸送到各個內容平臺,謠言戳破不會被追責,造謠者漸漸被人遺忘,真料實錘變成了第二天的熱搜,小組知名度陡然上升,抹黑者晉升成了預言帝。

remote_159771798997831.jpg

規則和內容的互相契合讓鵝組漸漸發展為互聯網八卦的第一大重鎮,坐擁60多萬用戶。

凡是貼上豆瓣鵝組標簽的八卦內容都能受到吃瓜群眾的注目,外界的“魔幻吹捧”(進組條件嚴苛,小組有不少業內持瓜人士等等)讓鵝組儼然成了八卦誕生地的代名詞。

但鵝組興起的背后埋下了沒落的種子,鵝組本身并不重要,八卦營銷號要的就是其“節奏大師”的精神象征,這將作為內容產出和傳播的潤滑劑,鵝組的戾氣肉眼可見的增加,被人帶節奏,無限上升高度變成了討論常態,直到發生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封禁。

“八組真的很可惜,被雪藏幾次以后就沒落了。”

李嘉在2018年底時擔任了豆瓣青青草原組的管理員,草原組一度承接了分流后的用戶,李嘉剛進組時只有2000多的組員,僅一年時間就發展到了近40萬的組員,他和其他管理員都沒有想到小組會發展得這么快,成為了豆瓣娛樂第二大組,算是無心插柳的產物。

時間撥回到2018年2月,炒作明星緋聞隱私和娛樂八卦的行為遭到整治,彼時卓偉引領的八卦狗仔隊風潮被迅速遏制,2018年3月2日,樹大招風的八組被停用三天,改名為更廣為人知的“豆瓣鵝組”,自此元氣大傷,流量迅速下滑,分流后的用戶到了其他娛樂小組。

后來豆瓣鵝組因為某些事件熱度陡升或者八卦討論突破邊界時,遭到官方審查甚至雪藏(小組內容僅組員可見,小組無法被搜索),可能很多人了解鵝組都是從它被屢屢封禁開始的。

“擔任管理員讓我漸漸對娛樂圈有更深刻的認識,了解娛樂圈的險惡,處理版面時經常會被迫吃瓜,有時候要直面惡毒的造謠,這些粉絲,都是被資本的惡帶著走的工具。”李嘉坦言。

林娜現在則難有過去逛鵝組的輕松感,娛樂和熱點的邊界在鵝組中越來越模糊,加上如今娛樂圈的風氣,豆瓣鵝組注定與良好的內容生態無關,這里就是一個節奏廣場。

“我感覺鵝組很多社會新聞事件或者一些需要呼吁的問題總是不了了之,娛樂新聞倒是有始有終,大家的關注點都會轉移,而一般社會事件的進程都太長了,組里很少有人能從頭跟到尾。被雪藏后,鵝組氛圍變得讓我覺得很焦慮,很多討論生活艱難、社會上的熱點事件,感覺很喪。”

鵝組討論日漸低俗化的一大原因是豆瓣官方近乎固執地隱去了平臺管理者的印象,管理機制也很寬松。

所以雖然豆瓣鵝組有一定的凝聚性,但卻沒有發展出像百度李毅吧、虎撲直男那樣商業價值較高的社區,也沒有培養出類似微博大V具有號召力的意見領袖,始終停留在內容源發地的階段,成了自媒體寫作的素材庫。

鵝組作為豆瓣娛樂向第一大組,現在的聲勢遠遠超過了豆瓣其他小組的聲量,豆瓣在飯圈和娛樂圈的影響力主要就是由微博營銷號的搬運間接產生,而整個互聯網語境的飯圈化助推了豆瓣鵝組的惡名鵲起。

“其實鵝組以前三觀挺正的,現在水軍吵架的居多,其他娛樂小組更甚,你也知道的現在的粉絲很瘋狂的,我們雖然已經盡量做到對得起所有人,也會對所有明星都抱以最大的善意,但是,難免會有粉絲遷怒,出現人肉之類的,我們管理組都是自己生活之余的義務勞動,不想惹麻煩。”

李嘉對小組的管理一直很佛性,雖然有很多娛樂廣告商上門談合作,但他一直堅持著自己的原則,從來不下場發表自己的看法,因為管理員很容易就成為“大V”,一句無心的觀點可能會把組員帶跑。

李嘉曾經也想過和其他娛樂小組互通有無,找尋更好的發展路子,他提到了下廚房,最初只是豆瓣里的一個小組,創始人王旭升是豆瓣的設計師,近十年來,下廚房如烏托邦一樣存在于美食發燒友的群體中,早期用戶很多都是從小組遷移到APP上的,2019年12月,下廚房APP月活躍用戶數達到2017萬,人均日使用時長最高為15分鐘。

remote_159771799169942.jpg

但鵝組的內容生態在這幾年走向秩序的同時,也和豆瓣一樣退守為了互聯網的活化石。

現在的鵝組基本有豆瓣官方接管了,組長和管理員都不管事了,進組也由官方設定的算法自動審批。我們這些娛樂小組的后浪也不太可能達到全盛時期的鵝組了。

在豆瓣App這棵擁有接近千萬MAU的老樹下,鵝組如同肆意生長的野草,八卦一切的閑言碎語為它提供養料,一群少男少女宣泄的荷爾蒙維持了它的內容生態。

縱使社會風評并大不好,這些聚集了八卦人士的豆瓣小組仍在某種程度承載了人們聊天吹逼的日常需求,它不比微博、知乎、微信日益向頭部集中的言論生態,言論的平權化讓每個想要發言得到關注的人都能得到滿足,所以各種具有爭議性的事件才能以最快速度發酵,鵝組迅速出圈。

而豆瓣鵝組出圈的故事早已在其他地方上演過了,互聯網社區在近年來都不可避免走上了大眾庸俗化的路線,用戶數量的增加必然會消解社區積淀下的價值認同,只不過因為社區機制的差別,故事的版本不盡相同,最終都會背負“老用戶”的罵名,新用戶的一地雞毛。

但鵝組的故事依舊獨特,豆瓣小組的商業化與否全然由組長本人決定,與組員本身無關,豆瓣官方介入后,無腦吃瓜、站隊的水貼、惡意帶節奏的營銷貼在慢慢變少,申請條件確實嚴苛(筆者至今沒能加入),小組的討論似乎也多了插科打諢的八卦幽默感。


豆瓣這個不溫不火的平臺確實有種魔力,努力地吸納不同用戶的聲音,為每個群體都提供了獨有的精神角落。

在豆瓣鵝組日漸龐大之勢,遭受輿論攻訐之時,豆瓣除了在一定程度上介入小組的管理之外,仍然沒有在整體上改變小組的運營機制,引發關注的豆瓣鵝組被豆瓣價值觀同化,變得平和,成了八卦人士的自留地。

毀掉自己的三觀,豆瓣娛樂小組就會有機會再次繁榮。可以想見李嘉在屏幕背后的苦笑。

是商業化大眾化的擴張?還是回歸社區“簡單”的價值觀?

那些選擇前者的互聯網社區正處在轉型的風口浪尖,B站、知乎、微博。

豆瓣選擇了后者。

孰優孰劣,在中國互聯網這片浩大的市場上仍然有待時間考驗。

最后附上一名鵝組管理員的帖子。

remote_159771799295387.jpg


作者公眾號:鹿鳴財經(ID:luminglab)
qrcode.bmp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數英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錄后參與評論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江| 宜良县| 宁武县| 龙川县| 佛坪县| 台山市| 汨罗市| 共和县| 遂溪县| 武强县| 奉新县| 文安县| 托克托县| 安福县| 玉树县| 珲春市| 察哈| 石泉县| 牟定县| 花莲市| 武川县| 抚州市| 隆昌县| 交城县| 哈密市| 通城县| 太和县| 会东县| 灌云县| 平武县| 旬邑县| 富平县| 房山区| 达日县| 芦溪县| 铁力市| 泸溪县| 郴州市| 班戈县| 新巴尔虎左旗| 普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