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IP化-1 | 互聯網新物種引發的品牌方法論
#IP--神一般的互聯網新物種#
IP是什么鬼?
不是“IP地址”嗎?
今天,您要還是這么說IP的話,肯定會被人說“我擦,你以為你馮小剛啊”。
(馮小剛和IP又是什么橋段,自己問度娘去。)
除非你是馮導,否則如果你還在問IP是什么,那就太任性太out了!
2014年,“互聯網+”進入娛樂之后,IP已然成為了一個高頻詞匯。2015年,被視為IP爆發元年,IP進入了一個“神化時代”。
要說IP有多火爆?
那可是連歪果仁都來中國學這個詞兒!
據說現在日本動畫公司的老板、美國電影公司的老板,都是來中國現學的這個詞兒。原因無他,這個詞兒現在在中國可是太值錢了。
(IP有多火,我們還可以通過下面一些關于IP風潮的資料來感受。)
———————————————————————————
#IP究竟是什么鬼#
IP原本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即知識產權,指的是通過智力創造性勞動所獲得的成果,以及由智力勞動者對成果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
到目前為止, IP 仍沒有一個明確的公認定義。可謂是諸子百家,各持一詞。關于IP概念的演變,大家可以通過文末的資料整理來了解。
大多數人認為“內容即IP”,但是IP現象在眾多商業領域的迅速落地,今天IP的內涵與價值早已不僅僅局限于內容這兩個字。
我本人相對比較推崇《羅輯思維》聯合創始人吳聲給出的定義。
它是萬物互聯時代個人化或個體化的“新物種”,是由系統方法論構建的有生命周期的內容符號,它可以是具體的人,可以是文學作品,可以是某一個具象的品牌,也可以是我們難以描繪的某一個差異化的、非物質遺產的繼承人。它是故事體系和話語體系的稀缺價值,也代表了商業價值的稀缺性和可交換性。(摘自吳聲《超級IP:互聯網新物種方法論》
———————————————————————————
#新物種引發的品牌IP化#
品牌狗為什么討論IP這個新物種?
大家可不要以為,這只是為了“話題”趕時髦。
我相信,今天我們沒有人懷疑互聯網創造價值的方式,是基于連接的可能性與最大化。連接,已經成為了品牌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品牌進化論》這個專題里,我們深刻探討了傳統的廣告在建立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連接上,已經表現出了無力回天的大勢。尋找能建立與消費者連接的新方式,成為了品牌主日夜苦思冥想的新課題。無論你是打算創立品牌,還是維系品牌。
在IP風潮下,我們看到大量的品牌正熱衷于“IP植入”。諸如:伊利舒化奶在《變形金剛》里的植入,護舒寶在《太子妃升職記》里的植入,東鵬特飲在《老九門》里的植入等等。“IP植入”也從強植入轉向神植入,但是“IP植入”并非是這個時代乃至未來品牌溝通的終極方式。“IP植入”是IP—這個互聯網新物種,引發的對于品牌新方法論,探索與實踐的開端。大量的品牌“IP植入”寄希望于一種偶然性,因為很多IP本身就是偶然性的,并沒有形成連續性,而是一些斷點、斷層,因此品牌以此與消費者建立的連接也存在偶然性與非連續性。基于可持續發展,品牌必須尋找到深層次的、連續性的與消費者建立連接的方式。
這種方式便是“品牌IP化”,品牌基于系統化的頂層設計孵化IP,并構建出IP矩陣。其實在IP這個互聯網這個新物種方興未艾之時,一些優秀的品牌已經開啟了“品牌IP化”的道路。
諸如:
維多利亞的秘密與維多利亞秘密秀;
倍耐力與《倍耐力年歷》;
米其林與《米其林紅色寶典》;
阿迪達斯與Adidas Originals;
耐克與Air Jordan;
故宮與故宮淘寶;
可口可樂與可口可樂昵稱瓶;
蘋果與蘋果發布會;
羅輯思維與羅邏思維跨年演講;
迪士尼與迪士尼樂園;
杜蕾斯與杜蕾斯微博
……
純粹的工業價值愈來愈被更多的人性價值所取代,品牌正在從功能化的工業符號轉向人格化內容符號。未來,一切的產業都將是內容產業,一切產業都將是泛娛樂產業,一切的企業都將是媒體,一切的公司都將是人格化的公司。所有的品牌如果不能順應互聯網新物種的邏輯,將永遠失去連接的機會。
那么,品牌如何IP化?
敬請關注,品牌IP化-2 | 品牌如何IP化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