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互聯網,下一個“掘金”之地,紅利風口?
2015年,中國數字廣告行業突入一匹黑馬,一家成立只有短短一年的公司從籍籍無名一瞬奪得了行業領先地位。而這家名叫“利歐數字網絡”的神奇少年背后股東——利歐股份也隨之浮出水面。相應而來的,這家上市多年業績平平的水泵制造企業一下子炙手可熱,股價短時間飆升三倍,刮起又一股“互聯網+”題材旋風。
幾乎同樣時間段內,瀕臨倒閉的沈陽機床廠,在員工工資難以為繼的情況下,股價“升溫”更勝利歐股份,2014年中至2015年年中,股票已達近十倍增長。
兩家公司市值瘋長的背后,都有一個概念在發揮著作用——產業互聯網轉型;利歐股份一年內收購8家互聯網企業,沈陽機床廠則懷抱著“工業互聯網數控機床”。對于兩家在制造業均“名不見經傳”的企業,“互聯網”成為維持高股價、吸引投資者的不二法門,甚至已經成為投資與價值判斷的核心依據。縱觀行業,這兩家企業并不屬典型,廣泛結合互聯網并從中獲利的企業早已不在“鮮有見聞”。
這陣產業互聯網之風因何而起,又為何成為眾多資本競相追逐的對象?云華互動認為,這正是緣于敏感的“貨幣意志”找到下一個行業獲利高峰,并加緊在此“謀棋布局”。相比已經成為結果的“中國制造2025”,制造行業大發展時期因為與互聯網的結合的產業互聯網形態業已到來,一個巨大的利益空間早已打開。究于根本,這是由于開放市場與封閉市場存在的套利行為與國家貨幣超發的聯合作用所致。
云華互動認為,目前工業市場環境相較于互聯網環境來講,正是一個相對不開放的市場。在開放與不開放市場之間,會存在強大的獲利空間。運用互聯網思維、借助互聯網手段的企業,正是坐擁更加高效的生產運作方式,以帶來相較于傳統制造業更為廣闊的利潤空間及市場競爭力。正如紅領、尚品宅配,這些在同行業中曾經并不屬于“第一梯隊”的企業,正是由于融合互聯網,逐漸在生產供應、銷售渠道、客戶管理等層面建立起突出優勢。通過互聯網進行產業升級,既享受政策優惠、成本減少的利益,也同時獲得可觀的品牌價值收益。
同時,從改革開放后,為了提振市場環境,政府利用超發貨幣的方式刺激投資,以帶動產能擴大,促使經濟發展。上世紀80年代初的個體手工業、個體服務業正因站在貨幣超發的方向而成就歷史上“先富起來”的一批企業家。90年代中葉,為消耗因貨幣超發出現的通貨膨脹,房改制度的出現將超發的貨幣引入房地產行業,從而誕生房地產20年繁榮,并且大力促進地產行業上下游發展,中國實業經濟獲得大幅提升。2014年后,“一帶一路”、“雙創”等國家戰略提出,不斷消耗過剩產能,提振實體經濟,并通過股市的方法將超發貨幣吸引入市。通過近四十年歷史可看出,國家超發貨幣的方向,就是行業機會的方向。
2015年,證券市場危機頻發,國家以4萬億資金進駐股市,拉動股市提升。云華互動認為,此時市場迫需一個行業以作為先導,同時可為“雙創”作為有力支撐,并且能夠促進實體經濟創新。此時擁有工業4.0為優勢概念背景的制造業與互聯網相結合,正是達成三個目標的首要之選,進而成為國家下一批貨幣超發的目標行業。
由此可見,傳統工業已經站在行業“窗口期”中,二元套利及定向增發令行業“蓄足”獲利勢能;“產業互聯網”已如發令之槍。在當下,可以預見的是傳統工業越早、越深入結合互聯網,則將掘取最大化獲利空間。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