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怎么算?工資條要不要發?“互聯網+算薪”靠不靠譜?
如果問HR“有什么外行看起來毫不費力,內行憋內功熬到吐血”的體驗,“算工資”絕對榜上有名。
一些員工眼中的薪酬HR好似應該“神功傍身”,朝夕之間就能把薪酬處理妥當,出招分毫不差,出手利落干凈,“做好了是份內事”,“做不好無小事”??瓷先サo比的HR們,有多少正在內心咆哮“我得加班多久,才顯得毫不費力”?
算工資真的沒那么容易
互聯網行業工作的小A每月都要從考勤機上拉考勤數據,外派人員的打卡又要在手機軟件上綜合,加上請假、加班、調休記錄要一一對應,光核對員工的出勤時間都覺得頭疼無比。
計算機軟件行業的創業青年小L為節省成本自己算工資,員工雖不多但每個月都要加班幾天,想全部交給員工管又怕算錯不放心。
中小企業入職不久的小C突然被調崗做薪酬,由于對數字不敏感、業務不熟悉,每月都要加班,心急之中忙中出錯,算錯員工績效和考勤,陷入深深自責懷疑自己是否應該辭職。
2019年新個稅政策施行后,用錯稅率、算錯工資、被各種公式和各項扣除折騰到毫無脾氣……這些HR們不想擁有卻容易被吸入的“黑洞”簡直成了“只有同行才會懂的痛”。
對于“工資條應不應該”發這個問題,答案是肯定的。
“根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的個稅相關規定,單位發工資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后,不向員工提供類似“工資條”的個人所得和已扣繳稅款等信息,屬于違法行為。同時,根據我國《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六條第三款規定:用人單位必須書面記錄支付勞動者工資的數額、時間、領取者的姓名以及簽字,并保存兩年以上備查。用人單位在支付工資時應向勞動者提供一份其個人的工資清單?!?/p>
但是關于工資條“要不要發”的問題,答案卻不那么簡單。有的企業通過與銀行合作,直接由銀行發送轉賬短信,有工資總額卻沒有明細;有的企業手裁了工資條,但有員工放棄領取,企業還要自行負責保密、保管與粉碎的工作;有的企業短信發送工資明細,有的員工姓名涉及限制詞匯收不到信息;有的企業規模大,員工眾多又分散,發紙質工資條不現實,發電子工資條基層員工很多不會操作查看;有的企業遭遇離職員工用某段時間工資條索要高額賠償……這樣的情況工資條發不發?怎么發?
對于HR們的職場困惑,不少老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和新興互聯網公司都試圖從“互聯網+“人力資源服務發力,期望以此解決HR們工作場景中的痛點,提高人效。但滿目琳瑯的產品與功能對HR們來說也意味著高昂的學習成本和試錯成本——花了很長時間學習掌握了軟件,使用過程遭遇員工眾多吐槽;眼見要進入實際操作階段,突然發現軟件功能不支持;線下功能照搬到線上,“一份工作變兩份,還不如紙質省心”;對一些功能有實際需求,又因為擔心信息安全和成本不敢出手,生怕”多做多錯“……靠譜不靠譜,像等待開獎,總是用了才知道。
那么,如何判斷一款”互聯網+算薪“產品靠不靠譜呢?一看專業性、二看平臺和出品方、三看重點功能、四看服務能力,另有一條稍微偷懶的捷徑——去應用中心看真實用戶評價內容。對薪酬HR來說,由人力家打造、搭載在全球最大企業服務平臺釘釘內的薪酬應用——“智能薪酬”就是靠譜的選擇。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