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拆解Vol.4|b站和z世代的內容消費特征
最近在做b站的號,刷了好久的b站,從一個用戶體驗的角度,真的愛了。看了很多站內熱搜的內容,想從一個運營者的角度來看,什么內容用戶喜歡。
B 站獨特的優勢在于UGC,用戶自創內容占85%(數據待考證)。看了b站近3月以來的熱門內容,各頻道推薦內容后了解到:b站的視頻內容,區別于抖音快手,是非常差異化的內容類型。
一、b站的ugc內容類型主要是這些:
(一)最喜歡的是盤點類
1、找到某個同類點,然后去各種劇情的串聯。
例如:《盤點古裝最美的女星》、《胡歌集錦》、《盤點那些童年經典的動畫》、《盤點那些“一眼萬年”的癡漢臉》
2、主題推薦類:
《10月番必看top5》《考研必看》《入門心理學必看》《化妝新手入門必看》……等各種類型的攻略
3、混剪
混剪是b站才有的內容特色,就是把各種名鏡頭剪輯到一起,形成一個新的主題:
《影史百大華語電影混剪“光影的長河”》:用100部華語電影中的明鏡頭剪輯而成
【混剪/百年中國苦難斗爭史】一寸山河,一寸血!(謹以此片獻給先烈):
根據建國70周年的大主題,取晚清開始的電視劇、電影的人物畫面,按照中國歷史發展進度,剪輯成劇情。
4、名場面
出梗名場面,綜藝名場面,2019LPL十大名場面等經典鏡頭
5、全明星
最近“芒種”這首歌爆火,就有剪輯
6、概括
10分鐘看完一部電視劇。現在很流行的谷阿莫評說電影的模式。
(二)鬼畜
沒啥劇情,就是用一些動漫、電視劇、電影或者歌曲里的片段、聲音等作為資源來制作的惡搞視頻。
從雷軍的are u ok,成龍的“duang”,到蔡徐坤的“雞你太美”,馬化騰的“氪官不可以“,馬云“廬州月”……
很多熱門洗腦梗都是從b站的鬼畜區出來的。有一個“b站方文山”的頻道特別有意思,都是一些有原創能力的up主,改編當下流行歌曲,很鬼畜。
(三)對比battle
其實也算一種盤點類吧:
《b站眼中的鬼滅之刃,抖音眼中的,快手眼中的》而且會串聯,動漫,游戲,番劇,電視劇,明星等各種劇情中,按照某一個主題,去回溯歷史的追尋,對比
(四)編劇類
1、用經典的電視劇,游戲,動漫、電影等畫面來改字幕、加配音、臺詞剪出自己的劇本。
b站有很多這樣講故事的up主。
2、把流行的歌曲,配上經典的人物、明星、熱門梗,重新演繹
比如:《杜甫版起風了》,把熱門歌曲《起風了》改成古風的歌詞,配上杜甫古風的畫面熱門歌曲《芒種》,有游戲的,動漫的,跳舞等各種角度的演繹
像抖音的很多爆火bgm,也有人從各種角度去演繹,但終歸還是在三次元,只能在真人演出。而b站是二次元,所以有很多可以利用的素材去天馬行空,脫離實際。
這也導致了很多梗我們看不懂,但他們能看懂,因為他們從小就是在這些文化中成長起來的。
二, b站的網紅特點跟抖音,快手,微博不一樣
1、B站的頭部音樂UP主跟抖音快手不同:
很多音樂UP主的內容是通過剪輯的視頻動畫,再配上自己的演唱而制作成的MV,視頻中UP主本人完全不出鏡
2,影視類up主
視頻很長。都在20分鐘左右。而抖音快手的影評類內容都篇短
3,舞蹈類up主
日韓風,蘿莉風,舞蹈風格都是卡哇伊的。不像抖音快手是潮酷街舞或者熱舞
4,游戲類up主
游戲種類都非常多元,手機游戲、主機游戲、網絡游戲,類型包括角色扮演、動作冒險、解謎等等。這其中很多游戲都是非主流的,或者是已經過時的。比如FC時代的《魂斗羅》,這樣的老游戲也會被他們分析得津津樂道、詼諧搞笑。
之前觀察過,同一個網紅,在快手活成了小公主的樣子。在快手的視頻里只是嘟嘴賣賣萌,三四秒的樣子。在b站會出一些教程啊舞蹈啊拆箱什么之類的…在b站的視頻質量都算很高。
三,紀錄片
提到b站就不得不說最近大火的紀錄片題材,很多人都說上b站是為了看紀錄片。
1、今年 5 月的 2019 網絡視聽大會上,官方公布數據:
B 站紀錄片日均流量同比增長 264%,日均覆蓋人數同比增長 253%;過去一年,B站活躍的紀錄片觀眾已達到了 2166 萬人。以 Q1 財報數據作為參考,B站平均月活躍用戶也就“區區”1.013 億人。
B站董事長兼 CEO 陳睿更在去年 Q3 財報會議中明確表示:“從今年第三季度來看,付費會員主要是為我們的動畫片和紀錄片付費。
對這兩方面,我們接下來會持續加強。”換言之,紀錄片已經與番劇一起,成為逐漸成為 B站增長支柱之一。 2016 年《我在故宮修文物》在 B 站成為爆款,其實這部片子在央視已經播過,但受到了冷遇……(這不是我說的這話,是有篇人民日報的文章是這樣說的。)
為何紀錄片會在b站這么受歡迎?
這也體現了z世代的特征:他們是互聯網網生一代,物質基礎優越,有很好的審美基礎,對世界充滿好奇和求知欲。最重要的是,對于美好的內容,愿意自發去傳播和安利,成為“自來水”。
2、
4月17日,央視網發布文章和數據:過去一年已有1827萬人在B站學習,相當于2018年高考人數的2倍。 B站已經成為年輕人學習的首要陣地。被用戶稱為#study with me#的學習直播,成為B站直播時長最長的品類。
這也是非常讓人意外的一個特點:
我曾一度認為B站用戶“二次元”就是哈日,畢竟日本是動漫之邦。但看到《性轉三國》、最近熱門《芒種》的音樂視頻,熱門紀錄片《歷史那些事》……等中國風的內容后發現,其實Z世代對中國傳統文化十分熱愛。
雷軍之外,更重要的鬼畜明星還有王朗與諸葛亮。這是有著國際視野與中國情懷的新生代。
四、站在我們面前的不再是二次元的B站,而是青年文化的B站
而且我總能發現新東西,新展現方式。這其實是我們跟z世代的差別。
因為跟我們的世界觀不同,成長環境不同,他們收到現實的困境更少,不管是經濟還是教育選擇上都更自由,所以他們更有創造力。 他們會畫畫,會剪輯,有創造力,看到很多漫畫up主,畫風都很贊。這真的是國創之光。
而且發現他們很喜歡做公益,有愛心。做公益的都是大學生,有一個up主還號令了全家人去做公益,說是炒作我是不信的。
很喜歡這群孩子,這是我們的未來之光。讓我感慨教育太重要,好的環境才有了這樣一群有創造力,善良,正能量,有才華有上進心的孩子。
五、z世代內容消費特征
1、幾乎每一份Z世代的消費行為研究報告都會指出:Z世代對廣告、推銷尤其反感,反而喜歡被熟人種草,信賴社群圈子。69%的Z世代會在自己的手機里安裝廣告攔截軟件。還有人還大膽預測,未來3年這樣的硬廣在互聯網上將完全消失或被取代。
“吃軟不吃硬”的Z世代在購物過程中也更傾向于向家人、朋友或信任的網友尋求意見,其他顧客的產品評價和社交媒體上的點贊數量都會對他們的購買決策起到顯著影響。
他們還熱衷于反饋和分享他們的想法,7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經常提供產品反饋,遠高于全球40%的平均水平。
騰訊《2019年Z世代營銷實戰手冊》報告顯示,Z世代的消費鏈條觸點多發生在社交場景中,如QQ空間、小紅書、QQ群等強社交場景及社群。
一句話總結就是:打動95后的不再是“遙遠的英雄”(明星),而是“身邊的大咖”(有特長的同學、網紅、知乎達人、意見領袖等)。
2、而且Z世代的樂趣不是小孩子的小眾審美,各種統計數據說明了,他們才是主流,而我輩老阿姨已淪為小眾:
Z世代是1995年到2010年間出生的一代新人,已接近全球人口的1/4。在中國有3.78億人口(來源:國家統計局、阿里研究院)。
而在2018年,Z世代將全面涌入職場,因而會對未來的消費市場帶來深刻影響。他們是下一波紅利人群。
這一代孩子很信任社群kol的推薦,朋友推薦。更讓我意識到了:未來不做社群,將無商可做。所有的生意都值得再用社群做一遍。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