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廣告狗是怎樣煉成的(微信號:ADog-go)
作者:黎鳴
數英網已取得授權,如需轉載請聯系原出處
數英網對內容有所編輯
我是看紙媒長大的。小時候放學回家的第一件事不是洗手不是吃東西,也不是開電視,而是拿回在門口報箱的時報,翻上個三遍。第一遍看標題;第二遍看正文;第三遍看廣告(只是不想去做作業)。另有一大愛好就是看雜志,這一看就是十多年。
文案表達的一個重要信息就是產品定位。寫的太長,不清晰;太短,不準確。
以前看雜志,折服于內容的深和廣,現在也開始欽佩起他們對自己的定位,清晰且契合。
1.三聯生活周刊
“我跟你們一樣,都是新時代的紀錄者。可是,我跟你們又不一樣。在我這你看不見那么多新鮮消息,既然都喜歡找熱點,我又干嘛要去搶。我呀,還是堅持喜歡老一點、厚重一點的東西。他們說這叫知識分子氣質,嗯,挺貼切的。就算這是個內容為王的時代,大眾也有所偏愛。恰好,我愿意為一些很重要但關注度低的話題提供充足的版面。”
“一本雜志和他倡導的生活”
閱讀人群定位:主要是受過高等教育、關心時代發展進程,不斷從中尋找自己的新型知識分子。
雜志廣告: 白酒、汽車、房產
三聯每期的封面選題基本占了整本雜志的一半內容。且大多是文化選題,有深度且相對小眾。在我匆忙又不認真的印象里,三聯就像從民國時期走來的文化人。干凈、有氣節、講道理,道理講不通就談談文化。就像三聯官博主頁上說的那樣:” 我們要厘清人們對文藝的誤解,我們希望一個公開承認自身精神追求品質、推崇文藝且不受指點的時代重新到來。”
雖然我聽不懂,但看上去感覺很厲害。
2.南方人物周刊
“當你看到這的時候你在做什么?用了浴巾要記得掛整齊,床頭燈先別急著關…或者,你正低著頭坐在回家的車上。也許自我感知性更強的人都習慣性用場景或動作開頭。我知道人類本性中就有了解他人痛苦、恐懼、陰暗的愿望。但也不是每個人都把自己包裹在光鮮而嚴實的外殼里,透過悄悄扣出的貓眼,貪婪窺探。等等,我又遇見了一個鮮活有趣的生命….”
“記錄我們的命運”
閱讀人群定位:適合中高端讀者的品味
雜志廣告:白酒、汽車、房產
如果我身上只揣了十塊錢站在報刊亭前,我會選擇把《南方人物周刊》帶回家。簡單評價,這是一本閱讀性極強,描寫細膩、生動、追求橫縱向發展的雜志。寫人客觀、實際、有溫度;記事多維、立體、經得起推敲。你看時間這條河流沖刷命運這片土地,沒帶來什么卻好像要把一切都帶走,幸好還有記錄者。
3.Vista看天下
“誒你們看我微博了嗎,他們都說我的配圖很有趣。雖然我沒什么觀點,但是我整本雜志都很有趣啊。我不僅有趣,我還好看,所以喜歡我的人那么多。生活已經如此艱難,政治娛樂化、娛樂嚴肅化又有什么不好。”
“做最好看的新聞雜志”
閱讀人群定位:面向高消費人群(講真這個描述我不太懂)
雜志廣告:汽車、手表、護膚品
從看天下的定位看,也許它不大算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新聞雜志,但它真正做到了好看。追求信息的多元化、碎片化和大眾化。這樣的文摘信息,符合了大多數人忙碌生活中閑暇片刻的選擇。
4.讀者
“時代車輪滾滾向前,書店已經越來越少,可能很快連街邊報刊亭都看不見了,但我還是會堅持。是啊,我陪伴大家已經太久,都有人拿我當青春回憶了。插嘴問一句,有多少人提到蘭州的時候會想起我?還聽說我跟《知音》、《故事會》一起被評為了國內雜志三巨頭,但還是覺得自己跟他們有所不同,因為鳳姐不看我。”
“當代中國人的心靈讀本”
閱讀人群定位:核心讀者群是高中到大學的青年學生(我感覺是全體中國人)
雜志廣告:凡客、耳機、手機
穩重大方的手寫刊名,白色底色映襯一幅攝影作品,簡潔大方。
我同意這世上的雜志有高端、低端之分,讀者很明顯不算是一本高端雜志。在這個金字塔結構的社會里,高端雜志火、低端雜志不火也并不一定就成立。因為它輕松、簡單、隨意,不向人們的智力、精力提出太高的要求,它收獲了最廣泛的讀者群體,才能“火”,而且“火”了這么多年,成了中國雜志界的常青樹。
5.讀者原創版
“是的,我比較年輕。但我不是附屬品。原創是我的標簽,更是我的態度。就這樣。”
“同質化時代——更需要一片原創的天空”
閱讀人群定位:適合正年輕、曾年輕、想年輕的人士閱讀
雜志廣告:雜志周邊廣告
買這本雜志,活生生從5塊一本買到6塊一本。的確是在踐行“原創”二字。堅持很難,原創也很難,想想堅持做原創得多難。我很同意同質化時代這個定義,因為廣告狗也在努力撐起原創的天空(強行刷臉)。
6.中國國家地理
“我,有質感、漲知識。內容取材不拘泥,廣告編排大方。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真的一點也不夸張。”
“推開自然之門昭示人文精華”
閱讀人群定位:面向高消費人群
雜志廣告:戶外用品、相機
若不是拘于價格,真想每期都買啊。我向來對人文類的東西充滿敬意:《中國國家地理》集閱讀性、觀賞性、收藏性于一身,兼具文科生的情懷和理科生的嚴謹。最讓人感動的不過于每一個中國國家地理人,用心丈量過的祖國的土地,用生命守候過的時光流逝,見人所未見,知人所未知,最人本的角度發現最真實的中國。
7.文藝風象
“幾乎沒有女人能夠拒絕我。我習慣了日系文藝的主基調,用“清淡”、“溫暖”、“靈氣”包裝日常,重點是,我真的,太可愛太浪漫了。噓,其實我還有一個名字:要錢的少女購物指南。”
“生活治愈源泉”
閱讀人群定位:女性讀者
雜志廣告:圖書、香水
粗略翻閱過,但和少女身份隔得太遠,無法準確評價。至少從封面來看,它做到了治愈。
原文鏈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xNzQzMDcyMw==&mid=2247484419&idx=1&sn=3dfa3eddd057ccc763ba9208792cfd32&chksm=97f8abafa08f22b9caa6b76ea7a75e0a75e77d9dd0a5d51569db388090d8ff1d07332454b332&mpshare=1&scene=1&srcid=1012F1Ejjh1NIUeuFp8OGkEW#rd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