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關教科書級案例,丁磊的這封股東信火了
丁磊的股東信,可能是這幾年為數不多叫好又叫座的股東信。
上周,這封名為《相信熱愛的力量》,在網易上市20周年發布的股東信,帶著滿篇的真誠、熱愛和“少年感”,成了科技圈刷屏的10w+爆文。
知名廣告人趙圓圓評價這封信,“文筆優雅到沒有銅臭氣,全篇都是赤子之心”。也有網友說,這封信和網易2012年新周刊的危機回應,都可列入“公關教科書系列”,值得一讀再讀。
幾乎所有上市公司都免不了要發布“股東信”,在香港二次上市前夕,網易也憋不住公開了丁磊的首封股東信。
除了對投資者有用之外,“股東信”對公關人也頗具吸引力,因為這是一次企業與股東、與大眾溝通的重要途徑和絕佳手段。
過去,全球范圍內最負盛名的股東信范本,當屬亞馬遜的貝索斯和巴菲特,這兩位的股東信每年一出來都備受業內追捧——貝索斯擅長解釋公司的運營理念,而巴菲特則將股東信寫成了“投資手冊”。以國內企業家看,退休前的馬云和新興企業家黃崢,也都熱衷于寫信。
股東信的模樣有千姿百態,但足以刷屏傳開,又能獲得清一色好評的,國內恐怕屈指可數。丁磊的這封股東信憑什么?從這封信出發,一家企業和企業CEO,該如何學習網易,打造出有足夠說服力的人設?請看下文。
01
有可讀興趣
形式:丁磊的一封信和他的“少年感”敘事
很多人評價,丁磊的股東信是“可以吸引人看完的股東信”和“可以讀得懂的股東信”——這算得上是很高的評價了。
不少公司股東信喜歡用“高級”的話術擺數據,談戰略,仿佛公文模版。這種套路,有足夠的“官方范兒”,與大眾的溝通性卻少了,更不具備讓人讀完后再傳播的欲望。
丁磊的股東信,從形式上打破了公文套路——并非以企業和行業的宏大敘事來展開,而是以丁磊極其個人的視角,面向股東與用戶,以“人對人”對話,而非“企業”對“利益相關者”宣布的口吻來敘述。如此真誠的微觀視角,少之又少。
人們很難看進去公文,但卻永遠不缺興趣去讀大廠CEO的自白。這本質上是源于:人總是厭惡與我無關的事,而希望從閱讀中獲得參與感——官方發布的內容是單方面的,不需要回應;而CEO自白則是對話,刺激著每個人從自我經驗出發,去回應和參與。
另一方面,是這封信獨特的行文風格。如果去追溯趙圓圓所說的“文筆優雅、沒有銅臭味、稀有的書法少年”等評價的源頭。我們認為源于兩點:
一是這封信用詞簡單易懂,但又帶了點網易特有的文藝氣質。全文看不見現在常見的互聯網新詞、黑話,倒是時不時冒出一些金句。比如:
在探討網易的業務邊界時,丁磊說“在理想與現實沖突之時,要盡可能地對理想多偏袒一點”;
在探討戰略時,又說“風口會消失,風向會變化,但人心不變、用戶需求長存”等等。
這些“非官方”、“有點文藝”,還帶點“熱血”的少年感敘事,在強化可讀性的同時,也清晰地塑造出了網易與丁磊的人設:網易還是那個“不褪少年銳氣,不沾老年暮氣”,正在沉穩奮進的29歲少年。丁磊也還是那個能說出“掙錢只是順便的事”,“互聯網風口很多都是一陣妖風”的正經段子手,一個真誠、接地氣的文藝青年。
二是源于這封信給人一種“熟悉的陌生感”。信中所談話題,無非企業文化、經營理念、未來藍圖等所有股東信離不開的陳年話題,這符合公眾關注它的預期。但特別之處在于,它的話語體系卻明顯不同。
這其中的道理是:人們對太熟悉的東西,總是不屑一顧。對太陌生的東西,卻又不敢高攀。如何把握其中的微妙平衡,便是丁磊這封信的功力所在了。
網易的戰略、速度和邊界,這三個話題是網易以往對外溝通的弱項。內部在對外部情緒看得很準確的同時,又可以用輕快、通俗易懂的句子來回應,讓大家愿意看,看得下,且看得懂。這在一眾互聯網黑話與新詞滿篇的公關文里,非常難得。
但必須說明的是,敘事質樸,并不意味著平淡。此信的結構設計得比較精妙。比如,談到網易過去的成績,丁磊并未大談戰略的正確性,而是歸結到“相信熱愛的力量”這種內生動力上。同時,又接連用三個有力的段落排比,帶來觀者情緒的激蕩——“網易,相信人的力量”、“網易,相信時間的力量”、“網易,相信信念的力量”。
排比對一篇希望引發用戶共鳴的文章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我們熟悉的所有世界級演講家,例如奧巴馬、肯尼迪等,他們的每一篇經典演講,都可以說是將排比用得出神入化,以此取得排山倒海的效果。排比,是值得每一個公關記在腦中的技巧。
02
有可讀價值
內容:網易20年的故事和開放式經驗分享
“有趣”決定了看完人數,而價值則決定了它的傳播人數——內容要滿足價值需求,才能真正激發一個人的傳播欲。就像這封信中重點強調的“用戶需求是根本”,“人心不變,用戶需求長存”。
過去,大多數企業都傾向于在股東信中,展示、表彰企業的成就。丁磊的信則反其道而行,以分享、談天的姿態,分享網易上市20年來的經營哲學、理念。
從時間線上看,丁磊講了兩個故事:一個是網易過去的故事,一個是未來的故事。
在過去的故事里,丁磊解釋了網易的“用戶戰略”,“有選擇的慢”和“業務邊界不設限”等三個質疑。在未來的故事里,網易則談到了一個企業發展的組織架構、產品戰略、全球化布局和社會責任。
這兩個故事包含了一家企業的所有大策略方向。總結起來就是,一講如何管理企業,二講如何贏得市場。
對于這封信希望對話的群體,如股東、用戶和外部用戶,他們需要在網易的股東信中看到什么?恐怕不僅僅是網易連續6年為股東分紅的成績,也絕非僅僅是網易股價的提升倍數或年復合增長率的成長趨勢。而是,網易20年股價長青背后,它的獨特經驗是什么?這個經驗對其它企業而言,是否具備借鑒意義?
從這個層面上看,股東和用戶能在這封信里看到什么?
他們可以看到網易未來方向,也可以從中獲得啟發:一家上市20年的“骨灰級”互聯網企業,一個大佬級的CEO和創始人,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活下來的真正心得是什么。正如他信里寫的“與開放、公平、分享的互聯網精神同行”。敢將網易20多年的經驗大方分享出來,這件事本身就足夠“互聯網”了。
資深互聯網自媒體皮特王,頗有點戲謔地點評了這封股東信:轉劉強東同志認真學習參考。言外之意或許是:如果香港上市要發“公關文”,不妨跟丁磊學學,給“吃瓜群眾”多發點“干貨”。
03
企業家魅力成就企業魅力
啟發:如何塑造一個特別的互聯網大佬
很多時候,企業家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風格,企業家展示的人設往往就是一家企業的公關形象。
企業和企業家,又該如何在形象上相輔相成,互相成就?丁磊用一封信和20年的網易故事給出的答案是:“氣質相投”,“言行合一”。
在這封信里,我們可以讀到丁磊的儒雅和與其身家成反差的接地氣,也能讀到很多商人不會輕易觸及的熱愛和理想主義。正如丁磊在股東信里寫道,“像傻瓜一樣,為一件事堅持,為一個念頭瘋狂,總有一天我們會找到想要的答案”。
在這封信之外,丁磊在更多場合,踐行著這句話——千億身價大佬,常年幾十塊的T恤穿搭,互聯網圈的段子擔當,員工的表情包源泉。在互聯網大佬都在大談未來戰略的時候,他在夜店打碟、跨界養豬。沒有大佬包袱,一心只為熱愛的事堅持,是他的獨特標簽,這種反差形象,讓他在一眾“人設單一”的大佬中極為突出。
丁磊的理想主義和熱愛哲學,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網易和網易產品。賺錢與理想主義并行的調性,是許多網易產品重要的“公關標簽”。從網易云音樂、網易嚴選、有道云筆記,再到《陰陽師》為代表的一系列手游,在并不符合“互聯網速度”的精工細造中,網易獲得了 “網易出品,必屬精品”的評價。這在苛刻的互聯網輿情圈里,并非易事。
企業家說了什么,企業就做到了什么——用戶從新聞認識的丁磊里,和從產品里感受到的網易,以及從信里讀到的丁磊和網易,承載的都是同一種情懷。當企業家公關形象和企業公關形象的一致性,已經精確到一封股東信的時候,企業家的魅力就是一家企業的魅力。
說起蘋果大家依舊會想起喬布斯一生奉行的極簡哲學。說起網易,很多人都會想到丁磊的真實、不裝和理想主義。在追求快餐文化泛濫的互聯網時代里,堅持熱愛的理想主義正在收獲更多用戶熱愛。所以說,網易這封股東信,不火也很難。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