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劃算這支科普廣告,教你如何實現荔枝自由
《聚劃算帶你實現荔枝自由》
立夏一過,天氣漸漸炎熱起來,預示著夏天將要來臨。要說初夏結果的水果,應該是沒有比荔枝更知名的了。
初夏到,吃荔枝,荔枝從古自今都深受人們的喜愛,古代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描繪了楊貴妃對荔枝情有獨鐘的畫面。
而在民間,更有蘇東坡“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不吝贊嘆。
那么蘇軾真的能“日啖三百顆”嗎?聚劃算的一支科普廣告,給大家了解詩句中的真相。
一
荔枝帶貨這種事
頂流還得看蘇軾
一首詩讓1000年后的荔枝維持著5月水果霸主的地位,論帶貨,恐怕沒有比得上蘇軾的KOL了。
影響力可以持續千年之久,試問哪位帶貨主播還有這樣的能力!但“日啖荔枝三百顆”這樣的帶貨廣告語有沒有虛假成分在呢?
萬能編輯部的這個視頻帶你一探究竟。
視頻一開始就發出了靈魂拷問,就蘇東坡當小官的那點工資,真的能實現荔枝自由嗎?畢竟以古代的生產水平來說,荔枝估計價格不菲。
隨后,視頻先介紹了蘇東坡這位美食帶貨頂流的工資到底有多少大錢,根據古代官職制度,算出了蘇東坡當官每月的稅后到手工資僅僅只有3465錢。
橫向對比,當年荔枝大豐收,“大如雞卵,味極美”,品質如此之高的荔枝也才8大錢,這么算下去,蘇東坡一個月的工資可以買1萬多顆荔枝,一天可以買365顆荔枝吃,“日啖荔枝三百顆”誠不欺人,蘇東坡老師打的廣告的確是真的。
視頻后半部分再從古代物流的角度出發,探討在杭州當官的蘇東坡老師,想要吃到嶺南的荔枝得費多大的勁,順勢再科普了一下,知名的妃子笑、桂味、糯米糍等荔枝都來自廣東,廣東是全國荔枝品種最多的、產量最大的產區。
通過對人力、物力以及運力的計算,得出在杭州的蘇東坡老師得花上130多元,才能吃上一斤不那么新鮮的荔枝。
然后畫風突變,視頻緩緩飄出一句,在聚劃算上,廣東新鮮上市的妃子笑荔枝5斤只要49.8元,還包郵,比蘇東坡老師幸福多了。廣告來得讓人措手不及,先前還以為是科普視頻,沒想到是科普型廣告。
聚劃算打的這支廣告,將科普歷史知識與產品結合,使廣告變得生動有趣,有利于觀眾的理解與接受,同時激發觀眾的好奇心,引導觀眾從被動接收信息到主動接收信息,到最后廣告出現的時候,抵觸感就會大為減少,而且還可以加深觀眾對廣告的印象,是一支集合了好玩、知識科普、廣告信息的科普類廣告。
二
成功的廣告背后不簡單
借勢營銷,也就是是將銷售的目的隱藏于營銷活動之中,將產品的推廣融入到一個消費者喜聞樂見的環境里,使消費者在這個環境中了解產品并接受產品的營銷手段。聚劃算荔枝自由這支廣告將歷史回溯放在宋代,借的就是最近大火的電視劇《清平樂》的勢。
圖源《清平樂》官微
《清平樂》講述的是宋代皇帝宋仁宗的故事,而蘇東坡先生就是生活在宋仁宗執政期間,聚劃算巧妙地借助清平樂電視劇作為引子,將觀眾吸引了過來,畢竟這是個播放量過億的電視劇大IP,擁有眾多的粉絲。
廣告更為巧妙的是,將蘇東坡比作美食的帶貨達人,古今結合,把蘇東坡譽為擁有900多年帶貨影響力的頂流。然后將蘇東坡耳熟能詳的詩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作為帶貨達人的“廣告語”,化身段子手,用各種證據去驗證“主播”蘇東坡的帶貨廣告到底是否屬實。
因為暴雨頻繁密集,2019年荔枝大減產,造成了荔枝價格大飆升,到了幾十塊一斤的價位,許多網友大呼,繼車厘子自由后,又要追逐實現荔枝自由了。聚劃算這支廣告從社會話題熱點作為切入點,創造出“蘇軾能實現荔枝自由嗎”這樣腦洞大開的話題,在詼諧之中帶著點正經的氛圍中,為觀眾進行科普。
毫無疑問,聚劃算這支科普性質廣告,前面的科普都是為后面打廣告作鋪墊,科普宋代蘇東坡先生要吃上一斤不那么新鮮荔枝的難度,引出在聚劃算可以輕輕松松購買到便宜新鮮的荔枝。與蘇東坡吃荔枝的大費周章相比,5斤只需49.8元還包郵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所以,前面其實是在建立一個價格錨點,潛移默化地改變觀眾衡量產品價格的參照體系,130多元吃1斤荔枝和49.8元吃5斤荔枝,對比下去,49.8元自然看上去便宜得多了。畢竟,消費者內心衡量價值的主要方法還是“對比”。
雖然看似是一支普通的科普性質廣告,但是如果從創意、細節等方面進行考究的話,這支廣告還是下了一番功夫。
三
科普性質的廣告有何優勢
聚劃算這次廣告是帶有科普性質的廣告,與其他的劇情廣告相比,科普性質的廣告有著許多優勢。
第一, 廣告軟性植入,減少消費者抵觸感。相比于其他硬性植入廣告的方式,科普性質的廣告將更多的篇幅放在科普知識上,再將廣告軟性植入。觀眾看完感興趣的內容后,對后面出現廣告的抵觸感會大為降低,更容易接受廣告內容。
第二, 科普性質的廣告,觸達的受眾群體更廣泛。隨著人們的消費升級,人們對消費有了更高的需求,知識需求就是其中一方面。而近幾年短視頻的興起,推動了全民科普時代的到來,人們更樂意從寓教于樂的視頻中學習知識。
以此來看,相對于面向特定目標消費群體的普通廣告,科普性質的廣告更具有全民性,可觸達到的圈層更為廣泛,人們更愿意主動接收這類廣告,傳播的效率較高。
最后,無論運用哪種廣告形式,最根本的還是要符合產品的特質,真正了解到消費者的需求,這樣才能讓廣告的效用最大化。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