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藝術“還香”嗎?
我們和給中央電視塔、上海世博會、北京奧運會“變身”的藝術家聊了聊:
本期特聊嘉賓Jimmy Choi (蔡子文)
新媒體藝術家
ACSEE發起人
United VJs Asia 聯合創始人
他發起的ACSEE 新媒體藝術平臺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慶典打造了中央電視塔光影燈光秀,團隊也曾負責上海世博會、北京奧運會展館與多媒體裝置。可以說國內最頂尖的盛會幾乎都會有ACSEE的身影。
Jimmy 在央美、廣美從事新媒體教學的同時,也參與了兩所院校的“網紅”數字藝術畢業展。ACSEE 也已經入駐特贊啦~
新媒體藝術的前世今生
SMTOWN Coexartium 3D顯示屏
Teamlab 巡展
從近期霸占熱搜的 SMTOWN Coexartium 幻象海浪顯示屏到火遍全球的 Teamlab聲、光、電、影、夢幻相結合的沉浸式互動新媒體藝術展,新媒體藝術早已成為藝術領域的“當紅炸子雞”,讓人意想不到的黑科技也頻頻受到大眾追捧。
法國市政廳唯美墻體投影
雖然新媒體藝術一詞很新,2012年才出現,但其實自1960年電影藝術出現起,影像動畫、實驗性電影、實驗性藝術等新形式就已經開始涌現,而時至今日,以炫酷科技、新型媒介、文化創意、交互體驗為內核的新媒體藝術、數字藝術才真正開始大行其道,成為美術館、活動會場以及其他商業場景的常客。
新媒體藝術產品導向分類:純視覺、視覺交互、動力裝置、舞臺交互、生物交互、概念裝置六大類新媒體藝術形式正在不斷打破人們的感官界限,顛覆既有認知。
擦出火花!品牌牽手新媒體藝術
現今,品牌的各種體驗性裝置和線下活動都傾向于應用吸睛的新媒體藝術形式,其科技與時尚的基因是足夠有賣點的標簽,市場運用前景也日益廣闊,諸如品牌發布會、賽事開幕式、藝術展覽、企業展廳、景點改造、城市亮化等都不斷融入新媒體藝術元素。
視聽藝術、沉浸空間、虛擬仿真、交互裝置等藝術形式給觀眾帶來了更強的視聽沖擊力和交互參與感,帶來前所未有的體驗的同時也帶來了話題性。
ACSEE團隊項目作品
而以矩陣為主的藝術裝置近年來也日益常見,比如汽車品牌寶馬集團 “未來100年”活動也曾運用了原理相似的動力球裝置。
寶馬集團 “未來100年”夢幻動力球裝置
主打古今融合,用于提升城市文化面貌的古建筑投影近期尤為熱門,如由ACSEE創辦的中國首屆國際光影大賽中,來自各國的新媒體藝術團隊將對古城大同的歷史人文解讀轉化為藝術圖騰讓古城墻瞬間摩登時髦了起來,完全可以媲美迪士尼夢幻古堡。
中國首屆國際光影大賽 ·大同站
相對而言,大型建筑投影項目呈現難度很高,建筑的體量、建筑表面的質地、周邊光線情況,周邊建筑的風格調性,當地的歷史人文都是在創作時需要深入考量的因素。
比如 ACSEE 負責的中央電視臺燈光秀項目設計了匹配塔身 405 米高度的巨型投影,使得北京三環以內的居民都可以肉眼直觀欣賞。中塔仿佛變身火箭,一躍升空。
ACSEE團隊為建國70周年打造的中央電視臺燈光秀
新興技術顛覆體驗
新媒體藝術本身就是交叉學科,各種新興技術都有融合的可能性,如熱門的裸眼3D技術就常常被運用于新品發布會。
捷豹汽車的新品發布會就將品牌的宣傳片制作成3D投影直接投在由白色彈力布覆蓋的汽車表面,汽車呼嘯的引擎和品牌的象征飛奔的獵豹等將汽車的性能展露得生動無遺。
捷豹車體3D Mapping 創意投影
而一些發布會則應用了裸眼3D+實時交互的技術,創造出環繞產品的光影虛擬空間,參與者與裝置互動的過程中,產品的信息就能得以自然傳達,并且各種炫酷特效能夠營造獨特的氛圍,加深觀者的記憶點。
餐桌交互投影
交互景觀裝置吸引大批游客
除了新品發布會,晚宴餐桌投影、公共空間裝置、商場路演裝置、地產項目、數字畫展、賽事電影節開幕等也開始運用譬如全息交互投影、磁翻屏幕、風動機械裝置等更為智能的新形式。
數字畫展、全息交互投影
近期高校新媒體藝術科研成果更出現了以生物信號驅動動力裝置的生物交互。
以錦鯉為生物媒介的交互藝術裝置
游戲設計中也越來越多的運用新媒體技術,使得游戲的感官呈現更豐富,互動感、樂趣也翻倍,由新媒體藝術創造的創意體驗正在不斷延伸人類的想象力。
樟宜機場沉浸式數字競賽游戲
PLAY2多媒體互動游戲展覽
新媒體藝術還香嗎?
眼下,新舊藝術其實已經迎來了臨界點,國際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都在積極推廣新媒體藝術,設立了創意城市媒體藝術之都,建設創意城市網絡。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出的創意城市媒體藝術之都,中國長沙也位列其中。
國內新銳新媒體藝術家也在不斷發布融合中國元素的代表性作品,在國際新媒體藝術領域也贏得了一定的地位。
而且中國社會各界非常重視新媒體領域的發展,2013年中國政府教育部就聯合了上百所高校開設新媒體藝術相關專業,按照時間線順勢發展,近些年首批專業院校的畢業生將開始從事新媒體藝術工作,整個行業也有望實現爆發式增長。
滑軌技術多用于產品交互展示
而如何抓住新媒體藝術發展機遇,通過技術創意為商業、社會發展創造更深入的良性互動,提供更多元的解決路徑與可能性,玩出更多花樣,將會是新媒體藝術家和公眾一同面臨的有趣而有意義的新挑戰。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