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拍的那些想家的廣告片都是騙人的
家的概念是廣告作品的常客,
大概是因為深植入我們每一寸骨血,
所以常常不知道從哪里尋個有趣的入口。
創意人費盡心力地在龐大的概念體系里深耕,
想用更細微的洞察去解秘家的奧義,
卻往往逃不開“想家”余音繞梁。
1
真的想念家的味道嗎?
▼
我們拍了一條片子,
背景是新嫁婦第一次去婆家過年的故事。
水煮魚確實是阿玉最鐘意的家鄉菜
但第一次回老公家
他不想給公婆添太多麻煩
其實這水煮魚跟家里做的味道完全不一樣
但阿玉覺得
這就是家的味道
家人
就是一起吃飯
我們給年味布了個圓滿的結局,
但現實中各有各的味。
創意總監Leon第一次帶老婆回老家湖南過年,
公婆想做一道上海菜招待媳婦兒,
上海菜偏清淡,
但湖南人離不了辣椒,
當漂滿辣椒油的上海菜端到媳婦兒面前的時候,
Leon看到媳婦兒僵住幾秒。
面對公婆的盛情,
媳婦兒直說好吃,
Leon其實也不知道是真好吃還是假好吃。
創意人Hannah第一次回婆家過年,
她在閨蜜群里表現出了極度的興奮,
蘭州過年一定跟南京大不一樣,
這么多年第一次在外地過年,
Hannah充滿了期待。
全家人和樂融融推杯換盞的時候,
Hannah丟失了一直持續的滿心歡喜,
她突然想到了自己的父母,
一個家庭的圓滿是另一個家庭的空缺。
家的味道不僅是一道水煮魚的味道,
常常是又欣喜又悲傷又安心又擔心,
你說它不妙嗎?
也不盡然,
種種情緒包裹起來或許才是真正的家的味道,
說不清楚期不期待。
2
等在原地的人等得到歸人嗎?
▼
以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為題,
我們拍了《福與李》。
娃等爸爸等娃 難倒深山爺孫倆
李叔其實不容易 寧愿委屈他自己
不等兒子陪福子 謊言其實很善意
李叔除夕能見娃 福子春節難見爸
雞籠外面叫弟弟 陪伴他的是一只雞
患難與共小兄弟 形影不離把情系
我們生活的常態是,
在莫名其妙的時間點接到家人的電話,
上廁所或是進電梯,
說好待會兒回電話,
但轉眼就被其他的事情占據了時間,
很久以后突然想起來,
即使不安也馬上投入到新世界里去。
我們常常是很想家,
然后馬上將這個想法拋之腦后。
中國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數量逐年上升,
與我們更為休戚相關的是,
我們的父母也正逐步成為未來的空巢老人,
但即便是這樣,
我們真的會回去嗎?
預見到父母將陷入無盡的等待就如鯁在喉。
導演并沒有在影片中給出解答,
或許其實是,
根本無法解答。
3
你會回去嗎?你想回去嗎?
▼
我們采訪了10位城市外來務工者,
請他們做五道選擇題,
雖然來自不同的地方,
但他們做出了相同的回答。
不后悔來到這個城市
想繼續做現在的工作
準備在這個城市待1年以上
回去還會再出來
不知道孩子怎么想的
我們以近乎道德綁架的姿態,
給了客戶一份答卷。
但事實上我們自己也明白,
我們會回去嗎?
廣告人回家能做什么呢?
跟客戶談創意?
大概會被“我只要簡單直接”給駁回。
或是遵從父母的安排?
不久便會陷入糾結,
我們過的是誰的人生?
或許應該問,
我們為什么留在這里?
是我們的影子在城市霓虹燈里也顯得光彩照人?
是這里光怪陸離的夢
和千奇百怪的人讓我們找到了同類?
還是,
我們不過是喜歡這里最大的城市超市而已?
所以,
是我們不能回去還是我們不想回去?
原因林林總總,
欲說還休。
不知道未來我們還將如何解答想家的課題,
問卷交給你,
你將如何作答?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