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5.9元包郵的產品,背后是如何賺錢的?
這些年的網購隨著消費者越來越“聰明”,套路也變得越來越“詭異”了。從50元包郵慢慢到20元包郵,近幾年隨著拼多多、淘寶特價版的橫空出世,甚至出現了9.9元,甚至5.9元包郵的神奇景象。
那么,就產生了一個疑問:5.9元包郵的產品背后,到底是如何盈利的?商家為什么要做5.9元包郵?
1、電商正在向C2M的模式探索
往大方向上看,我們之所以能看到拼多多、淘寶等平臺出現這么多5.9元包郵的產品,實際上正是因為電商正在從C2B向C2M模式靠攏。
啥是C2M?
C2M是英文(Customer-to-Manufacturer)的縮寫,直譯過來就是消費者直達工廠,說人話就是: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如下圖)
就以蛋黃酥為例。過去8毛錢出廠的蛋黃酥,因為有各種中間商的存在,用戶最終可能會花 3 塊錢才能買到。
淘寶特價版和拼多多相當于把海量的C端(也就是消費者)集中到一起,然后帶著他們找到M端(也就是廠家),問:我這有8000萬消費者(APP用戶估量),你能不能保證品質的同時,給到我們的消費者 7毛錢一個蛋黃酥?作為交換,我會告訴你我們的用戶都需要什么,你可以按消費者的需求生產,這樣不至于造成庫存積壓……
制造商想了想,覺得這活兒能干,條件完全可以接受。因為在C2M模式下,廠商會節約尋找消費者、庫存積壓等成本,而這些成本足以覆蓋被砍掉的1毛錢成本。
這種模式促使了大量的工廠端降價,使消費者得到便宜。
但是,這是站在電商平臺角度。那作為那些淘寶和拼多多的商家如何盈利?事實證明無論任何新模式在我們這片熱土上都能被玩出新花樣,于是各路營銷人前赴后繼,在5.9元包郵的新模式下打出了響亮的一炮!
營銷人在這場戰役里都干了啥?
賠本賺吆喝,吆喝賺利潤!
在大量的5.9元包郵背后,商家其實就是在賠本。但光賠本不行啊!于是商家的營銷部就站了出來......
怎么才能有利潤呢?營銷部冥想了一下消費者平時買東西的購物習慣,于是發現了賺錢的機會(消費者購物習慣圖)
“銷量多”和“評價好”已經成為了絕大多數消費者看待一件產品的信用背書,所以在營銷人眼里,沖銷量比什么都實在,也是完成業績為公司賺錢的頭等大事!
站在消費者角度,很難不被5.9元包郵這種字眼所吸引,即使收到產品后只是感覺產品“還行”,也會毫不吝嗇的給個5星好評。那么5.9元包郵的產品就成了營銷人引流+好評+銷量+排名的完美組合拳!
2、東方不亮,西方亮!
商家賠本做引流,那營銷部必須全力配合啊!于是營銷部又扎堆兒開會,從“人性”切入,利用人的“配套心理”開始做文章。
啥是配套心理?
就是當你買了手機,你就得琢磨琢磨買個手機殼吧?當你買了一雙鞋,你就得琢磨琢磨買一雙襪子吧?咋操作?站在消費者角度模擬購買路徑!
記住一點,消費者當買了你第一件產品之后,連帶的銷售他們就很少會考慮去其他商家比價了,畢竟人性“懶”嘛。利用好消費者網購過程中那些配套的聯想,就能在為店鋪引流的基礎上促進“連帶銷售”,這么算下來,不僅能抹平虧損,還能大幅提升盈利!
3、視覺沖擊+起價低
消費者都是“貪婪”且“愛占便宜”的,營銷人為了這一點,采取了“用戶收割兩板斧”!
1)第一板斧“視覺沖擊”
所有的5.9元包郵產品背后,都是讓你感覺到“超值”,視覺沖擊之下讓你先點進去再說。所以你會看到如下產品頁面!
大量產品堆積+第二份半價+買一送一,讓你不自覺的就點進去了,由此完成了第一步,進店!
2)第二板斧“起價低”
用“視覺沖擊”吸引你進入產品頁面,再告訴你:其實3塊9只能買一個指甲刀;其實你再加2塊錢你就能買8件套了;其實你再加個10塊錢你就能買19件套了......
事實是最后你買了19件套。為什么?
因為人總是“貪大求全”,即使19件套可能18件你都用不上,但是你得“有”。
總結:
(1)電商正在向C2M模式靠攏,未來將成為新的增長入口。
(2)通過5.9元包郵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店鋪流量、好評、銷量及產品排名。
(3)通過5.9元包郵模式能夠有效提升產品的連帶銷售,增加利潤。
(4)巧用“視覺沖擊”+“起價低”,能夠有效提升流量及轉化率。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