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 新知 】中國設計的革命之路,就在這26個項目中!
中國,從來不缺少偉大的建筑。在過去的十年中,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場,今年,第七屆年度Architizer A+獎的結果也無可爭議地證明了中國崛起:令人難以置信的26個中國建筑項目被評為優勝獎。它們展示了中國各地的最新建筑和設計思想。
注:Architizer A+獎是全球最大型的獎項之一,素有“建筑界的奧斯卡獎”之稱,致力于推廣和表彰每年最優秀的建筑和產品設計。其使命在于推動人們鑒賞全球范圍內有意義的建筑,并倡導建筑對日常生活產生的潛在積極影響。
1
布爾算子
MARC FORNES / THEVERYMANY
為紀念金雞湖雙年展,紐約工作室MARC FORNES / THEVERYMANY在蘇州中心高架廣場上安裝了一個奇特的大型戶外裝置——布爾算子(Boolean Operator)。
這個白色的鋁雕建筑規模宏大又精致,它似乎是從地里冒出的泡泡,又好像是從天而降。
它奇特的結構使它擁有超凡脫俗的氣質。在光的投射下,它能產生不同的陰影圖案,讓人感覺在多孔的外殼后隱藏了什么東西:就像是在萬里無云的晚上見到滿月,你可以去辨認它表面上不規則的隕石坑,猜測它可能的深度,你會感覺到你被它的引力拉的離它更近了。
2
興隆湖書店
MUDA-Architects
書店的設計以“從天上掉下來的書”為故事的起點,而建筑形式則取自書。通過這種隱喻,團隊希望人們可以走進大樓閱讀,并在和平的環境中完成自我發現的旅程。建筑的屋頂劃出的弧線與湖面相呼應,整個空間材質為杉木,將自然材質與地域建立起新的聯系。建筑仿若輕輕臥于湖畔,既具城市精神象征意義,又不失書店本身的親切質感。
該項目靈感來自于“一本從天而降的書”,通過這個隱喻,設計團隊希望用戶能夠在寧靜的環境中閱讀并踏上自我發現的旅程。
這間書店沒有蜿蜒迂回的走廊,也沒有神秘的暗室,整個空間給予讀者無限的可能性和極大的身心自由。MUDA-Architects借用建筑語言來提出人與書籍、人與自然、人與空間之間的關系。在這座建筑中,山石和人與物等價,物我相忘,自成生趣;在這個建筑里,希望喚醒人們面對自我的原初感覺,修復已退化的感官。
3
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
深圳華匯設計
西藏是人們心中接近天空的圣地,布達拉宮和大昭寺更是朝圣的目的地。深圳華匯設計以“天路”作為項目的基本設計概念,暗合了藏地的最獨特的自然和文化基因。
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坐落于拉薩河南岸的寶瓶山上,是目前世界海拔最高的非遺博物館,也是西藏文化旅游創意園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設計團隊希望這座博物館能成為西藏新的文化地標,同時能以友善的姿態融于現有的自然環境和城市肌理之中;另一方面也能與布達拉宮、大昭寺等西藏重要的歷史建筑產生文脈上的共生關系,從而形成一種跨越時空的對話。
4
沈陽疊疊樂
CLOU architects
“疊疊樂”是一個由一系列充滿趣味性彩色盒子組成的兒童主題商場,錯落的單元由一系列連續的室外臺階串聯成一條充滿驚奇發現的路徑,直達屋頂,這樣的步行體驗為沈陽南部新城編織起了一個立體錯落的公共社交空間。
CLOU希望“疊疊樂”商場可以成為一個帶有強烈社區氛圍的中轉站,為人們提供和朋友,家人一起度過高品質閑暇時光的公共空間,一個除了家和工作以外的“第三場所”。
5
北京林業大學花園節信息亭“云在亭”
素樸建筑工作室
“云在亭”位于北京林業大學校園內的一片小樹林中,受林大老師委托,為2018年的“竹境·花園節”建造活動設計一座竹構亭,占地約120平方米,用于建造節期間的信息發布,活動結束后將為師生們日常休閑、小型聚會等提供一處靈活的戶外場所。
竹材作為植物中最適合用于結構的材料之一,與木材相比具有明顯的特點,原竹的抗彎性能和抗拉性能優異,且易彎曲加工,通過與現代竹構工藝的結合,便于在工廠甚至現場進行可控的定型加工,并且定型干燥后放置室外不易變形。
靈活的設計條件,加上竹材適宜彎曲加工的特性,提供了一種自由、輕松同時又具有張力的形態設計的可能性,與校園環境和花園節的氛圍契合。
6
3D打印混凝土步行橋
徐衛國教授團隊
該步行橋全長26.3米,寬度3.6米,橋梁結構借取了中國古代趙州橋的結構方式,采用單拱結構承受荷載,拱腳間距14.4米。在該橋梁進入實際打印施工之前,進行了1:4縮尺實材橋梁破壞試驗,其強度可滿足站滿行人的荷載要求。
該工程由清華大學(建筑學院)-中南置地數字建筑研究中心徐衛國教授團隊設計研發、并與上海智慧灣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建造。
步行橋的設計采用了三維實體建模,橋欄板采用了形似飄帶的造型,與橋拱一起構筑出輕盈優雅的體態橫臥于上海智慧灣池塘之上;橋面板采用了腦紋珊瑚的形態,珊瑚紋之間的空隙填充細石子,形成園林化的路面。上去行走,感覺略微有些陡峭,但很穩定,用手觸摸橋面,可以感受到珊瑚紋的凹凸。
該步行橋的建成,標志著中國3D混凝土打印建造技術進入世界先進水平。整體橋梁工程的打印用了兩臺機器臂3D打印系統,共用450小時打印完成全部混凝土構件。與同等規模的橋梁相比,它的造價只有普通橋梁造價的三分之二。設計研發團隊透露,未來的目標是要用這一技術打印房屋。
7
123+親子中心保利旗艦店
123+親子中心是許多人心里上海最美的早教中心,整個空間極具夢幻感,明亮舒適,被前來的父母夸贊“總是灑滿陽光”。
幼兒園就位于購物中心內,設計方巧妙的運用公共走廊將空間與購物中心一分為二。走廊成為了幼兒園的入口大廳,給孩子們辟出一處靜謐、幽深的小天地。
進入主空間,你甚至看不到垂直的隔墻,地面景觀別出心裁的設計,為不同兒童的小團體劃分空間。另外,所有的功能有著很細致的考慮。小教室外有大片的窗戶,不僅明亮而且與外界自然隔離,家長可以在這里等候和觀察孩子上課。
123+幼兒園位于新建的購物中心。它采用蒙特梭利教育方法,該方法認為孩子天生渴望獲得知識,并能夠在支持性的、周到準備的學習環境中激發出學習興趣。
8
北京東四共享際
北京大觀建筑設計
共享際位于北京二環里的胡同區域,項目本身為一個廢棄的醬油廠。
共享際是在一個老社區里的創新的空間產品,共享際的產品團隊和設計建筑事務所共同研究人對空間、社群對空間的生活需求屬性,來提供設計輸入條件。業主運營團隊和設計師的深層次全面溝通保證了產品內容和日后的互動關系與空間完美的結合。
共享際整體面積雖然比較小,但是功能業態比較齊全,含有餐飲、書店、超市、辦公和公寓等。
項目的設計理念來源于四合院的院落圍合文化,通過切割樓板形成的“浮游之島”,用現代手法來闡述傳統建筑文化觀點。而這種內部空間切割出一個通透的中心展示空間也成為了支撐整個項目最大的特點,一個月一百場活動也讓“浮游之島”成為使用效率最高的區域。
9
路易威登中國北京旗艦店
Nathan Allan Glass Studios
作為路易威登在中國北京的旗艦店,這家高端零售店的店面部分采用定制窯爐玻璃進行了全面翻新。形成了32個各種尺寸的面板,總計超過1000平方英尺的玻璃,并進行了安全回火和安裝。定制設計是使用特殊的“自由形式系列”生產工藝生產的,該工藝可以生產深3D圖案玻璃。
10
龍泉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游客中心
大窯龍泉窯遺址位于龍泉市小梅鎮、查田鎮,歷時千年。龍泉青瓷是一種綠釉中國陶瓷,國家考古公園的建成是為了保護大窯村的龍泉歷史窯保護區。
11
X-House
asap / adam sokol建筑事務所
X-House坐落在北京最高的住宅結構中,是為國際企業家展示商業和住宅的地方。該空間旨在容納商務會議,宴會和其他功能,設有酒窖,品酒室和水療浴室。
12
貴州丹霞赤水展示中心
西線工作室
丹霞地貌是中國南方紅色巖系的一種特殊地貌,貴州省北部赤水市境內的丹霞地貌被定義為“地貌最年輕的丹霞區”,以其艷麗鮮紅的丹霞赤壁,令人印象深刻,赤水丹霞地區總面積700余平方公里,是中國面積最大的丹霞景觀。
丹霞赤水展示中心和游客中心毗鄰赤水旅游大道,這是一片生長著紅色丹霞石、有著復雜地形地貌特征的山地,由于該項目地處不同標高臺地組合的地段,在對場地進行適度的有序調整后,將建筑各功能單元體通過環形路徑串接,圍繞一方相對開闊的庭院整合成一個向心型空間體系。
建筑師在建筑物的不同部位選用不同的材料:有些部分如墻面的材料還刻意以防滲劑浸泡石材,希望保持丹霞石切割時的鮮紅狀態;而屋面則采用孔隙率高的丹霞石,最好大面積的長出青苔……
丹霞石的運用,既巧因自然,又因勢利導,成就獨特的紅色地景形態,宛若蒼茫綠海中的一壁嫣紅,燦若丹霞。
13
深圳能源大廈
BIG
最新落成的深圳能源大廈有著與眾不同的外觀,實際上是為了配合其獨特的節能功能:深圳屬于的亞熱帶氣候,它的建筑外層能最大程度地保證建筑的能源可持續性,也能最大化工作場所的舒適度。
BIG 為大廈設計了起伏的立面,形成波紋狀的表皮,突破了傳統的玻璃幕墻的外觀。幕墻的曲線與陽光的方向相適應:在北面有大面積開窗,最大化自然光和視野,并在其他方向的幕墻減少陽光直射。不需要任何復雜的科技或活動元件,便能減少能源損耗。
14
揚州園藝博覽會“花影園”
該建筑是揚州2021年世界園藝博覽會首批建成的五個衛星展館之一。展館特別之處在于,其地面用了一種特殊的水洗花崗巖飾面,借此模擬大自然復雜的肌理和生命力,從而讓周遭產生一種與眾不同的自然環境。
15
尚村竹蓬鄉堂
SUP素樸建筑工作室
尚村竹篷鄉堂項目旨在探索具有可操作性、契合地方民情、融合多方力量的傳統村落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路徑的一個啟動項目。
尚村位于安徽省績溪縣家朋鄉,自唐末各士大夫遷入以來已有千年歷史,是如今皖南罕見的“十姓九祠”千年傳統村落。隨著城鎮化的不斷推進,傳統村落受到了嚴重沖擊。
本項目是將高家老宅廢棄坍塌院落激活并加以利用,變廢為寶,用6把竹傘撐起的拱頂覆蓋的空間,為村民和游客提供休憩聊天,娛樂聚會的公共空間,兼備村民集會活動、村莊歷史文化展廳的功能。與此同時,竹篷也可服務于游客,成為歇腳的餐廳茶樓。竹篷鄉堂的建設成為村落有機更新的一次積極的嘗試,也為尚村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16
鄭州維他-幸運橋
乾正設計
該項目位于中國鄭州的維他左岸商業街上,設計師希望利用交通位置的優勢來打造一座充滿獨特體驗的商業空間。
作為進入商業大街的主橋,設計師希望它能呈獻給來這里的年輕人一個情感的寄托,因此定義為“幸運橋”,幸運橋,鎖住幸福!人們來到這里,會在鎖上寫下自己的名字,許下自己的愿望,把鎖鎖在專屬“橋欄”上,鑰匙拋入河中,永不打撈。寓意鎖住幸福…
為了讓這座橋,發揮其更大的商業功能優勢,設計師在內部功能設置上做了全新的分配,以中心步道貫穿兩側對稱的橋洞,呈現出了多功能空間系統,如:常態休閑功能、節日美食街功能、文化活動功能等,不同時段,不同功能,讓本來僅做為行人信道單項交通功能,向多功能空間延伸,讓項目增值。
作為一個購物街上的擴展空間,它在功能上超出了橋本身所承載的功能,使原本有限的空間得到了無限延伸,讓商業的發展有了更多的可能。
17
亳州市體育館
Yuan Ye Architects
出于對“簡潔”和“公共性”的追求,亳州體育館摒棄了傳統體育館室外大臺階和二層平臺的手法,而在主體功能體量和戶外環境之間設計了一圈半室內半室外的公共空間作為人流集散和緩沖的空間,其中東、北、南側的公共空間是位于首層的公共大廳,西側為地下庭院,垂直交通納入公共大廳之內,通過寬大的直跑樓梯將人流引入二層的公共休息廳。
三面連續的公共大廳形成一個L形的氣勢恢宏的三層高共享空間,是觀眾休息、賽事信息傳達,舉行新聞發布會以及其他城市公共活動的場所。大廳頂部通過透明玻璃屋頂采光,屋頂的鋼網架結構、側面的三維珩架和鏤空金屬表皮在陽光下形成豐富的光影效果。鋼結構立體珩架在落地部位收縮成連續的三角形“柱廊”,人可以自由穿行于建筑內外,大門的功能意義不復存在,只是一個象征的符號。城市廣場自然延續到體育館內部,室內外空間融為一體,在空間上實現了公共建筑真正的“公共性”,從而營造出對所有人全天候開放的“城市客廳”,實現了建筑師通過公共建筑設計“將空間的權利還給人民”的理想。
18
重慶萬科翡翠公園
日清設計
生活的藝術,始于園,承于堂,聚于院。
項目位于重慶中央公園片區。建筑設計運用現代的語言,重新演繹了傳統的空間精髓。總體布局遵循中軸對稱、前堂后院、多重院落的傳統空間格局。通過片墻、立柱、屋檐,限定出不同尺度和開放度的院落和框景。
項目中最重要的展品,是由建筑、景觀、室內相互滲透形成的藝術空間。在這個展品中,“建筑為紙,景觀為繪”,其所展現的空間會隨著取景位置的不同和一日間的光影變化,給使用者帶去不同的感官體驗,成為翡翠公園中最具有魅力的藝術品。
19
云門山四季旱雪場
ATAH介景建筑 + MADA s.p.a.m.
在中國北京獲得2022年冬奧會的舉辦權之后,國家體育局對于冰雪運動的民間推廣給予了極大的支持,百姓們也展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在這樣的背景下,兩座全新的四季旱雪滑雪場同時在北京和山東青州被建造。在無降雪的季節,他們將為國家單板奧運隊提供訓練場地,同時也錯峰向公眾開放,成為全新的體育娛樂網紅目的地。
由ATAH介景建筑領銜設計的云門山四季滑雪場項目位于齊魯巍巍山巒之中,緊挨著國家4A級云門山景區,是目前亞洲最大的旱雪滑雪場。建筑師整體規劃了雪場的布局并設計了滑雪場的服務中心。雖然項目所在地——青州城以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著稱,但當建筑師第一次現場采風的時感受到的卻是在群山之中,場地更期待一種建筑與眾山巒融為一體的處理方式,而不是基于歷史和文化屬性的表達。
20
杭州未來科技城海曙學校
零壹城市建筑事務所
在現在的城市中,經常可以看到年紀小小卻壓力重重的孩子,傳統的校園讓學生們早早地進入了以成年人為模板的空間環境中。一所城市里的學校應該長什么樣?面臨教育類建筑,零壹城市建筑事務所的設計師思考的是如何通過設計來打破傳統校園的概念,給予孩子們這個年紀應有的快樂空間。
未來科技城海曙學校位于杭州西部未來科技城板塊,是一個包括幼兒園和小學的綜合性建筑項目,它的建筑和室內由零壹城市建筑事務所一體化設計。海曙學校的設計靈感來自于兒童的繪畫語言,孩子們筆下的理想校園充滿了親切的尺度和歡樂的街道,設計師由此出發,將 28000 多平方米的體量打散成 15 個坡屋頂小房子,依照幼兒園、小學各年級不同的尺度與行為將建筑尺度逐漸變大,通過小體量的院落組合塑造一個體量親切、尺度宜人的舒適校園。
21
橫店影視會所
gad
該酒店項目位于這座充斥著強烈沖突感和穿越感的橫店市城市中心。項目基地三面環丘,四周植被以次生林為主,地勢較為平緩,最大高差10米,場地特征性較弱。
設計以被譽為“民間故宮”的當地著名民宅——盧宅的空間、院落組織結構為線索,以院落布局形式營造當代民宅的形象。通過建筑的作為,重新賦形場地,使景觀和建筑融為一體,形成立體的空間組織架構。建筑采用極限細長的比例關系陣列排布,四周的自然環境通過建筑之間的夾縫向場地中心滲透,而內部則通過多重內院的植入,形成內向的空間性格,面向山體,框景“自然”,雜亂的次生林通過建筑框景的方式得以呈現出其原生的美感。有限的建筑面積,在特殊的空間尺度關系下,通過內院的設置,營造該酒店的場景戲劇性和獨特的度假感受,回饋于橫店這座城市。
22
MS-II餐廳Dreaming Someone
未.建筑設計研究所 WAY Studio
該餐廳位于北京朗園Vintage創意園,它被前去顧客評價為“像是一個真正的藝術空間”。餐廳的入口還被形容成《愛麗絲漫游奇境記》里的“兔子洞”。
從洞口進入到餐廳首層,整個空間古典建筑、現代設計相互交織,加上“震蕩”的曲線,有著幻境般的神秘感。
23
M50藝術酒店
慕達建筑設計
M50藝術酒店項目位于四川邛崍平樂,平樂古鎮規劃定位為音樂小鎮,因此本項目的起點就圍繞著“音樂”展開。慕達建筑(MUDA-Architects)在本次項目設計中,力求挖掘并激活當地文化基因,著手打造一座既能傳承歷史文脈,又兼具前瞻性,能夠對話未來的標志性建筑。
MUDA希望在設計中進一步去探尋建筑與音樂的關系:通過挖掘當地歷史文化,了解到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的愛情故事曾發生在邛崍——當年,司馬相如的一曲“鳳求凰”捕獲了卓文君的芳心。以這一曲“鳳求凰”為出發點,設計團隊尋找到了彈奏的古琴——“綠綺”,并提取琴弦,將“撥動琴弦”這套動作語匯抽象成為建筑形態。當琴弦凝固在樂章演奏的最高潮時,便得到了建筑的最終形態,從而也回應了“建筑是音樂的休止符”這一主題。
24
富春江船屋
中國美術學院風景建筑設計研究總院
本項目是杭州富春開元芳草地鄉村酒店的一組特色船屋客房。酒店坐落在建德富春江畔,梅城古鎮東約五公里處,而船屋則“漂浮”在酒店30畝湖面西岸。
“船屋”的概念和形態,源自當地的古老風俗。明初至清中幾百年間生活在這里的水上部落——“九姓漁民”,形成獨有的船居文化。五艘船屋橫斜在樹冠之間,船身三分之二飄在湖面上,輕盈靈動。
船屋結構采用木結構體系,是場地環境的需要,也是對傳統蓬船同宗同源的延續。結構構件由工廠預制后再現場組裝,船屋主體由插入湖底淤泥中的鋼管樁提供支撐。施工現場無濕作業無揚塵,清潔簡單高效,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最佳建造方式。
25
北京東賞日料餐廳
今福建筑工作室
東賞是一家創意日本餐廳,位于北京市東大橋。這家提供各種清酒與日本威士忌,白天還會提供日式下午茶。餐廳內部由包括吧臺在內的大廳部分與大小不同的兩個包間組成。客戶要求設計日式風格,同時也呈現中式風格的空間。
為了滿足需求,竹子以不同的形態發展到整體空間。竹子自古以來無論在日本,還是在中國,均以各種各樣的形式而為人們所用。在兩個入口通道中,將固定于墻面的竹條在天花向兩側彎曲,形成了用竹條包圍的隧道狀空間。
穿過天花上竹條的光線像陽光透過樹木照亮了竹墻。由從兩側通道延續的竹條墻圍成的大廳,其天花上由直徑為3厘米的竹子構成百葉,形成了一個覆蓋客座的竹子屋頂。
26
武漢金地·中法仟佰匯景觀設計
澳派景觀設計工作室
“武漢金地· 中法仟佰匯”位于中國湖北省武漢市, 這是一個商業綜合體的項目,由Stephen Buckle貝龍先生和其帶領的澳派上海工作室團隊所設計的景觀公共空間。包括一個文化與藝術中心、商業區和生態購物商場,這個全新的商業綜合體項目的設計理念,深植于當地文化和以人為本的可持續性。
場所通過開放空間與環境相互交融,多維度綠化設計,塑造時尚與活力的城市客廳,不僅為周邊住戶提供文化藝術商業區和綠色生態的購物花園,更為商務辦公人士提供高品的質現代辦公空間,從而創造一種全新的時尚生活方式。一個兼具文化、社會和商業中心,作為家庭、娛樂和工作的場所。
這地標性的景觀設計運用當代設計反映著武漢的歷史文化,鳳凰文化(起源于湖北楚國)正是整體景觀設計的靈魂,以鳳凰羽翼為設計概念,以抽象流暢的景觀敘事,流線設計引導著社群聚集和活動空間。
編譯文:資料來源
https://www.architecturaldigest.com
1m Institute of Building Professionals
1m.com.cn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