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不像一個省?| 九張圖讀懂江蘇
為什么南京被戲稱為安徽的省份?
江南江北為何相看兩生厭?
江蘇經濟和它15所雙一流高校有何聯系?
全省13個地級市2019年GDP全超3000億是個什么概念?
蘇北沒落的根源是什么?
……
這一期進擊波帶你《走進江蘇》。(由于中國歷史,地理,經濟博大精深,任何一篇文章都難以窮盡,故而只能抓取其中一部分和大家分享,尤其是本地專家,敬請諒解)
2000多年前,徐州的劉邦,淮安的韓信,宿遷的項羽打出了江蘇板塊的第一波正式團戰——楚漢相爭。
此后約1500年間,江蘇這塊地,要么分屬不同的政權,比如三國時期分為曹魏、孫吳,要么就是分屬不同省份。
所以江蘇人民之間本無緣,直到遇上朱元璋。
朱元璋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后,為了撐排面,把現在的江蘇、安徽、上海湊在一塊兒,打造了一個直隸省。
掐指一算,南京也曾充當安徽地區400年的省會,所以網友戲稱其為徽京也是有據可考。
1644年,清軍入關,江蘇、安徽、上海的小團隊又改名為江南省。
當時,江南省一省的賦稅就是全國的三分之一,江南省的學霸在科舉考試里獨領風騷,綜合實力太強了,清政府尋思得分割一下,就設立了兩個“省會”,一個是蘇州府(今蘇州),管轄今天的江蘇區域,一個是江寧府(今南京),管轄安徽地區。這波騷操作讓“徽京”的名號更難摘了。
直到康熙六年,江南省才被正式劃分為江蘇省(包括今上海)和安徽省。
其中,“江蘇”這個名字取自江寧府(今南京)和蘇州府(今蘇州)。
江蘇各省市的前半生之間少有聯系,由此形成的文化更是大不相同,光是方言這塊就分為江淮官話、吳語、中原官話,互相之間難以交流,在外省人耳里不是像鳥語就是像用日語念經。
文化、語言差異顯著+地理屬性不同+歷史上13市多次分分合合,導致江蘇人的地域認同感有些“特別”。
這一點從物產的命名就能看出,比如洞庭碧螺春茶、南京云錦、鎮江香醋……在江蘇,基本上很難找到以省為名的特產,其他省多少還是有:云南普洱,山西老陳醋等等。
江蘇人真就一點集體榮譽感都沒有?
那不能。
當有人在他們面前提起“江蘇高考”,這個時候原本不太熟的各市人民就開始執手相看淚眼。
清初學者鈕琇的筆記《觚賸續編》里有這么一個故事:
有一天,一幫讀書人battle家鄉特產,廣東人率先開腔,說有象牙犀角,陜西人說有狐裘毛氈,湖北的則說盛產優質木材,唯獨蘇州府籍的汪琬一言不發。
眾人見狀便激他:“你們蘇州不是號稱‘人間天堂’么,怎么連個特產都沒有?
汪琬答道:“我們蘇州特產只有兩樣,一是梨園弟子。”
“那還有一樣呢?“大家看著汪琬,眼神里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
“狀元。”汪同學慢條斯理地說。
在場的讀書人感覺有被內涵到,紛紛退出群聊。
但汪琬還真不是裝,江蘇在清朝可是妥妥的學霸之鄉。
根據梅介人的《中國狀元及其地理分布》,清朝一共有114位狀元,從江蘇走出去的有46個,占比40.4%。
位于南京夫子廟的江南貢院則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科舉考場,明清時期,有半數以上的官員出自江南貢院。
再把時間往前拉,從科舉制完善的唐朝到太平天國,籍貫可考的狀元有448人,光現今蘇州境內,就有45人,占比10%。
所謂天下英才,半數盡出江南。
到了現在,江蘇學霸也沒讓我們失望。
1955年到2017年的兩院院士中,來自江蘇的就有463人,居全國之首。
江蘇的雙一流大學有15所,僅次于北京,更重要的是,分布合理。
徐州市的中國礦業大學,無錫市的江南大學和蘇州市的蘇州大學都是雙一流,其他每個市幾乎都有一個綜合實力還不錯的大學,比如南通大學、揚州大學、常州大學等等,各自也就有了一定量的人才儲備。
因此,江蘇高校的分布和本身的經濟體量很相配,其他很多省高校都集中在省會,容易形成人才的虹吸效應,造成省內發展不平衡。
除了高校,高考也是江蘇教育的一大特色。
之前有人給全國各地高考分級,江蘇高考便有了“地獄模式”的名號,這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其他省的高考學子是在走獨木橋,而江蘇學子在過鬼門關。
曾經擔任過2004年、2007年、2008年、2010年江蘇省高考數學卷的命題人“葛軍”已經成為一個高考文化符號。
據說2010年那場數學把江蘇學生難哭了,這不是夸張,學生是真的哭著從考場里走出來。自那以后,江蘇的高中生都有了葛軍PTSD,每年有人數學考砸了,都會賴到他頭上。(葛軍實慘)
高考英語有難易二象性,為了保證上戰場萬無一失,學生平時模擬題難度堪比四六級,上了大學都能裸考。
語文作文題在同行的襯托下更是別有一番風味。
今年是江蘇高考語數英最后一年自主命題,明年開始用全國卷。
此后,那些難哭人的數學題,堪比四六級的英語,看起來很厲害卻不知道怎么下筆的作文,只能是前人的記憶了。
再說經濟。
主流的“內斗說”主角,是指蘇南(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蘇中(南通、泰州、揚州)和蘇北(徐州、淮安、鹽城、連云港、宿遷)三大區域。
雖然蘇北總是被嘲笑是江蘇最窮的地方,但是放在全國比,蘇北真的不窮。
根據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2018)》,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100強中,江蘇占25席,包攬前五名。
2019年,江蘇GDP最拉跨的淮安、連云港、宿遷三兄弟,也都突破了3000億,這意味著江蘇成為全國第一個省地級市GDP全超3000億的省份。
這是什么概念呢?
在中國,GDP超過5000億的城市在很多省內就是王者級別,2018年沒超過5000億的省會就有9個,更別說江蘇內部還有3個萬億的,從上圖中可預測,南通今年有望成為第四個。
雖然都很強,但鉆石和王者多少還是有些不同,一江之隔的蘇南蘇北為何差這么多?
想當年,蘇南人也是去蘇北蹭過飯的。根據《史記》記載,2000多年前,蘇南人對農耕這件事比較佛,收成不好,且民風彪悍。而當時的蘇北,有淮河經過從蘇北入海,淮河兩岸沃野千里,糧食豐收,江對面的人來蹭點也是有的。
可蘇北點背,南宋時,開封守將為了阻止金兵南進,打開了黃河河南段堤壩,導致黃河南下,淮河河床被占據、逐漸抬高。
到了明朝,為了保證與淮河相交的大運河正常運行(當時大運河是國家運輸命脈,京城的糧食都從這條河上來),導致蘇北地區泥沙淤積越來越嚴重,堤壩一倒便是洪災,蘇北連年受災,流民南下,這便是蘇北沒落的根源。
而揚州、蘇州和無錫憑借大運河和長江、東海發展海內外貿易,奠定了日后富庶的基礎。
現在差距是因為歷史上累積的馬太效應和地理位置原因,造成了一些交通、zhengce和產業上的傾斜。
像昆山背靠上海,2018年的時候就有外資項目8000多個,主要集中在光電、半導體、小核酸及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等中高端產業。
還有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的重要合作項目,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國際合作的成功范例”。
此外,江蘇還有大批優秀的企業和企業家,比如擁有國際米蘭俱樂部的蘇寧、海瀾之家、波司登、洋河大曲等等。
這次火神山雷神山有不少江蘇企業的身影。
在這里辟個謠,江蘇各地醫療隊出征湖北時,很多人都說南京老大哥沒有號召力,大家各走各的,實際上并非如此,江蘇本身就有九個民航機場,實在沒必要去南京繞路。
如果想旅游,江蘇確是不可多得的好地方,蘇州園林、夫子廟、南京博物院、周莊、瘦西湖、茅山、太湖……
還有擅長燉、燜、蒸、炒,重視調湯的蘇菜,風味清鮮,濃而不膩,淡而不薄…
有美食美景,有勤勞致富的人民,此次支援孝感也是低調靠譜,江蘇看著“散裝”,實則是自家人揶揄,良性競爭,搏眾人一樂罷了。
江蘇的朋友們,讓我看到你的雙手好嗎?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