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玩具逛街时突然按下按钮的故事,丰满的妺妺3伦理播放,新婚人妻不戴套国产精品,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百度

李叫獸在北大百年講堂演講:2016,新媒體不是媒體

舉報 2016-01-26

李叫獸在北大百年講堂演講:2016,新媒體不是媒體

李叫獸受插坐邀請,在北大百年講堂做分享演講,主題是“2016,新媒體不是媒體”,以下是演講內容。

來源:李叫獸(微信號:Professor-Li)
作者:李靖

在自媒體時代,很多企業經常面臨這樣的問題:

“為什么微信上投入這么多錢,就是看不到效果呢?公眾號就是不活躍呢?”


李叫獸在北大百年講堂演講:2016,新媒體不是媒體

很多人對此的第一反應是增加資金投入、增加人力投入,但其實通常情況下,這既不是資金的問題,也不是人力的問題。


問題到底出在哪呢?

這往往不是因為投入不夠。

實際上,很多企業的新媒體部門,投入很大,甚至都快變成了“公益部門”了。

李叫獸在北大百年講堂演講:2016,新媒體不是媒體

甚至,我還見過某公司搞的微信抽獎,獎品是Apple Watch,結果只有幾十個人參加——相當于花了2998元,只獲取了幾十個粉絲,其中大部分還會立馬取消關注。

也不是因為能力不行。

實際上,很多企業不惜代價、高薪聘請新媒體運營的專家,雇傭最好的創意團隊,甚至由某個總監直接帶頭……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解決一個問題,既不是因為缺乏投入,也不是因為缺乏能力,而是因為看待問題的視角出現問題。

李叫獸在北大百年講堂演講:2016,新媒體不是媒體

比如在戰爭中,過去分為載具和武器。但是轉化視角,讓武器具有載具功能,就有了坦克;讓載具具有武器功能,就有了戰車。

同樣,我們需要轉化視角,重新審視一個企業的構成。

我們知道,任何一個企業,對它的用戶、消費者,實際上只做兩件事:

1, 滿足需求(造貨)——產品部門負責

2, 傳遞信息(賣貨)——市場、銷售等部門負責

李叫獸在北大百年講堂演講:2016,新媒體不是媒體

前者是“產品價值”,后者是“媒體價值”。

這是絕大部分公司的分類,也是傳承已久的方式。


這有什么問題呢?

既然說要“轉化視角”,我們就要打破這種分類,重新看待事物本身——如果我們把邊框去掉,把“滿足需求”和“傳遞信息”看成所有企業行為的基本功能,會怎么樣呢?

現在大家都說“互聯網打破邊界”,我們也打破邊界,就會發現這樣一個矩陣:

李叫獸在北大百年講堂演講:2016,新媒體不是媒體

“化妝品”、“售后服務”這些產品,具有滿足需求的功能;同樣,“公眾號”、“微博”這些媒體,也具有傳遞信息的功能。

針對這兩部分的培訓,一個叫做“產品經理課”,一個叫做“廣告文案課”。

李叫獸在北大百年講堂演講:2016,新媒體不是媒體

講如何讓產品滿足需求的,是產品經理課。

講如何利用媒體傳遞信息的,是廣告文案課。

但是剩下的部分呢?

李叫獸在北大百年講堂演講:2016,新媒體不是媒體

如果讓媒體部分,像產品一樣被設計,可以滿足需求;

讓產品部分,像媒體一樣被設計,可以傳遞信息,會怎么樣?

轉化視角,你就會發現,一切皆產品,一切皆媒體

應該讓媒體產品化,也應該讓產品媒體化


今天我既不講“產品經理課”,也不講“廣告文案課”,只講講:

1, 媒體產品化——如何讓媒體滿足需求;

2, 產品媒體化——如何讓產品傳遞信息


一、媒體產品化

很多企業運營公眾號、社群等的失敗,往往是因為企業把它們當做是營銷方式或者簡單的發聲渠道,甚至辦成了“企業內刊”(比如發《張董國慶節講話:狠抓食品安全》),缺乏內容價值,自然不會有人看。

而優秀的公眾號,則可以滿足別人具體的需求,具有產品價值——比如“咪蒙”滿足別人建立優越感的需求。

所以我們要做的,是把媒體給產品化——讓媒體具備產品屬性,可以滿足需求。

那么如何像產品經理一樣,設計媒體呢?

首先你得知道什么才叫做“產品”。

我對“產品”的定義是:

“任何能夠持續性滿足需求并且獲取注意的東西,都叫產品。”

李叫獸在北大百年講堂演講:2016,新媒體不是媒體

聽起來很繞,沒關系,先看個例子:

看一下經常被李叫獸黑的康師傅公眾號的近期文章,你會感覺這不像一個產品:

李叫獸在北大百年講堂演講:2016,新媒體不是媒體

為什么呢?

因為它沒有“持續性滿足需求并且獲取注意力的能力”,這句話包含三條含義:

(1) 創造一個需求

(2) 該需求能夠被持續滿足

(3) 能夠持續性獲取注意,讓消費者想到你

李叫獸在北大百年講堂演講:2016,新媒體不是媒體

(1)創造需求

任何的產品都是為了某個用戶需求而設計的,而不是為了企業需求而設計的。

如果你看康師傅的公眾號就會發現:說不出,它的存在到底是為了滿足什么用戶需求。

是的,我可以說“為了增加關注”、“為了獲取銷量”、“為了傳播董事長的精彩演講”來設計一個公眾號產品。

李叫獸在北大百年講堂演講:2016,新媒體不是媒體

而產品是為用戶的需求設計的。

比如李叫獸自己的公眾號,定位的需求是“發現工作痛點,并看看我的內容能幫上什么”。

有一次我發現創意人吐槽甲方“過分注重短期傳播KPI”后,寫了《文案的策略性:為什么過分注重KPI沒有用》,指出文案最關鍵的并不是傳播量多少,而是如何幫助和協同企業的戰略。

這篇文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工作痛點——讓人可以利用文章內容說服別人,或者改變觀點。

李叫獸在北大百年講堂演講:2016,新媒體不是媒體


產品必須為用戶需求而設計——這大概是中學生都能知道的基本常識,很多人沒有在設計新媒體的時候使用這個基本常識,往往是因為他們只把自媒體當媒體,而不是產品。

所以當你規劃公眾號或者社群等任何一種“產品化媒體”時,應該先問自己:

“這個自媒體,到底是為了滿足什么用戶需求而設計的?”

比如我看到有的企業公眾號主要吸粉方式是“發紅包”、“抽獎”,結果粉絲粘性差、效果不好。這是為什么?

李叫獸在北大百年講堂演講:2016,新媒體不是媒體

因為這個號滿足的用戶需求只是“金錢需求”,而自媒體并不是滿足金錢需求最好的方式——賺錢的方式多了去了,我為什么要通過關注公眾號來專門滿足這個需求?

這就像為什么“帶打火機功能的手機”永遠不會火一樣,因為手機并不是滿足點煙需求的好方式。

那么一個自媒體一般能滿足什么需求?

最容易想到的需求是:幫助用戶消磨時間——通過精彩的內容,幫助用戶打發或者度過一段無聊的時間。這也是很多爆米花電影能夠滿足的需求。

但實際上還有第二種更大范圍的需求,工具需求——這個自媒體創造的內容,并不僅僅是打發一段時間,而是幫助用戶完成另一項任務。

李叫獸在北大百年講堂演講:2016,新媒體不是媒體

實際上,很多自媒體內容主要并不是幫人消磨時間,而是節約時間,幫助人們更好完成本來就要完成的某個任務。

甚至,有些公眾號的內容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實物產品”的某些功能:

李叫獸在北大百年講堂演講:2016,新媒體不是媒體

比如“凱叔講故事”,替代了爸媽辛苦給孩子講故事的這個工作。


(2)持續性滿足需求

任何一個產品,不光需要“創造并滿足某個需求”,還需要“持續性地滿足這個需求。”

比如加多寶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都在滿足“怕上火”的需求。

而如果上個月滿足怕上火的需求,這個月卻滿足補充維生素的需求,或者在這一瓶滿足減肥的需求,那一瓶滿足提神的需求,就不能叫“一個產品”。

產品所滿足的需求,必須是“持續性”的。

而如果你看康師傅公眾號發的文章,就會發現:不同文章根本就是在滿足不同的讀者需求

李叫獸在北大百年講堂演講:2016,新媒體不是媒體

 《羽凡老師早日康復……》,滿足了八卦需求,干的是公眾號“關愛八卦成長協會”的活;

《愛情公寓番外篇爆笑來襲》,滿足了追劇需求,干的是公眾號“芭莎娛樂”的活;

《霧霾遲遲不愿意走……》,干的是公眾號“中國環境新聞”的活;

《康師傅用鮮活的水,灌溉了一群花朵》,滿足了公益關愛的需求,干的是“美麗中國”的活;

甚至,《康師傅執行長韋均賢,數字化時代的營銷思維》,講營銷思維,把“李叫獸”的活都干了!

李叫獸在北大百年講堂演講:2016,新媒體不是媒體

“關愛八卦成長協會”,定位了“八卦需求”,然后持續性幾年如一日地去滿足,所以是一個“產品”(跟加多寶一樣)。

而康師傅公眾號的文章,看起來更像是應付各個部門要求的產物(比如講董事長發言,應了總裁辦的要求),而不是持續性滿足讀者需求的產物。

所以,自媒體應該做“電視劇”,持續性滿足某種需求,而不是做一個又一個的電影——滿足不同的讀者需求。

李叫獸在北大百年講堂演講:2016,新媒體不是媒體

這也是為什么有的企業號一篇10W+文章爆火后,往往后續的閱讀量根本沒有上漲的原因——你在做電影,而不是做電視劇。

如果是電視劇,我們會因為前三集好看而期待第四集。

如果是電影,我們不會因為萬達影院播放了《老炮兒》很好看,就會期待下一個《惡棍天使》。

李叫獸在北大百年講堂演講:2016,新媒體不是媒體


(3)持續性獲取注意

自媒體如何獲取注意力?很多人想到的第一方式就是——依賴推送通知(比如訂閱號)。

但是如果一個自媒體依賴推送通知,就注定它沒有持續性主動獲取注意力的能力,注定打開率不到10%,注定要與幾百個號進行越來越激烈的競爭。

而任何一個成功的產品,必須需要具備“持續性獲取注意”的能力——假設市場部解散,它仍然能夠被人想起來購買。

這些產品都解決了這個問題:“消費者什么時候應該想起你?”

舉個例子:

“假設加多寶市場部、銷售部解散,所有的廣告都消失,你在所有的渠道也都看不見他們的廣告,你還會想起來加多寶嗎?”

“當然會”?

“什么時候?”

“怕上火的時候吧——比如吃一頓很辣的火鍋。”

李叫獸在北大百年講堂演講:2016,新媒體不是媒體

這就說明,通過多年的努力,加多寶已經在人的記憶中建立了觸發,每次“怕上火”的時候都容易想到它。

而產品化的自媒體,也能夠形成某種“觸發”——平時可能把它忘了,但是一到了某個時候、某個情景就會想到它。

比如每次王自如都用“王自如方式”來解讀新的智能硬件,并且都是在新品發布后幾天做出視頻。

平時你可能把王自如給忘了,但是一看到“錘子出了新手機T2”,立馬就會想到:“這次,王自如會怎么說?”從而主動去搜索王自如。

李叫獸在北大百年講堂演講:2016,新媒體不是媒體

這種觸發可能是某個時間(比如羅胖每天早上60秒語音),也可能是某個事件(比如新手機發布會后想到王自如),總之都是把你的產品(自媒體)同另外一件事進行綁定,讓你的產品能夠持續性獲取注意力。

那么對你的公眾號來說,用戶什么時候應該想起你?

畢竟你不能占據別人所有的時間,只能定位到某個情景中——如果你是賣蛋糕的,沒必要讓用戶在蹲廁所的時候想到你。

李叫獸在北大百年講堂演講:2016,新媒體不是媒體


二、產品媒體化

剛剛講了第一個方面:“媒體產品化”,需要像設計產品一樣,設計你的自媒體,讓它能夠持續性獲取注意并且滿足需求。

除了可以“媒體產品化”,像設計產品一樣設計自媒體之外,還可以反過來,“產品媒體化”——像設計媒體一樣設計產品

很多時候,產品本身就是最大的自媒體——如果你能一年賣出幾百萬瓶飲料,那么這些飲料本身就是自媒體,可以帶來價值。

產品媒體化——這并不是新潮的舉動,實際上很早就有了。

比如,在我記憶中把產品當做自媒體來運營的,最印象深刻的就是這貨:

李叫獸在北大百年講堂演講:2016,新媒體不是媒體

沒錯,我們小時候吃小當家干脆面時收集的水滸英雄卡,幾乎擁有了一個自媒體的所有特點:

提供內容——相當于訂閱了水滸故事;
為其他產品帶銷量——刺激小朋友為收集卡片而買更多干脆面;
引發傳播——小朋友們相互比拼收集,傳播量絕對不是一般social策劃能比的。
把產品當媒體——這種價值有時候甚至比互聯網營銷還管用:

李叫獸在北大百年講堂演講:2016,新媒體不是媒體


一條廣告一般只能跟消費者接觸幾秒鐘,付出的就是百萬級的預算。而產品本身,可能跟消費者接觸幾分鐘幾小時甚至幾天、幾年。如果產品帶有媒體屬性,反而會產生巨大的價值。

所以,既然可以說“一切皆產品”,也可以說“一切皆媒體”——你的產品本身,而不僅僅是公眾號,也可以具備媒體價值。

李叫獸在北大百年講堂演講:2016,新媒體不是媒體

比如,讓產品像媒體一樣,提供內容:

李叫獸在北大百年講堂演講:2016,新媒體不是媒體
(某果汁包裝盒:傳遞果汁的價值觀——“聽媽媽的話,你要喝果汁”、“你心情不好,你要喝果汁”。)

李叫獸在北大百年講堂演講:2016,新媒體不是媒體
(可口可樂歌詞瓶)

 比如,讓產品像媒體一樣,可以帶流量帶銷量:

李叫獸在北大百年講堂演講:2016,新媒體不是媒體
(無數品牌,反而讓產品給媒體帶流量)

李叫獸在北大百年講堂演講:2016,新媒體不是媒體
(還可以幫其他品牌引流,比如某智能手環變成了媒體入口,幫天天酷跑引流。)

比如,讓產品本身像媒體一樣,可以引發傳播:

李叫獸在北大百年講堂演講:2016,新媒體不是媒體
(叫個鴨子產品里送“鴨子肥皂”,鴨子有某男性工作者的含義,肥皂又有某男男之間舉動的含義,鴨子肥皂本身就制造了話題)

李叫獸在北大百年講堂演講:2016,新媒體不是媒體
(優衣庫在店內辦的搭出色活動——穿著衣服照鏡子,可以換背景拍照)

實際上,你在媒體、廣告文案上用的所有技巧——反差感、社交幣、營造視覺感、綁定關注圈等,全部都可以用到產品本身上,讓產品也能提供內容、帶來流量、引發傳播。


結 語

如果需要我對2016的自媒體或者互聯網營銷做一個預測,那我首先想到的就是:

李叫獸在北大百年講堂演講:2016,新媒體不是媒體

一切皆產品,一切皆媒體。

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營銷方式,被當做產品去運營。(比如錘子的發布會,與其說是營銷,不如說是滿足錘粉需求的產品。)

也會有越來越多的產品,被當做媒體去運營。

像產品經理一樣做廣告;

像廣告人一樣做產品。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數英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錄后參與評論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梅河口市| 东安县| 麻江县| 玉林市| 故城县| 桦川县| 德惠市| 修文县| 涡阳县| 万宁市| 都安| 宁化县| 浪卡子县| 鄂托克前旗| 庆元县| 酒泉市| 德化县| 蛟河市| 浦东新区| 上栗县| 顺义区| 海门市| 云林县| 武隆县| 垣曲县| 东莞市| 呼和浩特市| 临武县| 大荔县| 科技| 海宁市| 上蔡县| 惠安县| 定南县| 吉安市| 延庆县| 乃东县| 仁化县| 左云县| 阆中市| 西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