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創始人周鴻祎的20年產品經理創業心得(PPT版)
原標題:PPT 復盤筆記丨周鴻祎 · 洞悉極致產品背后的爆品思維
你好,這里是「PP醬」。
讀書筆記一直是「PP醬」以及有態度的「Keynote研究所」所希望賦予PPT更有深度、價值性的產品形態,這將會是一個系列產品;
以下內容是「Keynote研究所」人生哥復盤的讀書筆記:
書籍:極致產品
作者:周鴻祎
關于《極致產品》這本書,其實是對周鴻祎本人在創業黑馬學院“極致產品實驗室”的課程梳理,他系統回顧并總結了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作為產品經理創業20年的心得體會,并傾囊相授他的產品思維。在我通讀了這本書3遍以上之后,我把它做成了一份PPT筆記,并將書中的一些關鍵內容進行了梳理并分享給你。
雖然這本書周鴻祎講的是如何做出一款好產品,但我更多讀到的是在教你如何做人,做一個善良的人,無論作為產品經理還是創業者,都必須保持一顆敬畏用戶的心,你的產品可以不夠優秀,但你可以讓每件小事兒都做的更有愛,用戶懶得做的、不愛做的,你都幫他想到了,做到前面,對用戶來說這就是驚喜。
一、打造極致產品的3個關鍵詞
如果你想打造出一款膾炙人口的好產品,必須要關注三個關鍵要素,剛需、痛點、高頻。換句話說,你的產品要符合人性的最根本需求,能抓住用戶的核心痛點,并且擁有相當高頻次的使用場景。
洞悉人性的七宗罪
一款好產品,反映的是人性的最根本需求,本質的需求是人類本能欲望,在圣經中提到:人類有七宗罪:淫欲、懶惰、貪婪、饕餮、傲慢、暴怒和妒忌。一款好的產品要圍繞這七項欲望核心入手,唯有洞悉人性,才能從本質上發現他們的核心訴求。
關鍵詞 1:剛需
在用戶的強需求上進行全力突破
做產品歸根結底,就是研究如何滿足人性的最根本需求,有時是赤裸裸的,有時則是經過包裝,隱藏在用戶行為之中,你需要一點點去發掘。
這一點可以通過QQ會員的出現來看,QQ的本質是為了解決人與人的溝通問題,而QQ在依靠社交獲取了大量用戶后,利用人的虛榮心推出了會員服務,只要你進行充值,就可以獲得有別于其他普通用戶的特殊待遇,如用戶列表的排位靠前,好友列表的紅名展示,讓QQ獲得了第一次的利潤收割。而后又推出了黃磚、藍鉆以及QQ秀等,本質其實都是利用人性在做文章。
關鍵詞 2:痛點
在用戶的強需求上進行全力突破
發現用戶的需求后,你還應該具備辨別能力,也就是說如何去分辨“強需求”和“弱需求”,如果產品成本不高,用戶會使用,但是沒有它,用戶的生活也不會受到影響,這就是“弱需求”,而反之,則是“強需求”,如人每天都要補充大量的水分,那么喝水就是“強需求”,你只有在用戶的強需求上進行發力,才能獲得用戶的青睞。
以2B的SAAS服務來看,釘釘算是SAAS行業的翹楚了,根本目的就是解決日常辦公的效能問題,這本身就是強需求,而當你在使用釘釘一段時間后,用戶已經習慣了用它進行考勤打卡、會議溝通,這種無紙化辦公的使用習慣已經養成時,你很難再讓用戶退回到紙質辦公的場景。
關鍵詞 3:高頻
有價值且應用頻次較高是衡量產品「好壞」的重要標準
你的產品一定要針對用戶的某個高頻痛點,沒有任何一款產品可以覆蓋全齡人群,切勿在設計階段就試圖做到全部,找到真實的高頻用戶痛點尤為重要。
微信在早起推廣時,嘗試了很多的突破點都沒能成功,而在推出了“搖一搖”功能后,用戶量直線上漲,當時作為一款熟人社交工具,微信很難將海量用戶連接起來,而“搖一搖”正是抓住了現代人生活節奏快,交友范圍受限,特別是異性交友這一痛點,以“連接陌生人”入手,讓用戶與更多的陌生人建立起熟人關系,所以才深深愛上了微信。而當你做到了一定用戶基數時,才可以不斷的去擴大你的產品線和產品定位。
二、什么是小白思考法
像白癡一樣去思考,像專家一樣去行動 。
培養小白心態,打破知識詛咒
絕大多數的用戶沒有足夠的耐心去接受你的說服教育,你要學會站在用戶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我能提供什么?這是很多創始人在思考的問題,但反觀大部分創業者為用戶提供的產品其實都是自己“一廂情愿”的產品。
取舍源自用戶
一個產品如果有很多功能點,有很多種發展方向時,就很容易出現焦點不突出的問題,你要學會站在用戶角度去取舍:
(1)站在用戶群體的角度去取舍,將產品對準特定群體;
(2)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對功能進行取舍,掌握孕育出“尖刀”功能的能力。
打造同理心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但并不是每個產品經理都能擁有同理心:
(1)隔岸觀火,近距離的去觀察用戶體驗是不是夠好;
(2)精神分裂,去換位思考洞察用戶心理。
通過用戶反饋深度分析問題
真正有活力的產品都來自一線,雖然他們的表述能力有限,但是他們對于產品的感受最為真實和直接,做產品的同時,也要開放渠道,廣聽眾聲并掌握與用戶溝通的能力,從微博、微信獲取用戶反饋、從專業論壇建立與用戶的互動,從客服或用戶中心收集建議。
三、沒有用戶體驗就沒有商業價值
只有超預期才叫用戶體驗
產品是否能夠獲得市場認可,完全取決于用戶體驗,如果不考慮體驗問題,最終也必將失去用戶,從細節開始并貫穿每一個細節,如你看到的未來汽車,解決的問題就是電動車的充電問題,其他品牌為汽車充電需要3個小時,甚至是更多,而蔚來汽車僅僅需要10分鐘就可以完成,以換電池替代充電,這本就是一個用戶體驗上的提升,你不能去假設用戶真的需要,而是要站在用戶角度切身去感受,如果用戶對一款產品的預期是100分,而你的產品則僅僅能達到80分,這對用戶來說本身就有一種失落感,無形中會讓你的產品喪失很多競爭力。
抱怨是產品研發的靈感來源
在調研產品的需求之外,也同時要考慮用戶的情緒。
以順豐的蜂巢為例,順豐本身提供的就是到家服務,而這只是從順豐自身角度來看,站在用戶角度,生活中很大一部分的快遞場景是:快遞白天到了,而作為一名上班族是無法在家中等待快遞員的到來的,這也成為無數用戶的不滿的地方,但并不是針對順豐或是其他快遞,所以順豐在此基礎上推出了“蜂巢”產品,也就是在小區放置一批快遞柜,家中無人時,可以讓快遞員把快遞放在“蜂巢”,等下班回家后再取不遲。所以,用戶對使用的產品有哪些不滿意的地方,任何謾罵、抱怨甚至是攻擊都可能是未被滿足的需求,都可以成為你改善產品的關鍵點。
四、我的智能硬件產品觀
80%的智能硬件都是假的
和軟件相比,硬件往往有著比軟件更高的成本消耗,智能硬件更是如此,但80%的智能硬件都非真正意義上的智能硬件,而是過于強調互聯網化的服務,除了徒增成本外,用戶會不會為你買單是重點。
周鴻祎提到,wifi智能燈是常見的一種智能硬件,有一部分廠家的理念是將智能燈接入到手機APP,用手機來控制燈的開關。這本身就是一個偽需求,當你半夜需要起夜去衛生間時,還要先去找到手機,再打開燈,對用戶來說這都是時間成本。周鴻祎說,真正的智能硬件是要滿足用戶當下的使用場景,如當我的孩子在寫作業時,智能燈可以自動將亮度調到比較柔和的護眼模式。
智能硬件+云端的人工智能
真正的智能硬件,必須要存在一個云端的人工智能,以硬件驅動服務,以云端的智能計算完成服務決策,這才是一個完整的智能體系,而非單一的智能硬件就能解決的。
智能硬件不該免費
大多數互聯網公司為了快速搶占市場份額,會優先采用補貼政策,智能硬件的市場到底適不適用“免費規則”,周鴻祎的回答是:智能硬件不可免費!
(1)產品的服務和體驗需要利潤來保障。
(2)資本和渠道需要利潤支撐。
(3)高端人才需要利潤吸引。
不要跟「定位理論」作對
在消費者心中,每一類產品都有它的領軍品牌,這是一種常識性判斷。
你只有專注和聚焦在某一垂直細分領域,將其做深、做精,才能有機會脫穎而出。正如你看到的大疆無人機,僅僅是將目光聚焦在了自身擅長的飛行領域,并且把產品做到了極致,這對用戶來說,本就是不俗的體驗,而如果你什么都想做,就很難將產品聚焦在某一個點上,當然產品也未必能夠極致。
忘掉完美,擁抱極致
優秀的產品經理從來不會想著去做到面面俱到,而是盡力去將產品最好,沒有什么東西是極盡完美的,比如城市里的涂鴉,你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視覺產物出來,市政也許會把它認定是視覺垃圾,第二天就會被摸出。而當你呈現給大眾的是一幅優美的作品時,很有可能它會搖身一變,成為這個城市的旅游符號。抓住用戶的一個閃光點,用戶就能原諒你的很多缺點。
快得始料未及,變得超出想象
從創業第一天就必須要建立起危機感,竭盡所能,讓產品擁有鮮明個性,唯有在短時間內聚集大部分用戶,才能在競爭中生存,這是互聯網時代下的產品生存法則,以快速迭代鎖定剛需用戶,以快速反饋改善用戶體驗。
用厚臉皮打動大多數用戶
產品可以不夠優秀,但一定要有一顆粗糙的的心去接受用戶的非議,用厚臉皮去聽取用戶的評價。
被用戶批評并不丟人,能否在批評中找到問題所在才是重點。羅永浩說,我要重新定義下一個十年的個人電腦,盡管現在很多人感覺并沒有什么驚喜,但對他來說,這本就是一次“試錯”的嘗試,用厚臉皮的態度從用戶那里得到反饋,也許未來真的重新定了個人電腦也不是沒有可能。
(1)兼聽則明——把你從用戶那里得到的反饋快速彌補和優化,和你的用戶進行深度交流。
(2)偏聽則暗——用戶提供的是需求,不能完全被用戶牽著鼻子走,也要樹立自己的產品觀。
把自己當成打工者,一輩子都只能是打工者
這是一個年輕人常常會有的心態,不及時調整自己很有可能與成功無緣,我們縱觀歷史會發現,大部分的創業者獨立出來創業都是被逼的,把自身的本職工作做到極致,當然資源也會隨之聚集在你的身邊,你的創業自然也就是水到渠成,少有在職場平平庸庸的人還可以獨立創業成功的案例,便是如此。
成就感很重要
抱著“為自己工作”的心態,承認并接受“為他人工作的同時,也是在為自己工作”,才能將手中的事情做好,爭取把小事做成大事,并從中實現自身價值,獲得獲得更高的物質報酬,對個人來說,這就是成就感。
如何打磨出經驗世人的產品?
(1)忘我,做產品的旁觀者。
放空自己才能裝進新東西。從來沒有不適合的產品經理,區別只在于你有沒有同理心。
(2)克服,成功的幻覺。
永遠不要翹起尾巴對世界說你成功了,你離成功還很遠。
先成為靈魂人物
如果你是一名優秀的產品經理,就有機會在一個創業公司成為一名靈魂人物,同時具備創業的可能性。如果你能夠做出一款幾千萬人都喜歡的產品,進而影響幾千萬人的生活和工作,這比掙幾千萬元的價值還要大,如果關于創業還沒有什么好的思路,不妨先成為靈魂人物。
保持好奇心,「折騰」不止
保持孩童時期的好奇心,才有可能做出創新型的產品,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10000小時理論
持之以恒,不要害怕重復,勤能補拙是良訓。從優秀到卓越需要“10000小時”的磨礪。
五、優秀的創業者,大多是優秀的產品經理
你需要時刻保持創新精神,既而去發現用戶的本源訴求 。
仰望星空,更需要腳踏實地
先進入一家企業,了解公司是如何運作的,再去考慮獨立創業,想要做到不迷茫,做事的時候就不應該設定脫離實際的宏大目標。
先實現一個小目標
第一份工作,并不代表任何人的身價,也不代表任何人一輩子的職業,但一定是年輕人步入社會非常重要的一課,根據自身情況設定一個小目標,先完成了再說。
聚焦,像針尖一樣刺破現有格局
創業階層固化只是短期現象,格局總會被人打破,無論是創業型企業還是巨頭企業,想要打破格局或是守住格局,就要具備創新能力,優先去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創新是企業的責任
體現責任感,可以通過一個又一個的微創新為用戶提供更有品質的產品和服務,不僅是用戶體驗的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更是技術上的創新。
行業需要創新,企業更加需要創新
企業很難靠自己過去做的某款產品屹立不倒,只有與時俱進,通過持續的創新、不斷地改善產品,才能為品牌注入新的內涵。你看我們的國產紅旗汽車,有人說它因為是國企燒得起錢,才能一直堅挺到現在,卻少有人去關注紅旗汽車其實一直在學習、在改變,擴充新技術,用創新來賦能現有產品。
任何商業模式都源自用戶需求
因為出行,所以成就了滴滴打車。
因為吃飯困難,所以成就了餓了么。
需求永遠是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生成,你要做的是獲得精準洞悉的能力。
商業模式就像金字塔,地基越牢靠,就越容易實現盈利。針對用戶需求確立商業模式,確立了商業模式再去以產品創新的角度把護城河加深,提高你的競爭壁壘。
微創新就是方法論
微創新從用戶需求出發、提升用戶體驗的一個思路,而非閉門造車地研發某種跨時代的技術,這種技術如果找不到為用戶創造價值的場景,其實就是沒有意義的。
忘掉估值,回歸創業本質
真正的好產品是一個有愛、有溫度的連接器,至于更否被看成是獨角獸,這一點都不重要。一個創業者如果每天都在幻想著什么時候可以上市,那么他也注定很難將全部精力放在產品創新和打磨上,又如何能做出影響世界的產品呢?
六、創業者的「道」
創業的本質是無畏
只有無畏的人才能讓好奇心肆意揮灑,也只有無畏的人才能探索未知的世界。
不裝不端有點「二」
(1)不端架子;
(2)實事求是;
(3)不走尋常路,保持探索精神。
這三點可以充分驗證,什么是創業者精神。
人才決定你的成敗
如何讓員工學會更加貼近用戶,研發出具有良好用戶體驗的產品是創業者在設計組織架構時的首要考量。你要有如下的考量:
(1)設定激勵機制來捆綁核心人員;
(2)保持理想主義,堅信可以成功并持之以恒的堅持下去;
(3)解決新老交替問題,留出部分利益分給未來與你一起打天下的人。
創業本就是九死一生
也許你沒創過業就根本體會不到創業的艱難,每個成功的創業者背后都蘊含著無數的艱辛和失敗,說他是九死一生并不為過,而你需要的是時刻保持樂觀心態并重新站立起來。
寫在最后
成功并沒有多少東西可以借鑒,真正能夠總結的是一個人在成功路上曾經犯下多少錯誤。
歷史不能重復,錯誤說得再多也是為了復盤。創業不要死盯著對手,一定要盯著用戶需求。
無論做什么,都不要輕言放棄。
你是否能通過這本書,真正讀懂周鴻祎么?
一個曾經顛覆了傳統互聯網安全行業,開創了中國互聯網新格局的“教父”。在“大安全”時代,他正領導360集團向安全企業轉變,為用戶、企業以及政府單位提供從信息、金融、車聯網、物聯網到工業互聯網多層級的安全保障服務。
下載pdf格式:https://pan.baidu.com/s/187e_FTfLJ3fbaWtl5cfQWQ 密碼:o0wc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