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古人用搜索工具:夸克竟成牛頓撩妹神器?!
搜索工具作為低關注品類,如何靠創意出圈成為焦點堪稱難題。
還記得阿里旗下的智能搜索App,此前推出一支AI機器人戀愛的廣告,以沙雕的方式演繹AI機器人都在用智能搜索。
繼機器人之后,最近夸克又對古人動手了,推出一支腦洞大開的黏土動畫廣告。這回竟然請來牛頓、梵高、杜甫、李時珍來打廣告,畫風俏皮之余,還為大家解鎖學習、撩妹、治單身的新潮姿勢。
看完只想說,夸克是專治現代人疑難雜癥的神器。
一、直擊教學、學習痛點,解鎖如何智能搜索
戳視頻看看,穿越到現代的古人是怎么玩搜索的?
牛頓老師給學生上物理課之后,面對席卷而來“加速度”、“摩擦力”難題,顯得毫無招架之力,機智打開夸克“一拍就解”,轉身瀟灑離去,再也不怕被學生耽誤撩妹了!
當杜甫老師給大家上語文課的時候,怎么及時擦掉板書不耽誤上課進度?一學生靈機一動,用夸克App拍下板書,自動識別手寫體。簡直是“一人拍板書,全班有得抄”!
梵高正在給學生上美術課,專心畫一幅《星月夜》,學生想要解鎖同款畫作,于是紛紛打開夸克拍畫筆、畫板和調色板......“青出于藍勝于藍”的秘密,原來在于學生用好夸克同款識別功能?
李時珍上生物課時提問手中的花草是什么?就算隨時切換鳶尾、細辛、白術等不同植物,也難不倒眼前的學生。因為他全靠夸克App花草識別功能,一拍就get知識,還意外發現紫花重瓣玫瑰可以治單身!
夸克精準鎖定教學的典型場景,戳中“老師們”“學生們”上課的痛點,比如下課如何攔截老師求解,上課抄板書速度趕不上擦掉的速度?
在學習各種“疑難雜癥”面前,這時候夸克App就會出現,為大家排憂解難,只要用夸克就能做到“一拍就有解”。在趣味化溝通語境中,廣告還不斷強化“拍攝”的動作符號,在無形中培養消費者使用夸克App搜索的習慣。
總之,因為有了夸克App的神助攻,讓老師教學、學生學習更加得心應手,夸克App借此廣告將目標受眾——學生、年輕人等群體一網打盡。
二、 以古人人設安利夸克App,反差營銷提升觀看體驗
無論是此前民間設計師惡搞名畫,讓名畫人物戴上口罩,還是網友設想蘇軾、杜甫等古人玩微博、微信和直播.......我們會發現,從品牌主到民間設計師,越來越喜歡拿古人說事落地創意,給營銷增加更多戲劇化元素。
夸克這次同樣是基于“古人用夸克App學習、搜索”等,作為創意構思的出發點。利用反差營銷的手段,挑戰受眾對于古人生活場景的固有認知,為古人設計全新的人設形象,與原本的人物形象構成巨大反差,進而產生萌點。
反差一:塑造“為人師表”的人設
整支廣告之所以看起來“有梗”,在于夸克App讓吟詩作畫的古人,走進現代課堂教書育人。由牛頓、李時珍、杜甫等大家熟悉的古人,代替夸克品牌溝通:
根據古人的不同才華特點,分別賦予“對味”的人設——物理老師、生物老師和語文老師等。
夸克以膾炙人口的故事為靈感依葫蘆畫瓢,埋下了各種有趣的古人梗——“牛頓的萬有引力”、“梵高《羅納河上的星夜》同款”等,在玩梗的同時做到更加“合乎情理”,增加受眾觀看廣告的代入感。
反差二:“后浪”與“前浪”的聰明反差
在廣告的系列場景中,我們都發現有了夸克,作為“后浪”的學生在學習技能方面,可謂一舉打敗了“前浪”杜甫、牛頓“古代優等生”。
以“后浪”和“前浪”的對比,加深用戶對于學習“學得苦,不如學得巧”的認知,直觀呈現夸克App在“智能搜素”方面的感知。
反差三:現代人和古人學習道具的反差
大家都知道古時代李時珍聞香識藥,梵高一生苦練素描技巧,全靠自己修煉技藝,沒有外在輔助工具幫助。而廣告用幽默的方式,植入夸克App的產品形象,以“搜索識別”的功能解決了古人教學、撩妹、脫單的知識難點,放大了“穿越”的戲劇感。
夸克致力于營造系列反差橋段的背后,在我看來有這么幾大亮點:一是以年輕人喜聞樂見語言表達,成功提升廣告的新鮮感和話題度,為廣告增加更多額外的看點和笑點。App產品廣告不是說明書,可以避免了品牌單純輸出產品賣點做法;
另外,不斷的彩蛋,能夠持續吸引受眾對廣告劇情的持續關注,提升產品溝通從營到銷的轉化效率。
三、“重復+創意”加持品牌符號,卡位“智能”關鍵詞
華邑創意副總裁區健昌曾經說過,“一個好的產品賣點就應該不斷重復、不斷深化,重復是基本,深化是創意”。 足見品牌的傳播,是一個長線營銷布局的過程,唯有將利益點不斷植入消費者的心智中,才能強化受眾對于品牌符號的認知。
夸克上回講了個“機器人用夸克App談戀愛”故事,這次讓“古代人用夸克App教學”,將這兩支廣告擺在一塊,你就會發現夸克深諳“重復+創意”的重要性。
夸克App期望借用不正經的人物作為廣告主角,結合夸張的廣告表現手法落地,在用戶腦海里將功能賣點不斷深化鞏固。
比如前一支廣告的落點放在“未來機器人都在用的智能搜索”,這一次則更加強調“一拍就有解”,但本質上都是重復溝通App賣點,強化“夸克=更聰明的智能搜索”的定位認知,更好地進行關鍵詞卡位實現心智占領。
分眾傳媒創始人江南春對于“心智”特別強調過一點,“企業經營的成果是‘品牌認知’,有認知才有選擇。”因此一個品牌想要學會占領心智,打贏卡位戰尤為關鍵。
我們知道行業的搜索工具層出不窮,因此當一個品牌不乏競爭對手的時候,搶占品類優勢顯然不現實,這時候就要改為占據產品特性。因此夸克在幾次廣告溝通中,都巧妙躲開品類優勢的話術,而是聚焦USP理論構建獨特記憶點——“智能”。
就長期來看,看似打造毫無劇情承接的兩支廣告背后,夸克App顯然是以“更聰明的智能搜索”的廣告訴求,不斷占領消費心智。這樣當消費者有使用需求時,會優先選擇自己的產品,而不是別人家的產品。
四、結 語
所以說,下一回我們再看到夸克App的神廣告,可能是喵星人、汪星人當廣告主角。
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為了打好心智持久戰,夸克App一定持續貫徹“更聰明的智能搜索”slogan對話消費者。通過常態化飽和攻擊,擊穿消費者心智,形成“夸克=更聰明的智能搜索”的品牌認知。
作者公眾號:廣告創意(ID:idea1408)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