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用的創意公式2:從手藝到戰略
在我十余年的從業經歷中,經常遇到下面這種情況。
一個企業的品牌策略是A;
但廣告中說的卻是B;
賣場包裝陳列的卻是C;
而銷售員給顧客推銷的重點又是D;
而顧客給朋友推薦時說的是E……
你看,這樣的一個營銷流程下來,各個環節缺乏貫通,效果白白流失了很多。也沒有形成“整合”,常常事倍功半。
如果,我們一開始就能找到一個超級傳播點,這一個點既是企業品牌戰略,又是廣告核心訴求,同時也是賣場包裝重點,而銷售員給顧客亦是展示這一點,最終顧客給朋友推薦時自然也是說的這一點……
如此,用這一個點來貫穿所有的事物,就能建立起巨大的營銷勢能。七點式創意模型中最后一點——傳播點,正是一以貫之的關鍵所在。
在上一篇中,我介紹了創意從實際出發的發展歷程:先通過調研和策略找到前4點(ABCD點),然后再按后3點(賣點、訴求點、傳播點)提升創意,這就為玄之玄的創意發想給出一個有章可循的流程。
模型有了,真正要想運用好,卻也是不容易的。前4點雖然可以讓其他崗位代勞,但最好自己也要參與,但后3點則必須由創意人自己動手,又特別是傳播點博大精深,今天就一一剖析給大家,主要分別談談如何用文字、視覺來表現傳播點。
一、用文字表現傳播點
一幅廣告中的文字,業內流行叫文案。通常把文案分為標題、正文、標語、落款四部分。當然,你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不同的分類。
標題是引起注意的關鍵,是讀者去讀的第一句話。所有的設計元素,都是為了讓讀者去讀第一句話!那么第一句話本身目的是什么呢?——是為了吸引讀者去讀第二句話,然后一直到結尾。我讀過所有能買到的關于文案寫作技巧的書籍,其中約瑟夫·休格曼的《文案訓練手冊》最值得推薦,別的書只教你寫文案,這本書告訴你成為高手的方法,此段開頭正來自此書。另一本關健明的《爆款文案》將網絡軟文套路總結出四個步驟,也有參考價值。
不過,隨著讀圖時代的來臨,長篇大論的文案已經非常稀少。今天,我們不討論如何寫完整的文案,只討論文案中最重要的——標語和標題。
關于這一塊的資料,也早已汗牛充棟。下面,是我喜歡的一個文案結構。
前幾年,李叫獸很火的時候,他總結了文案創作的套路。一共有兩種,一種是X型文案,另一種是Y型文案。
X型文案的特征是:文字華麗,氣勢非凡,充滿高級詞匯。
Y型文案的特征是:文字平實,描繪用戶能感知的場景。
比如以“量度精準”為訴求點的體重秤,傳播點文案有以下兩類:
X型文案:智掌健康,靈敏隨行。
Y型文案:喝杯水都可感知的精準。
可以看出,Y型文案自帶畫面感,用戶能迅速感知,而且更容易找到設計方向。李叫獸提出的X型、Y型文案,大大降低了普通人理解文案的門檻。
人們推崇李叫獸,并非是他提出了什么全新的顛覆性理論,而是他把很多零散的信息進行了清晰的整理,形成了一系列可以容易理解的分類。
但在風塵棋客看來,X型和Y型文案,它們都不是頂級文案。
最高級的文案不談產品,不談場景,只喚起情緒。他稱之為Z型文案。 風塵棋客說:直接將產品功能可視化的Y型文案,調動的是用戶的邏輯;而不主動談產品,啟發用戶聯想的Z型文案,卻給予了用戶情緒強烈的沖擊。人類的行為,尤其是消費行為,主要是由情緒決定的,而不是邏輯。在同一款產品上,相較于Y型文案,Z型文案對于用戶的刺激更強烈,他們的印象更深刻,行動的可能性更強。
以Nike來舉例,為體現“你的裝備很專業”這一訴求點,Nike有以下三種文案類型。
X型文案:專業裝備,極致體驗。
Y型文案:200多種運動,每一種我們都為你提供和奧運冠軍同樣的裝備。
Z型文案:Just do it.
很明顯,Nike這種品類領導者,無需強調產品或場景,一句“Just do it”,就能召喚起懶惰而又勤奮人群的情感認同了。
綜合一下,李叫獸和風塵棋客的X型、Y型、Z型文案的分類,正是一個絕佳的文案創作方法論。
我們拿2014年凡客新品襯衫的案例來推演。先介紹一下凡客誠品的背景。
陳年于2007年正式創立互聯網快時尚品牌凡客誠品。當時國內B2C電商格局尚處雛形,凡客憑借全場包郵、24小時客服、30天退換貨等完善的服務體系迅速崛起。2010年韓寒、王珞丹代言的“我是凡客”系列廣告讓其紅極一時。隨后,凡客誠品開始瘋狂擴張,沖擊百億新目標。從賣服裝,一度賣拖把、賣鍋鏟……還推出了自己的化妝品牌,同時全國自建倉庫、自建物流如風達、提供當場試穿等服務。
僅僅一年,凡客誠品就付出了代價。2011年末,總虧損近6億元,庫存達到14.45億元。凡客誠品沖擊百億失敗以后,面臨倒閉風險。陳年聽取了雷軍的建議,開始收縮戰線,專注做一件好襯衫。陳年說,凡客長期以來的主流消費者是那些每天都需要擠地鐵、公交的年輕人,對這些用戶而言,沒有什么比一件“挺”的襯衫更具有吸引力的了。2014年,這件襯衫上市了。
我們總結一下凡客襯衫在七點式創意模型中的前4點。
首先是產品的現狀與目標,此時的現狀并非襯衫這一未上市產品的現狀,而應該是凡客誠品整體的現狀與目標。
A點(現狀):擴張過快,面臨倒閉
D點(目標):專注于襯衫,回血求生
接著是消費者,對凡客誠品的認知現狀與目標。
B點(現狀):以前服裝價廉物美,現在成了雜貨鋪
C點(目標):襯衫確實不錯,以前那個凡客又回來啦
然后總結創意3點中第一輪賣點。有:成衣免燙工藝、七處勞拉嵌條、阿克蘇長絨綿、頂級輔料加持、人性設計細節、吉國武匠心之作。 從以上賣點中,結合消費者感知度,我們選擇“免燙”作為訴求點。
最后,如何將“免燙”升級為傳播點呢?首先將訴求點寫到名字里,給這這件襯衫直接命名為——凡客免燙襯衫。
然后,拿X型、Y型、Z型文案來套唄!
X型文案語言華麗,講究工整,強調氣勢。可以寫:“100%長絨綿、頂級抗皺。”
Y型文案強調用戶可認知的場景,那就寫:“擠一天地鐵,襯衫依然筆挺。”
Z型文案則可借用此時陳年巨大的悲情話題性,借用里爾克的詩句:“挺住,就是一切!”
最后這句話情緒強烈,結合陳年的話題性,將會引來媒體的廣泛議論,也意味著巨大的傳播效應。可惜,最終出街的是下面這個。
雖然也是Z型文案,也有情緒召喚,但是失去了陳年本人巨大的話題性。
2011年,成都房地產市場已進入巨頭稱霸的激烈競爭時代,為了讓項目獲取足夠的關注,吳昊讓一家本地房企63歲的董事長親自出鏡,喊出“把兩房賣給年輕人是不道德的!”硬生生地從世界500強環伺的情況下,打開了一片市場。
這位董事長說:“現在限購,首購權是很重要的,希望大家在有條件的時候一次到位。這個項目拿了10%的空間,給每一套增加了兩個房間,讓年輕人盡量能夠爭取多買一間。”這一系列廣告讓項目銷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一定程度上源于董事長喊出那句話的情緒召喚與所引發的話題。
以上,就是寫文案的X型、Y型、Z型三大套路(不是所有的都需要做到Z,有些做到Y就合適了)。凡客免燙襯衫的案例,主講文案的創意過程,整個過程用七點式創意模型來推演,就如下圖所示。
接下來,就是——你們關心的視覺創意過程。
二、用視覺表現傳播點
在創意革命時期,人們普遍都認為“內容大于形式”,而伯恩巴克卻認為“形式就是內容”。
他說文字傳達一個信息,畫面傳達另一個信息,兩者結合傳達第三個信息。
伯恩巴克為奧爾巴克和甲殼蟲所作的廣告,從形式上無不是對傳統的顛覆。(關于伯恩巴克的故事見本系列第10章)所以,對于用視覺來展現創意,最基礎的要求便是伯恩巴克所倡導的——形式感。
形式感,也是讓視覺在吸引人的同時符合美學規則。
網上有很多高手,他們總結出了這一領域的很多原理、方法和技巧。在這里,我只展現什么是形式感,并轉述一套最簡潔的形式感方法論。
什么是形式感?請看下面兩張同一內容的設計稿。(來自《丑小鴨》,標題大意為:非常不幸,每一件來自柬埔寨的真正古老雕像都是盜竊品。)
很明顯,右邊這張更具形式感。古舊粗糙的大字體,用來探討古老雕像被褻瀆的主題更加切中要害。再看正文的細微調整,文稿中在圖片上方留出一個空洞來暗示古老雕像頭部的遺失。
如何讓設計更具形式感呢?最簡潔的莫過于Robin Williams《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中所提的——親密性、對齊、重復和對比4 大基本美學原則。我個人覺得“親密性”一詞翻譯的不是足夠好,更愿意使用“分塊”這個詞。也就是說通常,設計的順序依次是:分塊、對齊、重復、對比。下面我解釋一下,你就清楚這四個詞的威力了!
分塊:意思就是對所有內容或元素進行梳理,按內容或功能進行分塊(合并同類項,類似的項放在一個塊,塊與塊保持適當距離),然后進行大小及位置擺布,這樣就建立基本的視覺層級結構。這有助于組織信息,減少混亂。說到分塊,你需要提前了解一些格式規范。然而,更重要的還是消化內容、理解素材,做出“總共分幾大塊?哪些內容是同一個塊?”這種邏輯判斷。如果客戶或伙伴,給你提供了詳細完整的內容,并標注了主次,那么你在這一步會省不少心力。不過,這種事情在我的職業生涯中寥寥無幾,大多時候還得靠自己。
對齊:在有了視覺層級結構的基礎之上,進行精致化作業。最重要的就是對齊規則,沒有對齊就會給人草率無力的感覺。這一步的關鍵是:任何東西都不能在頁面上隨意安放。而“網格系統”是一個必須掌握的工具,可以幫助你對齊并建立精巧而且清爽的外觀。當然,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不對齊也是一種對齊。
重復:重復一些元素(包括色彩、圖片、字體、符號、線條、布局等),連接各大板塊并建立統一的外觀。這一步,也是最能體現風格的。在廣告行業,這也叫“破版”,就是無論用哪種版式結構,都需要一個元素,銜接一張設計中的不同板塊,從而讓整個畫面看起來協調,這是個十分重要的技巧。請看下圖,要用左邊的照片加上文字做封面,但怎么排都不合適。設計師截取鳥部分羽毛復制在下方,形成一個前景,加上文字,一個簡潔又漂亮的封面就好了。這就是重復的妙用。
對比:對比通常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正是它能使讀者首先看這個頁面。所以最后應該再次強調重點,弱化非重點,強化視覺層級,以吸引視線,讓讀者抓住要點。
總的來說,第一步分塊是做一個好設計的基礎,而后面三步則是設計水平的集中體現。 分塊、對齊、重復、對比,這八個字是塑造形式感的最基本方法。做到這四步,設計就能保證不低于60分。你要想形式感上有更大的提升,還得到站酷高高手進一步學習。
對于視覺創意來講,形式感就是設計的最高追求嗎?
當然,不是。視覺創意第二重境界是:一個項目的所有設計,有一個統一而鮮明的——品牌調性。
擁有品牌調性的設計,比僅僅擁有形式感的設計,又上了一個層次。
調性這個詞,最初是來描述音樂中的旋律和聲調。通俗來說就是音調的性格,人們對不同的音調從心理的角度賦予不同特性,如大調明朗、小調柔和……同樣,視覺設計中也存在這樣一種性質。1997年珍妮弗·阿克,以人類的性格特征來觀察60個品牌的個性特征,依靠現代統計技術,發展了一個系統的品牌個性維度量表(Brand Dimensions Scales,BDS)。得出結論:品牌個性具有純真、刺激、稱職、教養、強壯五個維度。各個維度下共有15個層面、42個人格特性。
向宏忠根據國內情況,將BDS中的細節增加到18個層面、51個品牌人格
品牌,一般有它獨特的個性,我們用BDS按圖索驥,在純真、刺激、稱職、教養、強壯五個維度之中找準品牌個性。然后,將其通過視覺設計表現出來,便形成品牌調性。品牌調性以特殊的方式作用于受眾的心理認知,并在情感上形成心理差異。至于如何表現品牌調性,我只能說:研究透七點式創意模型中的前4點,在BDS找準品牌個性;再選擇相同個性的標桿案例進行透徹分析;最后結合自身的傳播點,相信你能做出合適的品牌調性。
擁有品牌調性的視覺,就達到設計的巔峰了嗎?
仍然,不是。擁有品牌調性的視覺是厲害的,但更厲害的是擁有一個視覺錘。
因為不是所有的品牌調性都能成為視覺錘。“視覺錘”這個概念,是由定位之父艾·里斯的女兒勞拉·里斯所提出的。
她發現可口可樂盡管每年都投入巨大的推廣費用,但大多數人記不住可口可樂的廣告語,大多數人記住的是可口可樂經典的流線瓶。流線瓶就是可口可樂的視覺錘,只要出現這個形狀,不需看文字或商標,人們都會認出是可口可樂,以至于它的其他材料包裝上也要畫上這個瓶子,才算正宗的可口可樂。在可口可樂的廣告中,一般也是展示流線瓶,而不是其他包裝。
純果樂的電視廣告中,觀眾可以看到有人將吸管直接插進橙子里,然后喝起橙汁來。雖然事實上這樣不能喝到里面的橙汁,但視覺上引發的情感力量非常強烈。看的人會想,純果樂里有整個橙子,它不是“濃縮”調配出來的。純果樂明智地將“插著吸管的鮮橙”的圖片用在包裝上,成為它的視覺錘。
純果樂于1998年被百事公司收購。百事公司請Peter Arnel設計了全新的包裝,看起來更時尚,版式更精良,主要賣點“100%純果汁”的文字也被強化,新包裝獲得了專家們的好評。然而,兩個月內,銷量下跌了20%,最后,“插著吸管的鮮橙”又回來了。在消費者心目中,純果樂代表真正的鮮榨果汁,包裝上那個插著吸管的鮮橙就是形象的說明。
新包裝雖然一看很現代時尚,但少了視覺錘,就失去了在消費者心中的符號認知與情感聯結。 由此可見,視覺錘是一個品牌設計的最高追求。勞拉·里斯對創意作品的測試有一個新穎的觀點:消費者的第一反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在看到50次,甚至100次之后是什么反應。視覺錘著眼于長線,它不一定出場就十分驚艷,略略有一點驚艷就好,但是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在長期的時間中,成為品牌象征。
在這里,我們總結了文字和視覺兩方面的創意表現方法,加到七點式傳播模型中,則形成上面的完整模型架構。
三、文字與視覺的配合
說完文字和視覺的創意方法之后,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一個作品中,文字和圖片,要相互配合,不要相互爭當主角。
吉姆·艾奇遜的《卓越廣告》提到,如果文字是富有感染力的主角,圖片就要當配角,直白一些,不喧賓奪主;反之,圖片富有感染力,文字就要直白,不做過多文字游戲。
如果文字和圖片同時被賦予深意,那么廣告就會因相互爭斗而失去焦點。如果文字和圖片同時被直白處理,那么廣告就會失去魅力。
我們先看一個“圖片富有感染力,文字直白”的例子。
下圖是2003年奧美為JEEP大切諾基所作的廣告。畫面中普通的茅草變成古戰場上的刀槍劍戟,大切諾基橫掃千軍,讓人豪氣頓生。在這種視覺已經極具沖刺力的情況下,標題便沒有玩任何花樣,直白的三字“長阪坡”便已讓人心神領會。兩者的精妙配合,很讓人心中種草。
再看一個“文字富有感染力,圖片直白”的例子。
還是拿2010年“我是凡客”來說,這一系列廣告,被人稱為“凡客體”。在微博上,以“愛___,愛___,我不是___,我是___”這樣的句式掀起的造句狂潮,成為之后很多品牌夢寐以求的標桿。由于文字十分出彩,圖片就直白的一放,并無任何特效,兩者相得益彰。由于“我是凡客”廣告的巨大成功,凡客誠品后來將品牌名改成了“凡客”。
萊昂內爾·亨特說:“文字與圖片的協調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個文案作家只單純考慮文案的效果,他絕對不會選用直白的敘述方式,因為單從文案角度講,這么做是不明智的。然而,如果這種直白的敘述與適當的圖片配合起來,就有可能造就一則極精彩的廣告,設計的創作也同此理。”
四、傳播點的大用
上面已經介紹了從文字和視覺兩個角度來表現傳播點。一個好的傳播點,是七點式創意模型的最高成果。
一個好的傳播點,也就是大創意,不但能夠讓廣告、包裝具備優勢,也能在公關和互動領域起到重要作用。四者之間也存在相互配合。
比如,Nike的廣告只說“Just do it”,豎立品牌形象,召喚起人們的情感認同就夠了。而“運動服飾領導者”和“專業裝備,極致體驗”這一類的訴求,如果還用廣告來說,就成了“王婆賣瓜”,反而不好。那從哪說呢?從媒體之口說出來,更為可信。讓媒體報道你,就是公關。
在互動領域,Nike在社交媒體上開設帳號,用一切有趣的方式與粉絲互動。還開發NTC運動APP,記錄粉絲的運動數據,方便曬出粉絲的運動英姿和成果。
2016年,Nike推出了原創劇《大宅女vs健身狂》,出擊超級IP。什么是IP?它不是LOGO,不是吉祥物,不是品牌形象。IP是——可持續的內容。國內追熱點最出名的杜蕾斯,為何難以模仿?正是因為它將追熱點做成了可持續的特色內容。
有了一個好的傳播點,在廣告、包裝、公關、互動等整個傳播領域,就幾乎成功了一半。
但是,對七點式創意模型發展出的成果,花費這么多心思來研究,如果只把它當作一個傳播點,未免有些可惜。
一個能打動用戶的超級傳播點,是可以成為品牌戰略,甚至引領整個營銷的。這就回答了文章開頭我發現的那個問題。也說明了設計師、文案、創意人……我們都能為社會創造出遠超具體工作之上的巨大價值。
有人可能要說:一個傳播點,何德何能竟敢號稱“引領整個營銷”?
大約在七年前,我發現——就營銷層面來說,大致可分推、銷兩塊。
推,是讓消費者向我們買;
銷,是讓銷售者替我們賣。
推銷合一,方能引爆市場;推銷脫節,就要多花力氣。而主流營銷的4個P:產品、價格、渠道、促銷,幾乎全部都是說的“銷”。
我認為,只從“銷”的角度看營銷,是制約營銷成果的最大思想阻礙。
這種阻礙造成大多數有基礎、有愿景的企業很難具備自身品牌優勢與長效營銷成果,從而無法有控制地引爆市場。要想達到“推銷合一”的引爆效果,有必要將“推”提升到與“銷”同樣的高度。單從“銷”或單從“推”的角度,來制訂營銷策略都是不夠的。兩者動態平衡、互為因果、相互促進。
我這種認知和IMC整合營銷傳播不謀而合。唐·舒爾茨于1991年在他的書中提出了一個新的營銷概念——IMC整合營銷傳播。這個概念有很多復雜的解釋,但都沒有點出IMC與4P之間本質的區別。
從本質上來說,這兩者并非對立,而是看待營銷的角度不一樣。4P是從銷售的角度來看營銷,而IMC是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營銷。也就是上面所說的,4P是從“銷”的角度看營銷,主要考慮如何讓銷售者替我們賣;IMC是從“推”的角度看營銷,主要考慮如何讓消費者向我們買。
從“推”的角度來看營銷,就會發現——4P皆傳播。舉例來說,產品設計是一種傳播,不同的產品設計會傳達給消費者不同的價值觀;包裝也是如此,包裝簡陋的化妝品,在功能上與包裝精美的化妝品可能并無太大區別,但它們傳達的認知價值是不同的;銷售渠道更是如此,在路邊小店和購物中心售賣,感覺就是不一樣。所以,唐·舒爾茨說“營銷即傳播,傳播即營銷”。
IMC簡單來說,就是從“推”的角度看營銷,用“傳播”來整合營銷的各個元素,建立與消費者長期互動的關系,讓消費者向我們購買產品。
這個理論得到廣告行業的大力推崇,它讓廣告公司名正言順地開展整合營銷服務。
IMC與4P兩種不同角度的思維相互配合,推銷合一,引爆市場!在社交網絡興起的今天,各大品牌紛紛在社交媒體上建設自己的主頁,用一切有趣的方式與粉絲互動,這種互動的價值越來越被看重,因為它讓IMC所追求的——與消費者建立長期的關系——更加可視化。形成關系是未來營銷的關鍵,只要這層關系在,銷量的基礎就自然在。
由于新興網絡媒體能快速地跟蹤反饋、行為和銷售狀況,又增加了從流量轉化角度來看營銷的新方法體系。有一個著名的流量公式——初始流量×裂變率×轉化率×客單價×復購率=營業收入,成了營銷的顯學。
打住,你可能有點聽煩了,關于“流量”、“互動”這些事我們還是以后再細談吧。下面,將談一個更好玩的新發現。
五、營銷的頂層構架
我們有了傳播點,并準備用“傳播”來整合營銷各個元素。那營銷有哪些領域或元素呢?
4P、IMC、流量……這些營銷方法論就是營銷的全部嗎?
對這些問題,我在今年疫情期間,得到了一些比較成熟的思考。思考營銷的全貌如下:
1、大多數營銷工作者關注于營銷本身。這里的營銷,是指狹義的營銷方法論,如4P組合、IMC整合營銷傳播、TTPPRC模型等,以及今天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流量、增長黑客等。這些理論方法是大多數人認為的營銷主要內容。
2、高明一些的營銷工作者,除狹義的營銷外,還意識到找準客戶的重要性。經典的STP市場細分,其核心就是找到并鎖定目標客戶群,科特勒將其置于4P營銷組合之上,足見其重要性。而且,今天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各種吸引流量方法,也均需要在客戶這個層面上發力。
3、更高明一些的營銷工作者,發現更優質、更大的流量來源其實是品牌。擁有強大品牌資產的產品,總是更容易通過傳統或新式的營銷俘獲客戶的心。
4、最高明的營銷工作者,意識到如果擁有一個好的戰略,將會讓整個營銷工作事半功倍。
我認為營銷、客戶、品牌、戰略四大塊便是營銷的全貌,偉大的創意,可以貫穿這四大領域。
這四者的作用,可以借用阿基米德撬動地球的故事,用一個杠桿來將營銷頂層架構進行可視化。如下:
這個模型,初看沒有什么特別的,但它的威力可能會超過“七點式創意模型”。我簡單介紹一下:
1、地球代表“客戶”,客戶是營銷的目標;
2、杠桿代表“營銷”,說明營銷是“撬動”客戶的杠桿;
3、手代表“品牌”,品牌之手對營銷杠桿施加動力,才能撬動目標客戶群;
4、底座代表“戰略”,是對整個模型提供支撐的底座。
這個模型告訴我們:假設一個企業在營銷模塊上做得特別好,而他的對手在這一塊只是基本及格,但卻在客戶、品牌、戰略三大模塊都做到了略勝一籌。那么,這個對手將非常的可怕。因為他們不在一個維度上,對手在整體上是領先的。
等到競爭失利的結果時,這個企業可能會說:我明明營銷比對方強,可惜時運不濟。他不知道,時運,就隱藏在他沒有看到的其他模塊中。 本文太長了,以后再給大家詳細分解這個營銷頂層模型的威力吧!
PS.發文之前,朋友告訴我,此文干貨太多,不如不發。
我說:不怕,我們眼中的珍寶,在別人眼中說不定就是棄若敝履。
這些內容,能被有心人習得也是好事,可以共同促進。況且,多數人都不重視前4點的調研和策略,這一塊不徹底,創意終是空中樓閣。
這一塊的內容,大部分書上的套路幾乎沒什么用,真正有用的調研和策略,留到以后再寫罷。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8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