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voicer
文字:mebuki
圖片:Beams
今年迎來創立40周年的時尚品牌Beams剛剛釋出了他們的新企劃「TOKYO CULTURE STORY」第一彈---時髦值與魄力爆表的音樂video《TOKYO CULTURE STORY 今夜是boogie back (smooth rap)》。
在這支MV里,回顧了Beams創立的四十年間東京的街頭時尚文化和音樂趨勢,全片以上世紀90年代風靡一時的涉谷系流行樂曲《今夜是boogie back (smooth rap)》串場,以不同風格的編曲串聯,成為音樂的時間線索,仿佛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無比酷。
首先來一起回顧一下這支制作執行超乎想象,在微博上被瘋狂轉發的視頻吧!
《TOKYO CULTURE HISTORY》5'17''完整版,沒看過的強制必須看
在這段制作水準和執行力都令人乍舌的video里,巨細靡遺地展示了從1976年開始在東京街頭,不斷變遷的82種fashion style。
除了大家都很熟知的“UCLA STYLE”、“CITY BOY”、“里原”、“軍裝”之外,也有日本風格強烈的“竹之子族”、“烏鴉族”,或是最近幾年的“DOME BRA MIX”……最后,池松壯亮和小松菜奈則呈現了版型松垮,看起來像是選錯尺碼的“UNBALANCE STYLE”。
編曲陣容也是異常豪華,Beams請來各年代的17組代表性音樂人編排這首流溢過無數個東京夜晚的經典pop曲,其中包括有活躍于1970年代new wave代表戶川純、1980年代的pop歌姬森高千里、1990年代的涉谷系代表野宮真貴、2000年代的vocaloid初音未來。
“日 本 時 尚 40 年” 變 遷 史
1 9 7 0 年 代
搖滾的黃金年代。于此同時日本的經濟高速成長。1970年代的時尚風格種類開始豐富起來,彼時誕生了一批活躍于世界舞臺的日本設計師:三宅一生、KENZO等等。而美國的運動文化也漸漸在日本普及,網球和沖浪開始在日本年輕人中盛行。同時一批現在也耳熟能詳的時尚雜志也在這個時候紛紛創立:《an an》、《non-no》、《POPEYE》等等。
#UCLA STYLE
和Beams同時期創刊的時尚雜志《POPEYE》在創刊號中介紹了“UCLA STYLE”美國西海岸式的穿衣風格,這種明快健康充滿運動風的風格,一改當時日本人心中學生運動盛行的大學形象。UCLA也在日本一夜成名,一時間全國大街小巷都充斥著UCLA品牌的文化衫。
#HEAVY DUTY / #OUTDOOR STYLE / #SURF STYLE
“HEAVY DUTY”本來的意思是“耐用的、實用主義的”。在戰爭剛剛結束的當時,年輕人們背起行囊走向戶外,重視自然和健康。這時候人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所擁有的物品,趨向于使用風格剛健樸實的物品。
#FOLKLORE
美國當時盛行的嬉皮運動和反戰運動也同樣影響了日本。“Love & Peace”運動、約翰·列儂和小野洋子都點燃了年輕人的熱情,融入了世界各地民族風格的服飾也開始盛行,以表達反戰的愿望。當時牛仔、頭巾和長卷發是這種嬉皮和民族風格的標志。
#MANNISH STYLE / #CITY BOY
男性元素被納入到女性服裝的設計里。短發、褲裝、西裝是代表性的穿衣風格,顏色以深色和紺藍色為主。
#DISCO STYLE
迪斯科舞廳成為當時的年輕人們夜晚流連的地方。當時的流行元素便是方便活動身體卻又強調女性曲線的剪裁,素材也大多選擇閃閃發光的布料。
1 9 8 0 年 代
1980年,日本經濟進入泡沫期,景氣蓬勃,從年輕人到上班族,所有人都樂于將錢投入在著裝打扮上。
#TAKENOKO ZOKU
1980年代前半,在原宿的代代木公園邊設立了步行者天國,人們熱衷在此用收音機播放音樂圍在一起跳舞。熱鬧仿佛祭典,一時成為奇觀。而這種在戶外身著原色系華麗服飾、合著迪斯科節奏跳舞的現象及參加者都被稱為“TAKENOKO ZOKU”(竹之子族)。
服裝多以鮮艷的純色和巨大的圖案為特征,不論男女都妝容鮮艷惹人注目。當時這種風格的服裝大多由名為“Boutique竹之子“的品牌提供,因此而得名竹之子族。
#KARASU ZOKU
穿行在原宿全身包裹著黑色的年輕人們被稱為“KARASU ZOKU”(烏鴉族)。黑色被認為是充滿反抗意義而極少使用的顏色,卻在烏鴉族身上大量使用,十分具有沖擊力,無疑是對傳統的反抗。
這個風格的代表人物是活躍至今的設計師山本耀司與川久保玲。他們的風格特征是隱藏了身體線條,剪裁簡單大膽,不規則的破洞、褶皺都是加工重點。核心概念是“禁欲”和“宗教性”。這種顛覆了西方服裝界重視剪裁和體型的傳統概念的獨特表現手法,在1982年的巴黎時裝周展出后,在當時的設計界引起軒然大波,被稱作“來自東方的沖擊”。
#PUNK / #VIVIENNE WESTWOOD
朋克風格是伴隨著倫敦朋克樂隊的興起而同時發生的。其中的佼佼者便是Sex Pistols。 當時Sex Pistols穿著Vivienne Westwood設計的過激服飾進行樂隊活動,很快獲得當時英國勞動者階層的支持。朋克的特征是釘著鉚釘的皮衣、破爛的T恤牛仔褲和雞冠頭,充滿了煽動性的熱情。這與服裝剪裁得體、佩戴高價寶石飾品的上流階層背道而馳,仿佛是對上流階層當時還殘留在倫敦的腐朽規矩和保守美學的反抗,臟兮兮又咄咄逼人的審美。
#SHIBU-CAJI
朋克以一種更休閑的方式被日本年輕人所接受,因為多為東京都內的年輕人穿著,所以被稱為涉谷casual,簡稱“SHIBU-CAJI”。特征是雖然設計休閑,但依然注重品牌。
1 9 9 0 年 代
991年泡沫期崩壞,但仍殘留著1980年代的華麗氣息,1990年代后半不管是著裝還是妝容都變得沉穩起來。
T恤和牛仔褲這種方便活動又較為廉價的服裝受到歡迎,成為了街頭時尚的主流。涉谷成群的被稱為“GAL”的辣妹們也出現在這個年代。產生了厚底靴、堆襪、曬傷妝等一系列自己的流行。
這個時期時尚受到了音樂和運動的巨大影響,也因此產生了Hip-hop風格等加入了音樂和運動元素的style。此時也是奢侈品牌快速成長的時期,優衣庫和Zara等快銷品牌也隨之崛起。
#SHINO RER / #AMU RER / #GANGURO GAL
“GAL”文化經過十幾年變遷,已經在日本流行文化中成為堅實的一支,仔細說起來大概能另起一篇。
1990年代安室奈美惠橫空出世紅極一時,年輕女孩們紛紛效仿她的細眉妝容,巴寶莉迷你裙以及長及膝蓋的靴子。她們被稱為“AMU GAL”,即安室風的“GAL”。后來女高中生們流行起了堆堆襪和迷你校服裙,并成群結隊地去日光沙龍將自己曬成小麥色并染一頭褐發,成為GAL的特征之一。
在“安室時尚”的熱潮之中,作為偶像出道的篠原tomoe以奇特的打扮也迅速擁有了一批忠實支持者,這些效仿篠原tomoe打扮的人被稱為SHINO RER。“SHINO RER”的特征是沖天辮、背著小學生書包、鮮艷夸張的首飾,宛如還未長大活潑吵鬧的小學女生。如今篠原tomoe早已不再做此打扮,創立了自己的服裝品牌,卻依然是鮮艷充滿童趣的風格。
“GANGURO GAL”曾經是涉谷街頭的一道風景,現在也未被時代吞噬,依然存在于街頭巷尾。她們大多金發黑膚,夸張白色妝容,有長得嚇人的法式指甲。
“GAL”本來意指幼稚的、有反抗性的年輕女孩,現在已經成為亞文化里的專門分野。這些以夸張甚至是攻擊性外貌來宣揚個性的女孩子們,反抗學校和社會規則,其實姿態類似英勇的飛蛾撲火,終究以年輕人的力量一點點地改變了流行文化的方向。
#GRUNGE / #URAHARA MOVEMENT
垃圾搖滾是1990年代的代表性風格。“GRUNGE”是英文俗語,原意為“骯臟的”,以美國搖滾樂隊Nirvana的著裝風格為起點,這股風潮很快在年輕人之中擴散開來。vintage的羊毛襯衫、領口松垮的T恤、破洞牛仔褲以及球鞋是當時這一風格的主流。
與此同時,日本在被稱作“里原宿”的青年文化集中地里,孕育著新的流行。設計師NIGO創立的服裝品牌A BATHING APE獲得無數年輕人的支持,成為了里原宿風格的開始。狂熱者在新作發售的當天會在店門口徹夜排隊購買。
2 0 0 0 年 代
進入20世紀,人們不再效仿所謂的“時尚領袖”,而開始根據自己的喜好來穿搭衣服,時尚變得更加多元化起來。休閑與正裝混搭、搖滾和民謠元素融合……混搭風格正式拉開了屬于它的時代帷幕。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們越來越輕易地可以買到自己想要的衣服。同時,“GAL”文化、嬉皮文化等扎根于歷史之中的穿衣風格也隨之進化,繼續裝點著時尚圈。
#MORI GIRL / #YAMA GIRL
200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風格是社會現象級別的“MORI GIRL”(森女系)和隨之興起的“YAMA GIRL”(山女系)。森女系以寬松自然的連衣裙為主,具有民族風要素但偏向甜美,素材通常柔軟舒適。森女系的代表臉孔便是宮崎葵。山女系則偏向于戶外活動,服裝耐穿簡潔,適合登山或者參加夏日野外音樂節。
#LA CELEB
2004年左右的帕麗斯希爾頓絕對是名媛圈最耀眼的明星,她的穿著被所有年輕女孩瘋狂模仿,在東京自然也不例外,這種模仿希爾頓休閑卻鮮艷如泡泡糖的出街風格打扮被簡潔明了地稱作“LA名媛風”,特征是blingbling的粉色系為主,大墨鏡和粉色棒球帽必不可少。
#ELECTRO STYLE
由2000年代的“Electro Crash”帶來的電子音樂風潮同時也席卷了年輕人的衣柜,這種發源自club DJ的打扮有著強烈的個人特色。色彩以熒光系為主,首飾夸張,布料輕便可隨意疊穿是主要特征,這個風格里誕生了自成一派風格獨特的說唱歌手VERBAL和藝術家米原康正。至今在東京的一些live house里仍然定期舉辦electro聚會,參加者身著顯眼的奇裝異服,以鮮艷塑料堆砌特別的世界觀,并持續作為頗有沖擊力的流行文化向世界發出信號。
2 0 1 0 年 代
2010年開始,街頭風格變得越發多元并在20世紀初的基礎上進化出了新的形態。很難再在東京街頭發現穿著一模一樣的人。而這個時期鮮艷的顏色和夸張搭配已經基本不見了痕跡,卻也不落入太過實用主義的窠臼。同時剪裁方面也不再刻意強調女性線條,寬松舒適被推到了臺前。
#PASTEL COLOR
2012年左右在原宿的高中女生之間流行起來的pastel color風格是時下正盛的Yume Kawa(夢幻可愛系)的雛形。
“PASTEL COLOR”原本指并非鮮明原色的柔和中間色,多見于粉蠟筆之中,所以被稱為“PASTEL COLOR”。染著繽紛發色的原宿女孩們通常穿著相同淺色系的T恤百褶裙和厚底鞋,捧著同樣是水彩色的巨大棉花糖大笑著穿過擁擠的竹下通。
#UNBALANCE STYLE
短片最后小松菜奈所穿的便是今年風頭正盛的“UNBALANCE”風格,主要特征是不論外套毛衣都選擇塌肩袖,或者是沒有肩線的剪裁,使版型松垮,看起來像是選錯尺碼。而“UNBALANCE”則表現在這些寬松設計的衣服通常搭配緊身牛仔褲或修身長裙,首飾和包也均考究,以達到一種混搭的效果。
飛行員夾克、UNDERCOVER、boyish style在“UNBALANCE”的風潮里跟著回溫,重新成為街頭時尚的寵兒。
誰又知道下一次會是誰成為時尚弄潮兒呢?
就像這支時代潮水般喧然的MV末尾打出的標語:
WHAT’S NEXT?
誰也無法猜測。
有人說東京是瘋狂的,
全世界之所以為東京的文化而狂熱,
大約是因為這里有著,
不同于世界其他任何地方的空氣和年輕人們,
他們創造了故事和傳奇。
他們混搭來自世界的各式信息,
攪拌過濾,披上屬于自己的衣服,
徹夜跳舞,歌頌當下與時代洪流。
下一站是什么?而你又會是下一個嗎?
要跟著時代一起狂歡嗎?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