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和電機的絕妙復興:這群家伙,能把扯淡的想法變成現實
這次介紹的是一個倒閉企業的復興案例。
日本制造業可謂盛極一時,
然而在70年代能源危機以及
亞洲四小龍崛起的雙重沖擊下,
不少日本企業在泡沫中關門大吉。
本文講述了一個倒閉的傳統制造企業,
如何莫名其妙地如同鳳凰涅槃般復興?
這樣的案例,對于今日中國的現狀,
有非?,F實的參考價值。
來源:個屁(微信號:apeaceoff)
原標題:明和電機——有型有品的你,萬一爸爸的工廠倒閉了...(這有一個絕妙復興案例)
最初的明和電機
明和電機是一家日本的電氣工廠,由土佐阪一成立于1961年,為松下電器及東芝等大公司代工真空管。公司經營了十六年,到1977年的時候,關門大吉。
1993年,老廠長的倆兒子土佐正道(兄,社長)及土佐信道(弟,副社長)重新復活了工廠。搞起發明創造,用電機生產樂器,以表演藝術而讓公司獲得新生。
2001年:土佐正道退休(才三十多歲就退休了),由土佐信道升任社長。
這家工廠自重生以來,就是在不停地設計機器,并且用其中的大部分機器表演音樂。
明和電機社歌
親手從墻外搬運回來的哦
(熱血特攝風,好似戶川純的電車go)
維基百科
明和電機早年是貨真價實的制造業中小企業。
土佐為了突顯此一特色,表演時穿的是一般工廠常有的工作服。而土佐將表演活動自稱為“產品銷售”,表演的樂器也被其稱為‘產品’。
十足的搞笑荒謬風格,用來表演的樂器原型常會突然故障,這時土佐又化身為工廠技師,當場拿出工具以排除故障,制造“笑果”。而表演團員間也以社長、副社長、經理、工作員這樣十足工廠風格的稱呼相稱。
他們的給自己的發明創造歸類為“超常識機械”nonsense machine,nonsense更加通俗易懂的翻譯我想應該是——扯淡。
扯淡完全系列大集合
1、筑波系列
用100伏電壓驅動的電動音樂裝置。
均采用100伏的馬達和電磁驅動裝置制造聲響。
聲音全部是由物質發出的,而非信號合成。
社長的招牌木魚和招牌鍵盤
木魚的升降按鈕
真的就是可以咔咔撥動的開關啊
不知用的是清水鍵還是三和鍵
這樂器就是一個擠發泡紙的裝置,劈啪作響
鼓槌一枚
2、魚器系列
對“我是誰”這一命題,
從魚的角度進行思考,并發現靈感。
以宗教科學和藝術結合的方式創造出的機器。
魚骨電線,明和電機最早的電器產品/據說后來依據日本的電器安全法,認為魚骨造型會誤導人們把這個電線放在水中使用/因而停售
雷來劍,避雷針/受到雷擊時卡扣打開,劍身會飛出去攻擊雷公
弓箭/射程沒多遠/造型好看
GM金魚黃金/內服,之后再從排泄物里取出,循環使用/是讓肉體與精神共同提升的體內裝飾(18K金)
3、聲音系列
會發出奇怪的聲音的機械,
采用機械原理,仿照人類……
以及生物“機能性”與“咒術性”的發聲方法。
澳洲野狗/會嗷嗷嗷的怪叫/上面是原形設計圖
對肺與聲帶的仿生
三個人造的嘴
4、雪絨花系列
對“女性是什么”以及
“生物學中的雌性是什么”這個永恒的主題,
采用敘事幻想劇的方式,進行表達。
把情節里幻想的內容都做成了實物。
一個場景
另一個場景
衣架下面的瓶子里裝滿蜜糖
通過軟管,緩慢留在衣服上/讓衣服邊得香甜
八音盒,以夢為食的貘的畫片隨音樂旋轉
以肚臍為中心,測量身體上每一顆痣的位置,
用于繪制個人的星圖。
讓兩個人一起帶的戒指
5、Masspro系列
所謂量產……
就是可以消費到的明和電機分為
A(art)
B(book)
C(CD)
D (DVD)
E (event)
F(fashion)
G(Goods) 7類
手表,看時間的方法就是撥117,會發出語音告訴你
最常見的明和電機商品/通過捏嘴改變聲音/非常魔性
把各種罐子變成鼓
用于測量抖腿的次數與頻率的可穿戴設備,可以通過連接電腦,進行數據上傳分享,發現并挑戰抖腿界的達人。
現場表演真的就是
用這些扯淡的機器演奏
明和電機的創造法則
只要是人類,都會胡思亂想。
多數成年人把這部分和現實仔細地區分開;
標榜奇思妙想的創意工作者會把亂想的內容和工作生活融合;
然而明和電機,認認真真地……把這些扯淡的想法變成了現實。
復興了家族事業的兄弟倆/非常威風
現任社長,土佐信道在采訪中說:在一個家族企業式的工廠長大,讓我對制造關于機械的藝術興趣濃烈。我覺得藝術是把神秘具象化的過程,可一旦你要用機械來體現她,就非要合理化之。
建構新意義=無意義地把神秘和機械揉擰到一塊,就是最適合我的創造法則。
明和電機以一種極其認真的態度,創造著不正經的世界,讓人實在地感知到到這個世界除了眼前的茍且、嘴里詩意和朋友圈的遠方之外,還有真能成為現實的胡思亂想。
對每一個無法停止白日夢的人而言,明和電機都是一劑讓人感動到流口水的雞湯良藥。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